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最悲情皇帝,想要振兴大唐却沦为傀儡,一首词说尽忧愤

长风文 2024-07-27 04:40:34

古代王朝都逃不开历史周期率,它们的兴盛衰亡,本就属于寻常。

在这个规律里,处于王朝衰亡阶段的皇帝,即使不昏庸,一直勤勤恳恳的做事,往往也改变不了残酷的现实。

就好像唐代最后一位实权皇帝唐昭宗李晔。

其实唐朝在安史之乱后就一直存在着很多问题,一百多年来换了10几个皇帝,也没将这些问题解决。

本来就是艘破船了,根本经不起大风大浪了。如果碰到个优秀的掌舵手还能平稳的行驶一段距离。可要是掌舵手出问题了,那船就很容易被折腾的沉了。

很不幸,在宣宗大中之治后,连续出了唐懿宗与唐僖宗两位只知道玩乐的著名无能昏君,使的唐朝局势烂的一塌糊涂。

作为唐懿宗儿子、唐僖宗弟弟的李晔,就是在乱世中即位,扛起了父兄撂下的烂摊子。

李晔那年才22岁,年轻人心里都有一团火,他面对日渐糜烂的王朝,也想”恢张旧业,号令天下”,为此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说实话,李晔比起他父兄来说好太多了,他上位之后礼遇大臣,厉行节俭,重视教育人才,打击宦官;

并且他知道王朝各地藩镇实力强大还不听话,手中必须得要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

因此他费了极大心血重整了一支10万人的禁军,就是为了对付那些藩镇。

时不我待,禁军组建后不久,他就连续向各藩镇用兵。可他高估了禁军的实力。

连续几场讨伐战争下来,不仅没有取得大的胜利,反而让辛辛苦苦组建起来的禁军损失殆尽,并且让朱温等节度使实力越来越大,这也为后面自己的结局埋下了祸根。

没有了军队,他便成了软柿子,成了案板上的鱼肉。

乾宁三年(896年)开始,李晔唐昭宗便成为藩镇之间争夺的战利品。

而藩镇们对这个皇帝也不是很好,需要演一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戏码时就用上,不需要时就晾一边,故而昭宗的流亡生涯极为凄惨。

遇到粮食紧张的时候他只能自己熬豆麦粥喝,常常饿的连他走路的力气都没有。

可受制于人,又能如何呢?他能做的只是朝着都城长安方向眺望,这期间他作词一首,道尽了他内心那万千忧愤。

《菩萨蛮·登楼遥望秦宫殿》

唐·李晔

登楼遥望秦宫殿,茫茫只见双飞燕。渭水一条流,千山与万丘。

野烟笼碧树,陌上行人去。安得有英雄,迎归大内中。

这首词不事藻饰,真实反映了唐末那混乱的政局和唐昭宗内心深处发出的呼声。

词的意思还是很好理解的。

除了最后两句,其他的都是在写景,将自己的情感很好的融入登楼所见的景物之中,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气氛。

“遥望”、“茫茫”等字一出来,将让人感觉他内心的绝望苦楚。是呀本来是坐明堂的天子,如今却只能受制于人,这如何不让人绝望。

“渭水一条流,千山与万丘”,渭水那头就是长安,我在渭水这头,本来就不算远,可中间却被“千山万丘”给遮蔽了,让自己不得见,这如何不让人忧愁。

“远烟笼碧树,陌上行人去”,他举目四望,一眼望过去尽是些让人生愁的景象,更添他内心那无可奈何之情。

结尾一句“安得有英雄,迎归大内中”,此时此刻此种局面,李晔是多么希望有挽大厦将倾的英雄能够出现,能够扶持社稷,救自己和李唐江山于水火之中。

可是现实与理想事与愿违,他痛心疾首、悲怆哀戚呼喊和希望的英雄没有出现,有的只是想篡李唐江山的枭雄。

天复三年(903年),朱温带着唐昭宗回到了长安,因此被册封为梁王,授予天下诸道兵马副元帅。

次年,为了上位的朱温就派人杀进李晔寝宫,唐昭宗单衣绕柱躲藏仍然死在对方的刀下。

唐昭宗死后,朱温立其子为傀儡皇帝。又三年,朱温篡唐称帝,李唐灭亡。

李晔在位时虽励精图治,致力中兴,但当时王朝已然千疮百孔,加上自身虽然不昏庸但能力欠缺,最终还是难以挽回大唐气数。

0 阅读:17

长风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