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只当了83天皇帝,“袁大头”却铸造了7.5亿枚这是为什么?

亭下观雨霖 2024-01-30 07:52:01

袁世凯称帝,遭到民众反对,但他下令铸造的袁大头却能得到认可。

1915年,袁世凯向全国宣布将恢复帝制,遭到全国上下的一致反对,就连他的最为信任的部下,都不支持袁世凯称帝。

袁世凯的称帝美梦仅仅两个多月就破碎,自己也一病不起,不久离开了人世,袁世凯的所有影响力都随之消散。

但在袁世凯主持发行的袁大头却能一直在社会上流通,甚至成为百姓所真正认可的货币。

那么本就是袁世凯扩大影响力的袁大头,为什么没有随着袁世凯的离世而消失呢?袁大头为何又能在民间受到如此大的欢迎呢?

01

在我国在清末的时候,民间一直流通真金白银,但由于列强的入侵,在我国大量攫取财富,清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减弱。

一些封疆大吏或者割据军阀,为了维持自己的军费,不仅滥发货币,甚至用各种手段,聚集财富,国内百姓苦不堪言。

整个清王朝后期,全国财政都是一团乱麻,孙中山在革命前期就有了改革币制的想法,甚至在出任大总统后,立马提出要收回铸币权。

为了整顿全国财政,孙中山特意联系的一个人——陶德琨,此人不仅是孙中山的好朋友,而且袁大头和新中国建立后的发行的第二版人民币,都是出自他手。

在孙中山拉起反清大旗的时候,陶德琨就加入其中,孙中山很爱惜他的才能,毕竟他在美国主学的就是经济货币学。

但是孙中山当大总统的时候,陶德琨还在湖北工作,孙中山二话没说,立马把陶德琨叫到南京去,留在财政部任职。

当时陶德琨提议用孙中山的头像,铸造一批开国纪念币,得到了社会上的认可,受到人们的欢迎。

后来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陶德琨被迫前往北京给袁世凯办事,袁世凯为了提高自己的声望,力主推进币制改革,结束清末以来的经济乱象。

其实袁世凯还有一层更深的打算,就是利用币制改革,为自己的军费找到来源,但对于民间来说,币制统一对百姓也十分有利。

于是袁世凯找来了陶德琨,表示了自己统一币制的想法,陶德琨对袁世凯并不感冒,一来他夺了好朋友孙中山的胜利果实,二来袁世凯称帝野心日渐明朗。

但袁世凯的币制改革确实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于是这一次陶德琨放下成见,帮助袁世凯稳定国内的经济问题。

经过数月的筹备,袁世凯组成了币制委员会,确立了继续采用银本位的币制方案,进而规范全国的经济状况。

期间,袁世凯再次找到了陶德琨,陶德琨还以为是经济上出了问题,结果一问才知道,是袁世凯想要把自己的头像印在银元上。

在当时一些人主张印孙中山的头像,这让袁世凯深深不安,为了他的称帝霸业,银元上最好是他袁世凯的画像。

陶德琨不想在争论印谁头像上浪费时间,直接答应了袁世凯的请求,于是印有袁世凯的银元就这样出现在了市面上。

那么这种货币又是如何流通起来的呢?

02

清末民初时,全国各地货币混乱,袁大头却能从经济上统一全国。

这一时期本就是各大势力争权的时期,为什么袁世凯支持发行的袁大头能让各大势力都选择接受呢?

我们可以从当时发布的政令来看,第一点就是把铸币权收回国有,地方上不得再私自铸造货币。

如果单论这一点,许多军阀还是不会愿意交出铸币权力的,但在当时,袁世凯有着全国最为精锐的军队,多数军阀都是他的下属,所以这一点地方上不得不遵守。

还有,为了尽早结束市面上流通的货币,政府规定在一定时间内,只要是拿旧币来换,就能得到同等价值的袁大头,但过了这个时间就只能进行折算了。

这一点无疑是让那些私自铸造的旧币得到了合法的承认,一时间,全国百姓都拿着旧币找到银行兑换银元,一时间多数大城市的旧币就消失不见。

还有就是对于银元的含量进行规定,所铸造的银元为了减少磨损,往里面加入了一成的铜,让银元不再容易毁坏。

而这也是银元得以流通的重要原因,甚至到现在,这些银元都能保存得很好,比纸币更加耐用。

正面则是袁世凯的头像,背面印上嘉禾纹饰,袁大头的名字也是这样又来,在政府的统一安排下进行银元的铸造。

袁世凯为了赢得民声,甚至下令铸币厂不得偷工减料,但凡检测不合格,就要融毁重新铸造。

尽管袁世凯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声望,但严格的监管制度,让袁大头的价值很稳定,一经问世就深得人民群众的喜爱。

后来,为了纪念孙中山,陶德琨主持下发了一些印有孙中山头像的银币,结果在市面时常被人认为是假币。

尽管是银元,也有群众选择不接受孙中山头像的银元,没办法,这些银元在少量铸造后,就停止发行,继而继续发行袁大头。

后来袁世凯登基称帝,全国上下共同讨伐袁世凯,主动废除各种袁世凯不合理第二位政策,不过人民群众并未因此而取消袁大头,因为袁大头已经被民众所接受。

袁世凯到死也没想到,能让他继续被人们所熟知的,竟是他主张铸造的银元。

到了五四运动时,全国上下掀起反帝国主义风波,社会上大力抵制外国银元,上海的公会直接表示,今后只接受袁大头,不认可外国的银币,无疑再次推动了银元在中国的流通。

甚至在新中国的建立后,我国西南地区仍在铸造银元,而这又是怎样一回事呢?

03

1951年,新中国已经成立了两年,西南一带竟还在铸造袁大头。

这时,新中国已经建立了两年之久,为何在西南一带,我国还在铸造袁大头呢?这背后究竟是怎样一回事?

自从袁大头发行以来,我国的经济环境得到了少有的安稳发展,但在国际上,经济环境确实一直在变。

先是各国放弃银本位,美国出台法案,让美国国内白银价格上涨,美国这一做法起初是只想收拢国内的银两。

结果在美国一抬价,直接导致中国的银价低于美国,美国的资本家嗅到商机,大肆从我国收购白银,运到美国,造成我国大量白银外流。

民众也害怕自己遭受到动乱,纷纷把换兑白银,民国政府一时间陷入白银危机,为了摆脱这个危机。

国民政府决定进行币制改革,发行法币收拢国内的白银,防止白银的外流,短时间内对国家的经济有着一定的稳定作用。

但这也为日后蒋介石掠夺财富埋下了基础,此外,银元依旧可以在社会上流通,由于银元不会贬值,反而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极为稳定的状态。

到了抗战胜利之后,蒋介石就悍然发动内战,庞大的军费开支早已让蒋介石的苦不堪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蒋介石只得加法钞票,导致纸币大幅贬值,陷入恶性循环。

蒋介石的做法遭到了民间一致反对,在1948年蒋介石败退前夕,不得已又重新下令恢复银本位,全国各地再次开始铸造袁大头。

到了1949年,我军向全国各地进军,这些百姓对我党认识不够,对于党中央发行的纸币不信任。

他们害怕我党发行的纸币跟蒋介石的金圆券一样,最后变得不值钱,于是在这些地方,百姓宁可要袁大头,也不使用我党发行的纸币。

我党也知道百姓也需要适应时间,并没有强制推行纸币的发行,而是继续在沈阳铸厂继续制造袁大头,在新解放的地区进行流通。

当时由于国民党早已停止的铸造袁大头,我党不仅到处网罗之前的老工人,更是在仓库中,找到了三十多年没有使用的模具。

进行维修后投入使用,其形象还是使用的袁世凯头像,以便于新解放区人民群众的认可。

1951年,为了日后解放军进入西藏,成都铸币厂铸造了一批在西藏广为流通的袁大头,为的就是保护当地百姓的利益,让他们能有一个过渡期。

此后袁大头正式停止印发,根据统计袁大头在我国印发大概有七亿多枚,如果算上其他版本的银元,大概在十一亿枚左右。

当时为袁世凯铸造袁大头的陶德琨并没有跟着蒋介石去往台湾省,他在南京解放后,深感蒋介石对国民经济的破坏,主动帮助我党固定经济环境。

在1954年,陶德琨用自己多年的经济知识,写了改进人民币的办法,采用小面额的建议得到了毛主席的赞扬。

并且在他的努力下,设计了第二版人民币,得到了周总理的认可,毛主席一高兴,直接奖励陶德琨三百万元,折合新版人民币三百,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1955年,第二版人民币在中央的推行下,在全国各地流通,一些使用银元的地区,也彻底放弃使用,这些袁大头则是变成了收藏品。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0 阅读:11

亭下观雨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