1937年,王震参加会议与大家握手,轮到一个女同志时突然响起掌声

稗官会论史 2024-05-12 06:48:53

“旅长旅长,师里传信过来,让你去开干部会议,讨论作战方案。”

1937年9月的一天,王震刚从外面回来,警卫员便上前告诉他说要去开会,王震听了,调转马头便走。他不知道的是,这次的“开会”重点,竟然是为了解决他的问题。

王震

1908年,王震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的一个佃户家庭,家里特别贫困,省吃俭用勉强供他读了几年书,因为兄弟姐妹多家里没钱,最后辍学。

辍学以后,他便开始自食其力分担家用,放牛耕种,才14岁便出门到长沙去当了工人。

在长沙做工人期间,他参与罢工运动,还做了纠察队的小队长。多年在底层摸爬滚打,王震深感于旧社会的黑暗与不公,特别是亲眼目睹“马日事变”的凄惨与血腥后,使他更加坚定的走上了革命道路。

王震在家乡闹革命,还入了党加入了赤卫军,1930年9月,因为配合中央红军攻打长沙,王震再次遇见了曾有一面之缘的毛泽东,于是战役过后,便跟着他加入了红军主力,开始了南征北战的戎马生活。

王震与毛主席

几年下来,王震立下了赫赫战功,在山西抗日前线,他曾数次成功伏击日军,破坏敌人的交通运输,还做了八路军120师359旅的旅长。 只是,他也从青春小伙,拖成了年近30的大龄青年,婚事还是没有眉目。而且王震直来直去脾气急躁,又一心扑在工作上,每次得了命令,都是不完成坚决不刮胡子,时常能看见他胡子拉碴的样子,因此得了“王胡子”这么个称号。

眼看王震的年龄越拖越大,领导们都很着急,再这么下去孤独终老可咋办?而且边区根据地的女兵本来就少,据说达到了1:8的比例,如果再对女方的条件有所要求,那媳妇可是真真难找。

进入1937年的秋天,突然有了一个机会。“七七事变”后北平沦陷,曾在北平进行学生运动支持抗战的学生们陷入了危险,有三四十个学生一路流亡来到了晋西北的抗日前线。

抗战女学生

这其中有一个女大学生,名叫王季青。王季青1913年出生,家住辽宁沈阳,是富裕的商人家庭,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因为“九一八”事变,她与母亲从东北逃出来后在北平读书,之后又考入了北京大学历史系,在校期间一直积极参与抗日救亡活动。

显然,以王季青的条件,在根据地可是香饽饽,她加入120师以后,大家常私下讨论,都认为她和王震很般配,想撮合这门姻缘。师长贺龙更是直接表态说:“这事儿,就适合我来做红娘。”

于是,贺龙便安排了王震来开会。那日王震骑着一匹枣红马,穿着一身瓦灰色的军装,腰间还束着宽大的牛皮腰带,难得的是还清清爽爽没有沧桑的大胡子,整个人看上去年轻威武。

贺龙

王震坐在马上,远远就看见贺龙、关向应等首长都站在门外迎候他,吓得他赶紧翻身下马,一路小跑着过去与大家敬礼握手,让人没想到的是,正握手呢,突然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王震不明所以,见大家都盯着他笑,这才后知后觉的发现对面的女子他根本不认识,而现在他还正抓着人家女孩的手呢。这一下尴尬了,握手握一半总不能丢开,于是只好冲着女孩不好意思的傻笑。

他这一笑,王季青也不好意思了,两人便互相咧着嘴笑起来,脸都烧得火辣辣的红,但气氛却一下子轻松活跃起来。

王震与王季青

会上,众人都热心的向王震介绍王季青,贺龙更是敲着他的烟袋锅开门见山的说:“你们俩一文一武,倒是很般配呀,而且都老大不小了,你说是不是王胡子?”

王震挠了挠自己的光头,不好意思地说:“是哩,我都29啦!”

贺龙于是又问王季青说:“他很愿意,你愿意吗?还要不要再考察考察他?”

王季青是新时代的女大学生,王震的威名她早已如雷贯耳,如今见到本人,感觉人也甚是威武帅气脾气随和,心里愿意,便大大方方地说:“都是组织考察过的人,我还能不放心?我愿意听从组织安排。”

贺龙将烟袋锅从嘴边摘下来,立刻便接过话说:“作为军人,我们就要有战场上的雷厉风行速战速决,既然你们俩都你情我愿,那就不要啰嗦了,结婚吧!”

王震夫妇

关向应也说:“志同道合才能一见如故,你们这是战场上的罗曼蒂克啊!”

于是,虽然见面时发生了一点尴尬趣事,但在大家的起哄下,两人是不到一个小时就确定了恋爱关系,之后,更是仅仅几天,便在一个农庄里举行了婚礼,快速闪婚。

从此后,王季青就跟随王震留在了359旅,他上阵地打鬼子,她便在后方坐镇,组织生产搞宣传,他们一起开荒南泥湾,一起到新疆垦田种棉花,三下准噶尔,四进塔里木。走到哪里,除了辅佐丈夫照顾家庭,王季青便把所有精力投入到教育上,王震对妻子的事业也是鼎力支持,两人创办了359旅家属学校、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新疆农业大学等多所学校。

虽然他们结婚仓促,但两人却相濡以沫恩恩爱爱,让这段始于战争年代的“闪婚”延续了56个年头。他们相扶相携,是挚爱亦是战友,他们之间的浪漫与温馨,藏在生活中的无数个小细节里。他寒冬出征,她缝制羊皮护膝悄悄塞进丈夫的挎包里,她过大寿,已经变成老爷爷的他悄悄定了大蛋糕-----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相扶相携白头到老,他们用一生恩爱,为我们诠释了婚姻本来的意义!

作者微信公众号:稗官论史,欢迎关注。

0 阅读:167

稗官会论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