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任大军区司令,却被孤立,有职无权,副司令调兵不给他打招呼

文山聊武器 2024-09-26 04:04:40

中野六纵是一支极为神奇的队伍,这支队伍能征善战,涌现出王金山、肖永银、李德生等知名战将,单选出其中任何一位,都能在共和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多年后,李德生成为六纵诸将中个人成绩最高的一位,然而他这一路并非一帆风顺,还曾出现过一些“难以处理”的事情。

从战功来看李德生

李德生从14岁那年就加入红军,一步步由班长升任为连长,直到师长、军长。

每一步,都是他靠着战场上的拼搏换来的。

令他成名的战斗有很多,最具特点的便是马坊战斗与上甘岭之战。

1943年,李德生凭借杰出的作战指挥能力升任为129师385旅769团营长,不久后就被调遣到太行军区担任第二军分区30团团长。

马坊战斗发生在山西马坊镇,这里是三县交界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日寇为了把这里卡死,专门强抽大批民工在此处修建据点,修出个占地近2000平米的圆形城堡,能容纳几百人居住。

据点修建完成后,日寇特意安排了一个中队负责看守在这里,令人恨得牙痒痒的特务头子清水利也居住在此处。

为了能把周围的一切“资源”据为己有,他们还组建起了流氓伪军团队,专门在四处的庄子、村子里给日寇找粮草、抓女人,这些给主子们服务的汉奸却并未得到充分重视,日寇连地堡内部都不会让他们下去。

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固若金汤的堡垒,日寇在这一片的活动就更加肆无忌惮了,四处都是堆积如山的百姓遗体。

若是抓到了抗日军民,日寇更是丧心病狂,甚至出现过将人头朝下直接放进开水锅里烫死的情况,据点“临时监狱”发出的惨叫声,就连四五里外都是能够听到的,由此,马坊更是成为“人间地狱”。

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早就想拔除这根钉子了,他们曾组织过两次进攻马坊的行动,却都没有成功。

尤其是在1943年6月那次,突击班拿出了必胜的决心,扛着两条长梯子就摸到了城堡下面;四面的敌人突然枪炮齐开,不少战士接连倒在了血泊中,无奈之下团长就下令撤退了。

李德生到任后,仔细分析了马坊周围的地形,也汲取了前两次进攻失败的教训,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要打下马坊。

多次查看当地地形后,李德生想到了合适的进攻方式,在外面训练起突击队、在内设置接应工作。

1945年3月天降大雪,李德生更是认为时机已经成熟;漫天飘雪的夜晚,突击队兵分四路冲进城堡大门。

院子里的日寇听到枪声纷纷惊慌失措,此时,几十颗手榴弹隔着院墙直接丢进了院中,日寇死伤一片。

进攻到主碉堡底下,李德生下令暂时停止进攻,简单商量后便将投弹能手都给组织起来,敌人的机枪瞬间被咋哑了,战士们一拥而上,很快就拔除了碉堡。

这场歼灭战一直持续到次日下午1点才正式结束,有十几位英勇无畏的战士都牺牲了。

值得一提的是,当方圆几十里的群众听闻八路军正在打马坊,他们纷纷扛着锄头、铁锹前来参与。

碉堡的真正“拆除”工作都是由群众自发完成的,他们仅用一个下午就将敌人苦心经营4年的碉堡夷为平地。

由于此战意义重大,闻者无不欢欣鼓舞,《解放日报》也很快发表社论,赞扬其为“一场典型的歼灭战”。

此后不久,李德生本人就走上了解放战场,升任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17旅旅长,在新的岗位继续创造新的战争神话。

而让李德生成名的第二战,便是上甘岭战役后期。

上甘岭之战名震天下,李德生原本于1952年11月撤至谷山地区休整,就在他们转移的过程中,他突然接到了一个紧急命令:随时准备参加上甘岭战役。

他迅速冒着敌人的炮火驱车直奔位于五圣山的指挥所,他本人所到达的位置已经是敌人的炮火封锁区了,此行可谓赴汤蹈火。

考虑到兵力和火力的具体运用,李德生运用了“兵力前轻后重,火力前重后轻”的战斗部署。

实战中,这种配备方式很快就出现了效果:不仅能大大减轻自身的伤亡,还能有效发挥出我军能够打出的火力,予敌人以毁灭性的打击。

时代背景下,美国的综合军事实力还是非常强悍的,从11月1日到5日,敌人动辄使用飞机轰炸、坦克冲击等方式发动数十次进攻,好在都被成功击退了。

远在北京的毛主席也时刻注意着战事的发展变化情况,他在电报中表示:此次五圣山附近的作战已经初步发展为战役规模,已取得巨大胜利。

11月11日,突击队组织起来朝着敌人的阵地猛冲,成功夺回了北山阵地。

上甘岭战役的最终胜利,是由15军和12军共同缔造的,而李德生的巨大贡献为:锁定了上甘岭胜局。

1955年参加授衔仪式的将领有千余名,李德生也有着极为不平凡的履历,过去的革命岁月中,他九死一生,也被评选为开国少将。

纵观他后来的人生,在军队度过了60多年,很多故事都是极为传奇且充满“意外”的,这也是他非凡人生经历的具体体现。

“意外”任职的背后

1966年的那个夏天,经毛主席同意、周总理安排,正在执行其他任务的李德生突然接到一纸调令,要他去安徽工作。

在李德生的努力下,这里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后来2年,李德生更是在维护工农生产秩序等方面做出大量贡献,达到了毛主席的期望,他的表现一直被毛主席看在眼里。

接下来几个月的人生,是他压根不敢想象的。

先是在10月,李德生像往常一样在安徽检查农业生产工作,一个来自北京的电话就打了过来,通知他作为安徽主要负责人出任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

在这场大会召开之前,毛主席从来没有见过李德生。

周总理在会场上宣布分组名单,毛主席听到“李德生”的名字后便问道:“哪个是李德生?”

这是因为,毛主席曾在转战陕北期间用过“李德胜”的化名,听到熟悉的名字,他更是倍感亲切。

李德生站起来后,与毛主席简短地交谈了几句,毛主席也对李德生多了一些很好的印象。

1969年李德生便参加了中共九大并被选为中央委员,当他发现昔日上级都不在名单中后更是有些不安,还请许世友、陈锡联去给毛主席说说情不要选自己。

按照中央的规定,他们也是不能去说情的。

因此,李德生也成为众多军政首长中唯一一位最终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的,在党内的历史中,这同样也是唯一一次。

在实际工作中,野战军军长仍是李德生最为核心的职务。

更令李德生想不到的事情还在后面,同样是在1969年,周总理打电话通知李德生中央调遣他前往北京工作,李德生在明确表示“愿意做地方工作”的前提下,周总理还决定让他参加国务院业务组、军委办事组的工作,原本在地方的职务继续担任。

这次来京,也是毛主席第一次接见他。

考虑到身上的职务太多,李德生便提出了工作安排相关的事宜,而毛主席则大手一挥:“不要免,一个也不要免。”

谈话过程中,毛主席还勉励李德生要“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北京。”

工作过程中李德生可谓如履薄冰,但仍然有老上级站出来反对,说:“李德生是带兵打仗的人,不是搞政治工作的,不适合做政治工作。”

可具有最终决定权的毛主席早就认准了李德生,说他做群众工作带来的效果极佳,最后还反驳了反对发言:“难道他不合适,你就合适?”

1970年4月30日,李德生被公布成为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

这就更加神奇了,因为李德生成为了唯一一位担任过总政治部主任的开国少将,而他过去的履历一直都是在部队当中。

眼见李德生升任速度像坐了火箭,也有人伺机拉拢他,可他不为所动,认认真真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安排下做事,认真学习、努力在分管事项上不出差错。

3年后,李德生再度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三次“意外”任命,此次他当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

对于这件事,他可是一点准备都没有,这次他没找人帮自己劝说毛主席,而是自己赶紧站起来表示:“我不合适,资历、能力都不够。”

身边的李先念扯了扯他的衣袖,小声道:“毛主席都表态了,你就别再说了。”

换种角度看,在开国将帅中,只有朱德与叶剑英这两位元帅和汪东兴这位“大管家”当选过副主席,李德生都不知道他为何突然能坐到主席台上去了。

在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过程中,李德生被任命为沈阳军区司令员。

在沈阳人生地不熟,他很快就遇到了困难,也受到过污蔑,很多事情都不好做。

1976年毛主席去世后,政治经验丰富的陈锡联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让部队进入战备状态,没想到毛远新竟然绕开了李德生从沈阳调了一个师开向北京。

等李德生发现之后,这个师已经出发了。

于是,他马上将这一消息汇报给中央,叶剑英这位老帅坐镇指挥,在山海关一线警戒,成功阻止了这个师开往北京。

历史已经证明了李德生的一切,他的荣誉依然属于他。

改革开放开始后,他也连续在政治局当选,一直到1985年他才因年龄原因退出了中央委员会和中央政治局;军衔制度恢复后,他则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回顾他的军旅生涯,从一个出身贫寒的山村放牛娃成长为赫赫有名的将军,这一路上,他经历了太多风风雨雨。

李家的后人中,有学士、有硕士,还有博士,几乎人人都接受过高等教育。

这与李德生的教育密不可分,他给子女的传家宝就是一本字典,还创立了“家庭督学制度”。

孩子们个个都秉承了将军的高尚品德,塑造出独特的李门家风。

参考资料

追忆李德生将军:若无所争于世 环球网李德生:从放牛娃到英雄将军 大众数字报

0 阅读:46

文山聊武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