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贵在:看得淡然,想得释然,活得坦然

运鹏说文化 2023-06-11 02:25:03

作家莫言说,人生有四然:来是偶然,去是必然,尽其当然,顺其自然。

人生海海,荣辱得失、爱恨情仇、生老病死、都是人生绕不过的坎。

绕不过的坎,就要去直面,学会释怀。凡事,尽力就是最好,结果顺其自然。

人生本有缺憾,修得一颗平常心,回归生命的本真,这就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荣辱,淡然处之;爱恨,想得释然;生死,坦然面对。

01

荣辱,淡然

《道德经》有言:“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人生永远充满意外。受宠会使人惊喜不安,失宠又会恐惧害怕,因而受宠和受辱都使人担惊受怕。

常人总是耽于荣辱,作茧自缚。人要活得洒脱自在,就要做到宠辱不惊,淡然处之。

唐朝初期,有一个官员名叫卢承庆,他的职务是“考功员外郎”,主要负责官员考核。

有一次,他考核一个监督运粮的官员。这个运粮官在督运粮船时,因遇到大风将船刮翻,结果整船的粮食掉到了河中。

卢承庆给了他“中等下级”的考核,这个运粮官看了后,没有丝毫的恼怒和沮丧,神情自若。

卢承庆见此情景,心想:“这个人没有生气,说明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态度很好。”于是把他的考核等级改为“中等中级”。

运粮官听了也没露出庆幸的喜色,卢承庆觉得这个人的心态真好,真是“宠辱不惊”呀!

后来,他了解到船翻,是因为天气恶劣的缘故,并不是运粮官管理不善,再次给他考核定级为“中等上级”。

这次考核,运粮官“宠辱不惊”的表现给卢承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后在吏部考核的时候,就提拔了他。

卢承庆之所以提拔这个运粮官,主要是因为运粮官自始至终淡定自若,没有因为误解而辩解,也没有因为升级而沾沾自喜。

遇事宠辱不惊,从容自若,一切都是最好的结果。

荣辱之心,人皆有之。一个人如果欲望不止,执着于荣辱得失,往往会被裹挟前行,患得患失,受到的羁绊也多,内心不能安宁。

以入世之心做事,以出世之心做人,“宠辱偕忘”,把心安顿好,人生就顺了。

《庄子·逍遥游》中说:“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对待赞誉和非议,不会更加的勤勉与沮丧,尊重自己的内心,不以外物束缚自己,宠辱不惊,去留无碍,进退自如,这就是人生的一种至高境界。

02

爱恨,释然

作家丰子恺说:“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爱而不得,会有遗憾;爱而成恨,痛苦一生。

与其在痛苦中愤恨,不如在释然中和解。

作家麦家的童年是不幸的:家庭出身不好,常受到同学的欺辱。

在他12岁那年,有三位同学骂他的父亲。他为了捍卫父亲的尊严,和同学打架,被打得鼻青脸肿。

他不服气,于是就堵在一户同学家里,准备等他出来,决一死战。

父亲知道后,提着一根毛竹抬杠赶来,当着同学父母的面,扇了他两个大耳光,把他已经受伤的鼻梁打歪了,鲜血直流。

从此他在心里恨死了父亲。

麦家把自己封闭起来,不再跟人交往。每天记日记,发泄自己的痛与恨。

他逃离了父亲,心中的恨却没有消减:17岁离家上学,有意走得远远的。

每次给家里写信,他只问候母亲,从不提父亲;每次回家,只给妈妈买东西,从不给父亲买一盒烟、一袋糖。

这一切,直到麦家有了孩子,为人父,才和父亲关系慢慢缓和。

父亲摔了一跤,快两岁的儿子和妻子回家看望父亲。回来后,儿子一直在他面前咿咿呀呀地说:“爷爷、摔跤、打针、哭。”

麦家在《致父信》中回忆;“他仿佛是老天爷派来的使者,不停地刺激我、催促我。”于是,他开始主动修复与父亲的关系,内心开始寻求和解。

这时,父亲却患上了阿尔兹海默症,已经不认识他了。父亲对家里人都清醒过,唯独没给他机会。

父亲离开后,麦家用了五年时间,给父亲写了一部小说《人生海海》,终于达成了与父亲的和解,寻找到人生的平衡与豁达。

其实,每一个父亲都是爱孩子的,只不过爱的方式,未必是孩子能接受的。

父子情、母女情、夫妻情,朋友情……爱恨交织,何尝又是十全十美。

毕淑敏说:“有一颗大心,才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

修一间精神的小屋,放下心中的怨恨,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你就会拥有温暖与幸福。

记住仇恨是一种力量,但更大的力量是放下仇恨。

人的一生,会经历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如果爱比恨多,精神的小屋就光明温暖,人的福气就大。

03

生死,坦然

白驹过隙,人生易老,实在是无奈的事。对于衰老与死亡,该怎样面对呢?

诗豪刘禹锡,因为参加了王叔文的政治改革,从此开始了他“一路被贬一路歌”的传奇人生。

面对得失,他坦然处之。每到一处,他施行文教,政绩斐然,写诗抒怀。地地留文名,处处显贤达。

他被贬23年,回到洛阳时已是耗费半生。途中遇到白居易,白居易同情他的不幸遭遇,为他鸣不平。

他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沉浮、蹉跎而忧伤,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旧事物,社会总是要发展向前的,尽显豁达乐观。

836年,64岁的刘禹锡以太子宾客的身份再次回到洛阳,与白居易相遇。此时两人已是年老体衰,都患上了眼疾,腿脚也不灵便。

面对衰老,白居易产生了消极悲观的情绪。刘禹锡的心态依然是昂扬向上,在和唱中写道“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刘禹锡坦然面对衰老,克服死亡的恐惧,抚慰了老友白居易的心。千百年来,不知抚慰了多少老年人的心。

正因为人生苦短,所以我们应该活在当下,过好每一天,度过一个热烈的人生。

今天活着,明天也许会死去。所以,我们要超脱生命,参破自我,度过一个恬淡的人生。

《庄子·列御寇》中记载:

庄子快要死了,弟子们打算厚葬他。

庄子说:“我把天地当做棺材,把太阳和月亮当做连璧,把星星当做珍珠,把天下万物当做送葬品。我的葬礼难道还不够完备吗?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呢!”

庄子不愿厚葬,反映了他与自然合一的观点。

陶渊明也给出了人们答案:“死去何所道,拖体同山阿。”

自然的生命流转,生生不息。人之去世,只是归入了自然,依然和山川一样永恒,和山川一样伫立。

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世间万事万物都在不断的出生生长,也在不断地死亡消失。

生与死,只是生命的不同形态而已,倒不如坦然处之,过好每一天。

04

修得平常心,一切顺其自然

周国平说:“人到中年,就应该基本戒除功利心、贪心、野心,给善心、闲心、平常心让出地盘了,他们都源自一种看破红尘名利、回归生命本质的觉悟,”

荣辱得失,看得淡然;爱恨情仇,想得释然;生老病死,活得坦然。

凡事顺其自然,不去执着求索,不去争长论短。

修得一颗平常心,闲看花阴流影,静观晴雪秋月。

0 阅读:59

运鹏说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