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en表示,尽管投资中国会带来诸多复杂性,但作为全球投资者,你无法忽视它。
她用了一段非常有意思的比喻来形容。
“要了解这个国家的潜力,可以看看自然界的现象。毛竹在发芽后,可能多年都看不到明显的生长,因为它正在发展强大的根系。
随后,通过至今仍然是谜的生物机制,它可以以每天超过1米的速度迅速生长,最终高度超过成年人的15倍,硬度甚至超过橡木。”
Helen Xiong出生在中国,有10年的青少年时代在南非度过,然后移居欧洲。2008年加入Baillie Gifford,如今也是合伙人之一,参与管理Global Alpha和Monks等组合。
多元文化背景的生活经历,让她的视角颇具开放性。
近日在内部一档对话中,Helen跟同事讨论了中国的先进制造业、产能过剩问题,以及更广泛地探讨中国为何对所有长期投资者都至关重要。
去年底Baillie Gifford有关投资中国的坚定看法也得到国内投资人的深度关注,点击阅读:《耐心者可能获胜!Baillie Gifford、橡树资本对于投资中国的最新观点》
聪明投资者(ID:Capital-nature)将主要内容精译分享给大家。
不了解中国,你就无法理解世界
LK 能否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尤其是你在寻找中国增长机会时所带来的独特视角?
Helen 我出生在中国,父母都是中国人,但我只在中国生活了前六年。6岁时,我搬到了南非,那是在90年代初,南非正经历着从种族隔离制度到民主的历史转型。我16岁离开南非,从那时起一直生活在欧洲。
你问到的视角问题,我认为如果作为一个欧洲、非洲和中国混合背景的人有什么优势的话,那就是我对文化背景有更多的理解。
我们在看待与自己不同的事物时,往往会用自己的思维模式和框架,而我们并不总是意识到这些思维模式和框架是如何受到我们的文化背景影响的,而文化背景有时带有一定的偏见。
我猜想我和其他人一样也有偏见,但我可能更加意识到这些偏见。
LK 你会如何看待中国的投资机会,在看到一系列比较疲软的经济数据后?
Helen 有很多不同的角度来看待经济数据,但我们必须小心区分周期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
从周期性方面来看,中国的经济复苏并不像许多西方经济体那样强劲。房地产价格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70%的中国消费者财富都与房地产相关,所以当房价下跌10%或20%时,确实会对人们的感受以及他们的财富感知产生影响。
从结构性方面来看,中国正在从以房地产为主的经济转型为先进制造业经济,这是一个精心部署的过程。
他们已经做了很多年,但这种转型在短期内会带来一些影响。阶段性转型并不总是顺利的,但他们过去已经多次经历类似的过程。
1990年代,中国的经济主要以出口制造业为主。到了2010年代,经济更多地依赖于住房和房地产建设。而现在,他们试图为先进制造业奠定基础。
因此,中国正在努力摆脱低价值的房地产行业,转向更高价值、更高回报的行业。
LK 你在Baillie Gifford的重点是Global Alpha和Monks,管理的多元化投资组合中中国股票只占很小的一部分。为什么要重点关注中国呢?
Helen 你说得对,我管理的是一个全球多元化的投资组合,中国公司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但我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与中国息息相关的世界里。我们的全球供应链依赖中国。
没有中国,绿色能源转型是不可能实现的。
我们持有的大多数西方公司都依赖中国作为其最大的市场之一。中国不仅在经济上具有影响力,在外交上,尤其是在亚洲,影响力也非常大。
此外,中国也是世界上一些领先科技公司的所在地。
作为一个全球投资者,即使你选择不直接投资中国公司,你也无法忽视中国。如果不了解中国,你就无法理解世界。
LK 也就是说,即便你只投资中国以外的公司,发生在中国的事情也会影响到它们?
Helen 是的,即便你只是一个美国投资者,你仍然会对中国有非常强烈的兴趣。
如何看待电动汽车的产能过剩
LK 你最近发表了一篇文章《寻找中国的新增长点》,在文章中你提到,中国电动汽车和其他先进制造业的产能过剩是一种“特性”,而不是“缺陷”。你能解释一下你的意思吗?
Helen 是的,我与很多投资者讨论过一些中国的工业领域,他们都担心产能过剩,因此往往忽视这些行业。
但我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一些误解,尤其是时间框架的不同。
那些担心产能过剩的人只关注短期,而我认为,中国的决策者并不只是关注短期,他们更多地考虑这个行业在未来五到十年内的需求,并为此进行规划。
第二点是,产能过剩对许多成熟行业来说是一个风险,但对于像电动汽车这样的新兴行业来说,情况有所不同。
我们可以相对确定,随着生产的增长,制造成本会下降,这遵循非常可预测的学习曲线。因此,产能过剩的风险较小,因为可以预见需求的增长。随着生产增加,成本下降,价格降低,需求自然会上升。
事实上,这更像是一个机会,因为如果你是第一个扩大生产规模的企业,你将获得所有的学习曲线收益和知识产权,这将帮助你建立竞争优势。
LK 假设中国的汽车制造商能够通过扩大生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但这种扩展显然不可能无限持续下去。产能过剩终究是有时间限制的,对吗?
Helen 没错,最终市场会优胜劣汰。
中国是世界上竞争最激烈的市场之一,最初这些新的电动汽车公司会得到很多支持,但最终效率更高、创新能力更强的公司将胜出,而表现不佳的公司将被淘汰,市场会开始整合。
理想选择增程式电动车,比其他方式更具成本和资本效率
LK 你投资了一家这样的汽车制造商——理想汽车。这家公司很特别,因为据我所知,全球只有三家电动汽车制造商在盈利,它就是其中之一。它与竞争对手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Helen 如果你回顾五年前,中国的电动汽车渗透率非常低,只有大约5%。这还是在十多年非常有利的供应端政策支持下的结果。而五年后的今天,渗透率差不多是50%。
增长非常迅猛。
五年前渗透率如此低的原因是因为“续航焦虑”和价格。当时很多电动汽车制造商要么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要么没有尝试解决这个问题,或者是通过电池更换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也就是说,车主可以开车到一个站点,在三分钟内更换电池。而电池更换方案的问题在于,它非常昂贵。电池是车辆中最昂贵的部分,如果每售出一辆车就必须配备不止一块电池,这将大大增加车辆的成本,导致市场规模非常有限。
理想汽车真正开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增程式电动汽车(EREV)。他们在车辆中安装了一个小型内燃机,这个内燃机的唯一用途就是为电池充电。
通过携带一箱油,当电池电量耗尽时,你可以用燃油为电池充电,从而解决了续航焦虑问题。同时,由于电池使用得更少,车辆的续航里程却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因此,车辆制造成本降低了。实际上,你可以以与内燃机汽车相同的价格获得一辆电动汽车。
其次,我认为很多新兴电动汽车公司都有软件背景,没有真正专注于成本效率和制造端,毕竟这是一个制造行业,而制造业的利润率通常较低。
理想汽车的创始人李想并不是第一次创业。在他的第一个企业(也是一家上市公司)中,业务几乎破产,最后不得不被救助,他的股份被稀释,最终他几乎被推挤出了公司。他不想再次发生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