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美国议员要求中国偿还1.6万亿美元,这笔烂账是怎么回事

文山聊武器 2024-09-26 04:04:40

2020年,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提案在美国参议院悄然提出。亚利桑那州的参议员玛莎·麦克萨利等人要求中国偿还一笔总额高达1.6万亿美元的“主权债务”。消息一出,立即在政坛掀起波澜。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1911年的债券问题背景

1911年,面对内忧外患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清政府决定着手修建湖广铁路,以期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促进资源的流通。这条铁路的规划路线穿过了湖南和广东两省,其地理位置的战略意义显而易见。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清政府不得不寻求外借,这导致他们与西方四国银行签订了一份大额借款合同。

这份合同规定了借款的总额高达600万金英镑,约合当时的大约24万两黄金。为了保证借款的顺利进行和银行的利益,合同还特别规定了借款的还款期限为40年,并附有相应的利率条件。清政府需要用铁路运营的收入和其他税收来支付这笔债务。

在多轮谈判后,银行方面对清政府的财政状况表示了担忧,清政府则努力说明此举对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性。合同最终在一片厚重的宣纸上用毛笔和钢笔签署,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的借贷协议。

随着合同的签署,湖广铁路的建设工程很快启动。从铺设轨道到架设桥梁,无数工人在这条未来的交通命脉上辛勤劳作。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湖广铁路的经济效益并未达到预期,加之政局的不稳定,使得借款合同中规定的还款计划愈发显得沉重。

到了1936年,由于国内战乱频繁加之经济困顿,清政府的接班政权,即国民政府,面临着更多紧迫的国内外政治经济挑战,借款利息的支付问题便被搁置一旁。此时,四国银行也因为全球经济大环境的影响而未能坚持追索,这笔债务逐渐从各方的日常关注中消失。到1951年,原借款合同到期,但这笔600万金英镑的本金同样无人问津。

1979年中美建交与债券诉讼

1979年,随着中美两国宣布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这种新生的外交关系很快就遇到了一项意外的挑战。一些美国债券持有者,他们手中握有数十年前由清政府发行的债券,突然站了出来,声称这些黄金旧债券现在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来偿还。

这些债券,历经百年风雨,早已变成泛黄的纸张,上面的印刷字迹也显得模糊不清。债券持有人声称,根据债券上的承诺,包括累计未支付的利息,总计应得的金额高达2.2亿美元。

这些债券持有人组成了一个团体,通过法律途径寻求正义,他们聘请了律师,并将诉求递交至美国阿拉巴马州联邦地区法院。

美国法院随后向中国外交部长发出了传票,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20天内做出回应。根据国际法的普遍原则,主权国家享有豁免权,这意味着一个国家的法院通常无权要求另一个国家的政府在法庭上出庭作答。

中国的回应与国际法原则

传票送达后,中国外交部迅速做出反应,明确拒绝接受这一传票。中国外交部通过正式渠道向美国国务院递交了一份备忘录。在这份备忘录中,中国政府强调了一个关键的国际法原则——主权豁免。根据这一原则,任何国家的法院都没有权利要求另一个主权国家的政府出庭应诉。

中国的立场非常明确:如果美国法院不顾国际法的约束,继续推行此案,并企图强制执行任何相关的判决,尤其是如果法院试图扣押中国在美国的财产,那么中国政府将采取一切必要的反制措施。

在国际社会中,主权国家之间的法律纠纷通常通过外交谈判和国际仲裁等和平方式解决,特别是在涉及主权豁免的情况下,任何国家的法院都很少直接介入。然而,阿拉巴马州联邦法院的这一举动,明显突破了国际法的常规框架,将法律与政治紧密结合在了一起。

尽管这一事件涉及的是百年前清政府的旧债,但新中国政府明确表示,它与清朝的任何债务无关,尤其是这一债务本身带有明显的不公平和剥削性质。尽管美国阿拉巴马州联邦法院曾作出缺席判决,但由于中国政府拒绝承认这一判决,案件也未能实际执行。

债券问题的现代复苏

2019年,一群美国人再次拿出了那些早已尘封的、由清政府发行的旧债券。这些债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1年,当时清政府为筹资修建湖广铁路,与西方银行签订了借款协议。这些债券经过多年的沉寂,如今被重新提出,债券持有人声称这些债券的累计价值已高达数千亿美元。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这些持有人向美国政府施压,要求协助他们向中国政府追讨这笔“历史债务”。

债券持有者们的主张得到了部分美国政界人士的关注,他们声称,这笔旧债券仍然具有法律效力,并且中美之间应就此问题展开谈判。为了增加压力,这些持有人甚至提出,美国政府应通过外交或法律途径帮助他们索回这笔巨款,声称中国有义务偿还这笔债务。

法律界普遍认为,旧政府发行的债务不一定对新政府具有约束力,尤其是经过多个政权更迭后,原始债务的法律效力逐渐减弱。此外,历史上的某些不平等条约和债务本身就带有剥削性质,这在新中国成立后已被明确否认和拒绝承担。债券持有人企图通过法律手段来要求偿还这笔债务,在国际法的框架下并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中国政府一贯的立场是,旧中国的债务与新中国无关,尤其是那些源自不平等条约和剥削性质的债务,中国没有义务承担。因此,对于这次债券持有人要求“要账”的行为,中国政府并没有任何妥协的意愿。事实上,中国政府认为,这些债务早在清朝灭亡和中华民国建立后便已失效,新中国更不应该为旧时代的债务负责。

随着争议的发酵,国际媒体也开始广泛报道此事。美国的一些媒体将其描述为一场“合法的讨债行动”,而中国媒体则普遍认为这是一次“不合理的索赔”。

政治动机与法律现实

2020年,亚利桑那州的参议员玛莎·麦克萨利与其他一些美国政客联手,提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提案,要求中国偿还所谓的1.6万亿美元“主权债务”。这一提案的起源与1911年清政府发行的债券有关,这些债券早已成为历史尘埃,却在近百年后重新被拿出来作文章。

根据提案的内容,这笔1.6万亿美元的债务是由清政府发行的债券加上利息累计得出的天文数字。这一巨额数字吸引了不少关注,但同时也引发了广泛的质疑和反对。首先,提出这一提案的背景在法律上显得非常站不住脚。清朝早已在1912年灭亡,随后经历了中华民国的建立,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政权已经发生了多次更迭。新中国政府从成立之初便明确表示,不承认那些源自不平等条约的旧债,尤其是那些在清朝或中华民国时期积累的债务。

这一提案在美国国内引起了不小的讨论。支持这一提案的政客们大多来自保守派,他们认为这是向中国施压的一种有效方式,尤其是在中美贸易争端和其他政治摩擦加剧的背景下,这种“讨债”行为可以成为新的外交筹码。然而,大多数法律专家和国际关系学者却认为,这种提案更多是一种政治姿态,而不是基于实际法律依据的严肃提议。

国际政治舞台上,这样的要求也难以得到广泛支持。许多国家都经历过政权更替和历史债务问题,但大多数情况下,新政府并不承担旧政府时期的债务,特别是那些涉及不平等条约或侵略性的债务要求。在历史上,诸如德国、俄罗斯等国家也曾面临类似的问题,但最终通过外交谈判或国际条约方式解决,而非通过法院诉讼或单方面的政治施压。

中国政府对这一提案的反应十分明确。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一直保持对主权债务问题的坚定立场,即不承认旧政府时期的不平等债务,尤其是那些具有殖民主义色彩的债务。这一立场得到了国际社会中许多国家的理解和支持。因此,当美国的这一提案提出后,虽然在舆论中引发了一些关注,但并没有在国际上形成实质性的影响力。

许多国际评论员指出,提出这一提案的美国政客们,似乎对中国的历史和政治现状缺乏深入了解。他们依然将中国视作百年前那个积弱不振的国家,试图通过这种所谓的“讨债”手段来获取政治利益。

在实际操作层面,要求中国偿还1.6万亿美元的“主权债务”不仅没有法律依据,还可能损害中美之间已经脆弱的外交关系。对于中国而言,这种带有明显政治目的的讨债行为是对国际法秩序的一种冒犯。中国政府并没有就此事展开具体的谈判或回应,而是继续通过国际场合重申其对历史债务问题的立场。

参考资料:[1]朱奇武.论湖广铁路债券案[J].政法论坛,1984,2(3):21-2794

1 阅读:160
评论列表
  • 2024-09-30 12:25

    毛主席开国在天安门庄严宣布,中华人民政府不承认任何不平等条约!人华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文山聊武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