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曾出现两次嫡系转移,两次均伴随着流血斗争

史海撷英 2024-07-28 16:11:57

古代皇位传承,遵循嫡系一脉永不断绝的法则,即庶系是没资格继承皇位的。嫡系就是皇后的儿子,嫔妃所生的儿子就叫庶子(系)。

可事实上皇后不生育的情况屡见不鲜,甚至皇帝连庶子都没有,怎么办?那就过继,有庶子就将庶子过继给皇后做嫡子,如果连庶子都没有,就从血缘关系最近的宗室子弟中过继。总之嫡系是不能断的,必须续上。

有了过继制度,理论上嫡系断绝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可事实上明朝还是出现了两次嫡系大转移。

第一次就是从嫡系朱标,转移到庶系朱棣。

朱棣

由于朱标早逝,朱元璋“犯规”,直接把皇位传给了孙子朱允炆,替朱标一系保住了嫡系地位。可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武力把侄子赶下台,从此朱标嫡系终结了。

这种暴力夺嫡的手段,连法理也得向它低头。后世子孙为了强化自己这一系的正统地位,就想办法提高朱棣的地位。怎么提呢?将他的“太宗”庙号,升格为“成祖”,并且确立他万世不祧的特殊地位。

庙号分两类:祖和宗,“祖”只有开国之君,和地位非常特殊的皇帝才有资格享用,大明一朝除了向前追尊的祖先外,只有朱元璋和朱棣称“祖”,其余都是“宗”。

朱棣

“祧”就是将神位迁出太庙。随着年代推移,祖宗越来越多,老百姓家里祭祀祖先只祭祀三代,皇帝可以祭祀七位,即“七庙”,其余的就要面临被“祧”的结果。永世不祧就是不管到什么时候,都永保在太庙接受后世子孙祭拜的尊荣,朱棣获得了和朱元璋并列的永世不祧的地位。

第二次嫡系转移就是从孝宗朱祐樘,到兴献王朱祐杬。

孝宗朱祐樘就俩儿子,次子早夭,武宗朱厚燳又无子驾崩,于是大臣们迎立了藩王朱祐杬的儿子朱厚熜。

本来大臣们坚持让朱厚熜过继给孝宗,以嫡子身份即位,可朱厚熜不干,跟大臣们斗了十几年,非要追尊父亲为帝,不承认过继给伯父。这件事就是著名的“大礼议之争”,在死伤和罢免了一大批大臣后,朱厚熜胜利了,朱祐杬被追尊为“兴献皇”,大明嫡系再次发生转移。

0 阅读:273
评论列表
  • 2024-07-30 05:29

    小编你先搞清嫡庶再来发表文章好不!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