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暑期档,一副以徐峥为主咖,一群人各色笑脸的海报在各大城市进行宣发,就当人们抱着这是徐峥的又一部合家欢喜剧的预期走进影院后才发现,这部披着喜剧外壳的电影,在燥热的夏季泼下一盆冰水,赚足了大众眼泪,程勇在明知脚前无路的时候仍一次次帮病人买药;黄毛在跑过集装箱码头时那一抹坚定的眼神;曹警官拒绝领导时瘦削的孤独身影;假药贩子被抓后在审讯室里的沉默。电影里这些小人物的匹夫之勇是个人力量在规则下的夜莺之歌。
时隔五年,2023年的当下,医药反腐正在刷屏,号称药中茅台的恒瑞医药市值从高点跌落六成,拦腰斩有余。四千亿财富如幻梦般破碎。如今的医药新闻是:院长课题骗经费,主任忏悔复读机,医生就诊吹牛逼。然后新闻中一个细节中说道,某医生被人投诉太过冷漠,一群网友说:那是见惯了生离死别。结果被抓后,医生说的是:挂号费太低,还有就诊KPI,没空浪费表情,赶紧下一位。
人到中年,最近和身边朋友小酌聊起吃药看病这些事儿,人群各异。大家从买药看病聊到生老病死。在对国内真正从事一线大夫们表达了心疼与敬意后。顺带问了下,大家对于在日本的医疗是什么看法,于是就有了这个系列的第二期,咱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生活在日本的理由之——医疗。
看病与尊严
有关日本看病,分诊制和预约制是必然被提起的话题,但除了制度,我想来聊聊看病中那些实际体验,以及服务和尊重。这里要请出之前在我们频道出现过的朋友——野生艺术家小凡。让我们跟着他的就诊经历来感受一下日本的服务式医疗。
小凡去年初到日本,大概是水土不服,也可能是舟车劳顿,总之刚到一个月就上吐下泻,哪儿哪儿都不对。彼时疫情尾声,提心吊胆的小凡决定还是去看大夫才踏实。
日本医院给小凡最初的印象就是刻板,甚至有些“过分”。与中国医院完全相反,它有着严格到不近人情的预约制度和分级诊疗制度。如果你生病想要去大医院就医,不好意思,除非是急性病或重大疾病,否则直接去大医院,顺便再插个队,想都不要想。你能选的就是各种小诊所。这些诊所名字要不就是直白以地名命名的,如早稻田诊疗所,要不干脆就是以主治医师名字命名如本庄医院。对于习惯三甲title的华人来说,怎么看都像村里的赤脚医生。并且,就这种看着赤脚医生的小诊所,还要动辄两三天的预约时间。妈蛋,这看个病,也太不人性了吧。
而等到了地方,小凡立刻就闭嘴了。这种小诊所通常坐落于各种公寓,有的则隐藏于各种CBD和shopping mall里,走进去后完全没有医院风,因为所有人都是预约看病,所以即便是休息日,医院大厅也没有大排长龙的队伍。零零散散的患者安静的坐在等位区,或是看报,或是小声交谈,突然他有点接受日本变态的预约制度了。等到沙发落座后,护士小姐通常会半蹲在你身边,小声的询问和你确认预约情况,并请你填一张表。说明你的身体的情况。这样是为了等会儿让医生可以高效的了解你,降低沟通成本。
在体检过程中,以B超来讲,日本人的流程是,咱们进来先不检查,先聊两句缓解心情,大意就是:先生你别担心,咱们就是常规体检。别有什么心理负担,然后等会儿体检可能需要您把衣服弄起来一点,然后b超的凝胶我们已经加热过了,会有温热的感觉,所以如果滴到您身上不要担心。如果中途有哪些不舒服,您一定要告诉我或者举手示意。
等到了真正开始,医生会一边检查一边说你的身体情况,并和您解释原理。然后旁边半跪式的护士则充当捧哏的角色,医生说这地方挺好,护士就接一句:xx桑,您身体真好。有人说这是日本人表面一套背后一套。但反问一句,就花钱买个服务,一面之缘,能做好表面一套让我舒服不就够了吗。至于心里咋想,去看个病,又不是去相亲,还管人家心里咋想的?
待一系列的体检项目完毕,护士再次带小凡回到问诊处,然后说明各种注意事项,告知今天体检很顺利,剩下的结果应该会在一周内以邮件的形式寄到您家里,如果有什么问题,您可以随时来电话再咨询。等到了门口,护士会继续鞠躬送走,这一套流程走完。小凡的原话是:萧哥,我很难形容这种感觉,好像就是我花了平价医院的费用,享受了私人医生的服务。
精致买药的中年
如果说小凡分享的经历代表了大部分外国人来到日本就医的体验。那么对于老华人,或者本地人关于医疗更大的体验则是买药。因为日本实施的医药分离制度,简而言之,医院只负责开药,药房只负责卖药。两者没有利益相关,所以医生没必要专门开高利润的药,毕竟他开的处方,你去哪个药房都是买,贵还是便宜和他都没有关系。在没有利益考验的情况下,那么医者仁心自然是社会主流。
孟子说人性本善,在没有冲突的情况下,很多人都愿意善良。荀子说人性本恶也没毛病,因为社会不是象牙塔,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利益。生物的基因里永远都会刻着利己。而日本的制度在于,你说你十载学医,付出颇多对吧。那好, 我给你地位,给你高收入。但这钱从国家出,你别往病人身上琢磨。而作为对比,目前有些论调宣传老是表扬好人甘于清贫,表扬好人无私奉献。流传的价值观是: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铺路无尸骸。让大家觉着只有做坏人做坏事,才能发财,才能过上纸醉金迷的日子。这不是事情应该有的样子,为他人提供了价值的人,理所应当地赚钱,堂堂正正地赚大钱,坦坦荡荡地成为富人,过上“花天酒 地”的生活。这才是鼓励更多人为他人提供价值的榜样,是为和谐社会做出的最大努力。
说回日本买药,日本药店分为两种:一种是药妆店,如松本清。这里基本可以理解为生活小超市,美妆,食品,药品,生活用品都有。
一种叫做药剂局,这里只销售处方药,不接受私自购买,只能凭医生的药方拿药,医生开多少拿多少,想多买也不行。
我记得多年前其实是可以和工作人员协商的,比如我想要多囤点,但后来因为部分“聪明人”将多囤的药,用于销售。毕竟这些药品都是薅日本医保3折买来的,转手就是全价卖掉。然后专挑贵的来,这三倍的利润之下,有了一条成熟的产业链。制度嘛,防君子不防小人,小人太多后,人家没办法,只能一刀切。所以就变成了,现在去药局,方子写多少人家就给多少。不是不人性化,是被“聪明人”弄怕了。看现在日本一家华人贸易公司往SK2里灌矿泉水,出口退税诈骗日本政府55亿日元,背后聪明的华人老板远走加拿大,让整个日本政府颜面扫地。调动整个国税局严打华人公司,人手不够调动入管局人力,导致近期签证审核和更新异常的慢,后面针对于中国人的签证申请以及公司调查只会越来越严。好一手前人挖坑后人买单。
言归正传,而药妆店的话,用一个来了十年的朋友的话说就是:我的前半生对于药店有一种天然的恐惧,传统观念是,我没病没灾去药店干啥啊。而来了日本后药妆店变成了生活必需品,老婆买化妆品要去,家里买清洁工具要去,娃买纸尿布也要去。基本每周末固定药和老婆去一趟,这么多年天长日久下来,我才发现,原来日本药妆店有这么多神奇的玩意。各种神奇的膏药,针对花粉,干涩,红颜,少儿,成人等等眼药水。针对户外人士洗眼睛洗鼻子药水,洗屁屁的肥皂?就这地方逛多了,就自然而然的从糙汉子莫名变得精致起来了。这时候会说:我总算知道为啥这帮日本大叔为啥皮肤那么好,天天这么折腾,这么保养,哪能不好呢。
但那哥们也会吐槽说:药妆店买药可不便宜,而且还不能报销。这时候他老婆会说:那你看你每次回国也没少带啊。每次都装了半个行李箱。他笑道:这东西在家里卖的更贵嘛......
生命有价
聊完买药,想起前几年,《我不是药神》公映的时候,网上铺天盖地的质疑声都是针对“看病为什么这么贵”,“救命的药为什么就不能便宜”。后来有人科普了医药费高昂的原因,实在是因为一款药品从立项,到研发,到实验,到各种临床,每一步都是天量的资金铺起来的。药企不是慈善,如果没有利润,这些好药就无法面市。所以没法便宜。这个理由我觉得很好,让我想起了中国房产公摊,别的国家都是卖使用面积,就中国卖建筑面积,那是因为让老百姓买房子时看起来更大一些。高(不)水(要)平(脸)的辩论技巧在于,永远不就事论事,你问你的我答我的。
其实在影片最后,导演借着旁白告诉大家,真正可以救命的进口药进了医保,人人都吃的起了,善莫大焉。仅这一项,便让人们直观的感受到了医保的重要性。
那么日本是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的呢?
其实日本的做法很简单,面临这些大病难病的专用药物,政府也懒得和医药公司去磨牙,我直接在政策上来个大兜底,即大病上限制度。
即针对不同收入的人群,规定了每个月支付的医疗费的上限。当每个月的自费部分超过一个数值后,要么超过部分全免,要么象征性收取超出部分的1%,并有每月上限和每年上限。这项制度全家通用。仅这一条,就杜绝了一人得病,全家返贫的悲剧发生。
这里我举一个之前聊过的情况。我常去的居酒屋老板,在去年因为肝脏肿瘤切除了部分肝脏。前几天和老杨去老爷子店里吃宵夜,顺便聊了聊近况。老爷子手术治疗的很成功,除去手术费用后,还需要定期服用靶向药维持健康。随手一查大概是人民币16000多一盒,每个月要吃一盒半。如果是按照这个价格,老爷子这辈子积蓄恐怕也吃不了多久。更何况现在大病初愈,身体肯定不如以前了。收入肯定是要打折扣的。
但是好在有大病上限制度,目前老爷子每个月只需要负担差不多170000日元,超出的部分由政府兜底。这个花销大概是老爷子店里一周的利润。这样一来,虽然日子没有以前滋润了,但是生活倒也算可以维系。
另外我们都明白一个道理:与其排队看病,不如提早筛查和预防。近些年,日本主要的疾病大类中,典型的老年病,如恶性肿瘤和以糖尿病为代表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占比明显增加。而为了应对这类疾病,日本非常重视早期的筛查与预防。
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各地保健中心每年定期会通过当地登记在册的人口,适时将各类疾病的预防、检查等通知单寄送到相应的人家里,提醒按时参加体检等做好相关疾病的预防与筛查工作。刚刚提到的居酒屋老板就是在社区的保健中心查出来的肝脏问题。
日本医药费付费原则:是先治疗、后付费。
假如实在付不起的话,可以申请医疗救济。另外,以上政策,对外国人来说也是一样的。而且在日本,只要加入国民医保,哪怕是刚刚入境的持有中长期签证的外国人,都可以不用担心有“治不起”的病。
最后补一嘴,记得那天的宵夜,老爷子劝和我老杨少喝酒,大意是:别觉得年轻就可以不在乎身体。现在欠身体的债,等老了身体都是要讨回来的。身价千万抵不过一生平安。
我们似乎总是在生命来讨债时才想起敬畏生命。
后言
最痛的离别不是机场,而是家门。最虔诚的祈祷不在寺庙,而在医院。
医疗水平决定了生命的上限。如今,医学的高度发展给了我们和死神讨价还价的权力。
但是凡事都有代价,当我们治得好的时候,会不会出现治不起的问题。甚至是,当我们不知道治不治的好的时候,我们能否承担得起尝试的代价。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高超的医疗水平决定了患者就医的上限。但是完善的医疗制度决定了患者就医的下限。上限拓展的是生命的边界,而下限保障的是生命的尊严。
而合理的医疗体系才能维护生命的尊严。这才是对生命最好的敬畏。
最后,就用最朴实的愿景来祝福大家吧:愿诸位身体健康,平平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