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毛主席能统帅群雄?大批元帅说出真相,叶剑英说得最中肯!

亭下观雨霖 2024-01-27 16:11:05

为什么说毛主席能领导人民?对此众说纷纭,叶剑英给出最佳答案!

毛主席率领了广大群众与士兵,打倒了列强,解放了受辱多年的中国。但根据相关资料记载,毛主席一生摸过枪的次数非常的少。

而且,他从没有就读过任何军事学校,更没有什么专业性的训练。对此很多人认为是毛主席的军事天赋,许多党内的领导人也对毛主席能统帅群雄走向胜利,给出了自己的说法。

然而,只有叶剑英的解释,是最令人信服的。那么毛主席为何能统领群雄?叶剑英给出的答案又是如何呢?

01

大革命的后期,陈独秀的右倾主义和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让共产党在妥协退让中,忽视了军队以及人民的支持。

不能进一步的应对局势的扭转,逐渐造成了党内的思想混乱、组织涣散,并使中国革命陷入低潮。

随后,党的指导思想又转向了“左”倾盲动主义,导致党错误估计当时的形势,盲目的让城市作为中心,而开展的大规模暴动,在反动派的不断干扰下,各地武装起义接连失败。

此外,红四军内部也滋生起了极端民主化、重军事轻政治、主观主义、流寇思想等非无产阶级思想。

从这件事之后,毛主席也深刻的认识到这些错误思想倾向。

以及错误路线对党、革命和军队造成的严重干扰与妨害,因此在1927年8月7日,中央召开的紧急会议上,严厉的批评了抛弃无产阶级的思想行为。

同时,会议上提出了“政权是从枪杆子里取得的”的重大决断,在秋收起义的基础上,开展了新一轮的革命,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在革命的初期,党内分歧不断,并接连遭遇军事失败,这导致一些人对革命时局和红军所处形势无法形成正确认识,产生了一些悲观、迷茫的情绪。

有人怀疑红军在农村发展的可能性,主张取消根据地、分散流动经营。为了彻底的消除这些悲观的情绪,毛主席从战略全局的高度,为战士们深刻的分析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的情形。

目前帝国主义还在争夺中国这块土地,而我国内部的阶级、政府军阀之间的矛盾,也说明了帝国之间的对资源争夺的矛盾。

这种内外矛盾直接导致了统治阶级内部长期的混战,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政权。

在此基础之上,毛主席进一步得出了中国红色政权得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重要依据:由于白色政权间长期的分裂和战争,为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由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提供了条件,使其能够在被白色政权包围中不断发展和前进。

此话一出,当场让在座的同志们看到了革命的希望,于是决心紧跟毛主席的步伐,扫除质疑的阴霾。

井冈山斗争结束后的1931年初,从苏联学习回国的叶剑英,从上海秘密进入中央苏区,随后担任中华苏维埃总参谋部部长。

虽然刚到苏区,对党内斗争的复杂情况并不了解,但在第二、第三次反“围剿”中,聪明豁达、没有成见的叶剑英从实践中认识到毛主席的战略战术可行性,符合实际的情况。

在当时的二次反围剿行动中,毛主席的意见坚持的人不多,剑英算是一个。之后叶剑英主动的与毛主席交流了起来。

虽然他是从正规军校云南讲武堂毕业的,同时又是粵军名将、黄埔教官,参加过东征和北伐,以及南昌起义,又在苏联学习过。

但和毛主席沟通过后,他才了解到毛主席对于战略技术的一些高见。于是,在毛主席受到“左”倾路线领导人打击排挤时,叶剑英却毫不犹豫地支持毛主席的正确意见。

这对毛主席来说,犹如雪中送炭,以至于在毛主席老年时都非常的感慨叶剑英同志。那么两人的正式相识后,又会带领中国前往怎么样的革命道路呢?

02

为何毛主席能胜任统帅身份?将士们各有说法,叶剑英说的最中肯!

1932年10月,江西宁都的一场会议上,苏区中央局严厉的批评了毛主席的方针,还免去了他红一军政委的职务。

鉴于叶剑英与毛主席的关系,宁都会议后不久,中共临时中央电示苏区中央局,将叶剑英从总参谋长岗位上调整到红军学校任校长,后来又借故降职把他从福建军区司令员任上调整到总参任四局局长。

但叶剑英毫不在乎,他始终以革命事业为重,坚持和毛主席站在同一战线上。在后来的毛主席开启长征之路中,叶剑英也说到做到,帮助了毛主席许多。

在遵义会议刚的时候,毛主席就为什么长征发表了长篇发言,前期第五次“围剿”失败的原因不在于帝国主义对国民党的大力支持,或者白区和各根据地配合不够等问题,而是因为在军事指挥和战略战术上出现了严重错误。

这些错误包括防御时的保守、进攻时的冒险以及转移时的逃跑。毛主席的结论明确的揭示军事指导上的错误。

会议上多数人都赞同他的观点,甚至有些人想借此提出“左”倾的错误,但被毛主席机智的制止。他深知战场上的策略成功与否,所需的实践验证是迅速而明显的。

但政治策略的有效性则不那么容易衡量。人们的思想和认知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

而且,在连续不断的军事行动中,政治的影响往往被掩盖,大众的目光多半集中在军事的胜负之上,往往忽略对政治方针的细致分析和考量。

然而,会议结束后毛主席等人却在土城,突然遭到了反对派敌人的袭击,危在旦夕,幸好叶剑英率通信部及时将敌人打退,才使得大家转危为安。

对此,大家都说:“好险呀!要不是叶参谋长及时赶到,我们就要吃枪子了!”之后,中革军委在打鼓新场附近召开重要军事会议。

敌机突然来袭,而坐在门口的叶剑英见此情景,一边大喊“主席快跟我来”,一边拉起毛主席跑到屋外隐蔽,再一次的拯救了毛主席的性命。但事情还没有结束,

1935年9月毛主席率右路军北上途中,秘密电令他的亲信陈昌浩用武力胁迫中央南下,毛主席得到这一消息后,愤怒地说:“张国焘是要改变毛儿盖决议,要把整个共产党红军置于他的控制之下。”

为了避免内部火拼,毛主席毅然将一、三军团和军委纵队改编为北上抗日先遣支队,以上山打柴、筹粮的名义,连夜从巴西出发转移,单独北上。

从而打破了张国焘以武力挟制中央,开展“党内斗争”的阴谋。此时,毛主席仍然从团结的大局出发。

耐心劝告陈昌浩派来追赶中央的红四方面军骑兵战士,要他们回去转告张国焘、陈昌浩,等到他们想明白了再北进,中央也欢迎,望以革命大局为重。

通过这次指挥,毛主席既给足了对方冷静思考的时间,又为四方面军指明了方向,为长征的胜利打下重大基础。

在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叶剑英获得张国焘要谋害毛主席等人的密电,火速赶去向毛主席报告,使毛主席及党中央紧急出发,这才脱离危险。

此事毛主席多年后还经常对人说起:“叶剑英同志在关键时刻是立了大功的,如果没有他,就没有这个了(指自己的脑袋),他救了党,救了红军,救了我们这些人。”

最终长征的胜利,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新的方向,那么之后毛主席和叶剑英的命运又将如何?

03

为何毛主席的能领导众人,元帅们各执己见,叶剑英说的最恰当。

长征胜利后,叶剑英在抗日战争中收集各方情报,积极为中央军委及毛主席出谋献策。当时的国民党新桂系军阀以李宗仁、白崇禧和黄旭初为首。

他们与蒋介石存在长期的尖锐矛盾,但同时也主张抗日。而南方局的领导人叶剑英敏锐地观察到了这一特点,并巧妙地利用了这种政治态势,在桂林展开了统战工作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1938年,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打通大陆交通线,从南北两面向广西进攻,严重威胁了广西新桂系的自身利益和在广西的统治。

当时的新桂系军阀不仅需要提防蒋介石对其进行吞并,还需要抵御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在这样的情况下,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成为他们最优的选择。

叶剑英等人敏锐地观察到了新桂系的困境,采取了主动行动,与新桂系进行了真诚的谈判,并积极开展抗日统战工作,最终实现了“逼蒋抗日”的目标。

在同中央一起抗日的过程中,叶剑英也进一步的领略到了毛主席高超的战争指挥技术。

1963年,他在《关于人民解放军战史编写工作的几个问题》的讲话中坦言:毛主席脑子里有很多东西还没有拿出来,他领导革命的许多经验、许多窍门还没有拿出来。

我们目前的史料工作还只能从历史文电的表面去理解,内在的东西还在毛主席他们的记忆里,本质的东西还在他们头脑中。

在胡宗南进攻陕北时,许多人要我劝毛主席离开陕北,毛主席就是不离开。直到刘邓大军南下战略进攻开始,我才明白,哪里形势紧要他就在哪里。

敌人重点进攻,两翼钳形攻势,我们就来了个中间突破,才有了最后的胜利,这些是从文电资料中看不到的。

还有长征到达陕北,有人主张先巩固再发展,不同意东征。毛主席则主张在发展中求巩固。

先巩固再发展这是一般的原则,但是当时的历史情况和陕北的条件,必须在发展中求巩固,否则就无法巩固,更谈不上发展。

事实也证实了毛主席的考虑是正确,为后续抗日的胜利做足了准备。

1948年,随着解放战争形势的发展,我党我军需要更多的军政干部,毛主席亲自指派曾担任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的叶剑英,担任华北军政大学校长兼政委。

在古都北平即将解放时,毛主席再次亲自指派,任命叶剑英为新北平的第一任市长。

由于叶剑英之前曾担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首席代表,对北平各方面情况非常了解,擅长统战工作,且具有丰富的文化修养。

他性格平和,不偏激,同时作为参谋长和负责情报工作的人,非常谨慎、细致、周到。

这些性格特点和素养对保证我军对古都的和平接管、和平改造、和平过渡、文物保护以及保障中央安全都非常有利。

正是对叶剑英这名干将的了解,让毛主席看到了战争胜利的契机,在解放军即将进军广东时,毛主席起草新华社电文,将叶剑英从北平派往广东担任华南分局第一书记,领导指挥两广和海南岛的解放战争。

叶剑英是广东人,比其他将领更熟悉广东,同时在广东拥有深厚的人脉关系和社会基础,这也有利于领导这一沿海地区,与内地大为不同。

事实证明,叶剑英在广东的工作确实表现突出,非常符合广东的实际情况。

在战乱时期,毛主席的观点一直被人所质疑,许多人认为一个没有系统接受军事训练的人,凭什么能带领中国走向胜利。

对于这些言论,毛主席身边许多将领都给出了解释,但叶剑英则这么认为:毛主席不仅是领袖地位,更是千万人民的引路灯。

其他人都曾做过领导人,但最后他们都失败了,而能让多数将领都打心底的佩服和敬畏的,就属毛主席一人。

事实证明,没有毛主席就没有如今的新中国,正是毛主席的战略高见、重用人才、心系人民才使得他坐上了领导者的位置。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0 阅读:168

亭下观雨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