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新说》连载三十九

宁静致凡 2024-03-31 07:22:53

第三十九章

下为高基

原文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候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至誉无誉。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现代汉语译文

往昔曾得到过道的:天得到“道”而清明;地得到“道”而宁静;神(人)得到“道”而灵验;河谷得到“道”而充盈;万物得到“道”而生长;侯王得到“道”而成为天下的首领。推而言之,天不得清明,恐怕要崩裂;地不得安宁,恐怕要震溃;人不能保持灵性,恐怕要灭绝;河谷不能保持流水,恐怕要干涸;万物不能保持生长,恐怕要消灭;侯王不能保持天下首领的地位,恐怕要倾覆。所以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因此侯王们自称为“孤”、“寡”、“不谷”,这不就是以贱为根本吗?不是吗?所以最高的荣誉是无须赞美称誉。既不愿意自己的声誉美好得像宝玉,也不愿意声誉鄙陋得像顽石。

新说

据四十二章,“一”是道之子。道和“一”相比较,道是本;“一”和二相比较,“一”是本。老子担心,天地乃至万物离开“一”就离开了根本。“一”是万物之主,万物因得到“一”才能成为物。在《道德经》里,老子经常以“一”来代称道。如二十二章,“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事实上,老子认为宇宙的本源只有一个,宇宙的总规律也只有一个,因而它突出“一”。

“孤、寡、不谷”三个字的含义,对应不同年龄段。即少时无长曰“孤”,壮时无伴曰“寡”,老时无养曰“不谷”。侯王社会地位境遇的高贵和普通人害怕的“孤、寡、不谷”的生存状况是相反的两个极端,所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就是要“示贱”。就是要提醒自己"知白守黑"、"知雄守雌","抱一为天下式",别自以为是。如果能够归一,自然得道而长存,但是如何归一?至少要懂得损益之道。"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侯王之所以自称"孤、寡、不谷",就是在遵循自损而益的归一原理。

自谦即为有德,自贱以贵,自卑以高,这是我们的一个文化传统,所以直到现在,中国人的自我称呼里仍然保留了许多自卑自贱的自谦之词,例如"鄙人"、"在下"等等。

本章有一句特别深刻的话是“至誉无誉”。这让我想起,建国之初我们国家搞军衔制时,很多人确实出于诚意极力主张为毛泽东授予“大元帅”军衔,但毛泽东坚决推辞了。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对中国革命功高卓著的一批人,也都没有要任何军衔。更让人钦佩的是,周恩来、邓小平等在去世前都叮嘱在逝后把自己的骨灰撒向江海,不在大地上留下任何痕迹。这些伟人可谓是老子说的有道之人,他们真正体悟了什么是“至誉无誉”。

接着,我想到了勃列日涅夫身上的勋章,据说是他自己给自己颁发的奖章。下至平头百姓,上至一国之君,都希望得到别人的承认甚至赞美。有很多人为脸面活着,为名誉而奋斗,真的是忘记了一个真理:水至清则无鱼,誉至多则无誉。

0 阅读:0

宁静致凡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