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历史崔。
今天我们来聊聊从小到大一直有人在你耳边提到的名人:
孔子。
公元前551年,孔子出生,当时正处于春秋末期。
王室势弱,诸侯之间纷争不断,战争、兼并,时有发生。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是鲁国的武士,在战争中立过大功,是当时鲁国的三虎将之一。
但是叔梁纥有块心病,他的妻子生了九个孩子,都是女儿,娶了小妾,生的儿子有点脚坡,叔梁纥不满意,于是在六十六岁的时候,又向颜家提亲。
颜家是书香世家,看叔梁纥是个大官,还是战功赫赫的武将,想着将来有个靠山,就把16岁的女儿颜徵在嫁了过去。
第二年就有了孔子。
可惜叔梁纥抱着他的儿子没三年,就去世了。
两人结婚的时候,因为年纪相差太大,母亲颜徵在连个名分都没有,父亲一去世,母子两人就被赶出了孔家。
唯一值得安慰的是,母亲对孔子的教育很看重,颜徵在带着儿子离开家乡,去到鲁国的都城。
鲁国对孩子的教育很重视,颜徵在就开了一个托儿所,教些识字、唱歌和礼仪方面的启蒙教育。
当时孩子的学费是每人五斗大米和一担干柴。
靠着这些收入,母亲将孔子拉扯大。
15岁孔子开窍,明白了读书对于改变命运的重要性。
17岁操劳过度的母亲去世,此后去宋国留学。
19岁娶了宋国的妻子亓官氏。
已经成年的孔子,身高达到了一米九,因为长年练武,长的是孔武有力。
20多岁的孔子想要进入仕途,却发现,像他这样没有背景资源的,只能当个管理仓库的小吏,或者管理牧场的弼马温。
感觉自己没有被重用,才华得不到施展的孔子,学他的母亲,开办了一所学堂。
孔子是历史上,最早开创私人讲学之风的教育家。
专心讲学的孔子,静下心来,把他的才华,他的见识,通过课堂,灌输给他的学生。
渐渐就有了名气。
只当个老师,肯定不是孔子的追求,于是孔子想办法去结交上层。
你以为的结交权贵,是哪个诸侯的大官,但孔子的交往对象,都是国君。
因为孔子博学,他对古代典籍比如《诗》《书》《礼》《易》《乐》,都有很深入的研究,甚至精通六艺。
在做官和讲学之间,蹉跎了几十年,孔子对于人生有了新的理解,所以就叫四十不惑。
五十一岁的孔子终于得到了一个机会,被升为鲁国大司寇,摄相事。
可惜那时的鲁国,朝政已经被权臣把持,孔子想要提高国君权力,结果再次丢官,鲁国改革失败了。
鲁国是不能待了,孔子带着他的弟子开始了周游列国。
他先去的卫国,一年后待不下去,又回到了鲁国。
之后再去卫国、曹国、宋国、郑国,陈国、蔡国、叶国。
孔子一直在流浪,那些诸侯为什么都容不下他,甚至要杀了他呢。
在陈国,孔子遭遇绝境,被囚禁在荒地,绝粮七天,靠着弟子子贡找楚人求救,孔子一行才绝处逢生。
一年后在郑国,与众弟子失散,被人嘲笑是丧家之犬。
孔子为什么伟大?
当然是他作为老师,开办私学,提出“有教无类”的观点。
光凭这他就值得这份荣誉。
在孔子之前,教育只是贵族的事情,老百姓是没有这个资格的。
关于他的治国理念,和当时的潮流不匹配。
春秋末期是礼乐崩坏的时代,而孔子强调的是周礼。
公元前479年,孔子患病不愈而卒,终年七十三岁,葬于鲁城北泗水岸边。
孔子的一生可以说充斥着失败和无奈,十几年周游列国,传播自己的理念,经常碰壁,甚至被羞辱。
他的伟大就是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依旧坚持理想。
那么问题来了,孔子如果不是生活在春秋战国,他的成就会不会更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