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养自身,达到神圣完美的程度,这是拥好人缘的基石

开始对外输出 2020-09-14 00:28:03
精心塑造第一印象,吸引他人目光

英国有句谚语说:初次见面时,对方的仪表、风度留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往往形成日后交往时的依据。可见,在人际交往的过程里,第一印象总是起着微妙而重要的作用。而发型、服饰、谈吐、面部表情等种种因素都与第一印象的形成紧密相连,所以我们想要给他人留下好印象,就要从多方面着手精心塑造。

第一印象和首因效应

1946年,心理学家阿希做过一个实验,实验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他让大学生分为两组,然后分别评定对一个人的总体印象。

阿希对第一组大学生说,这个人的特点是“聪慧、勤奋、冲动、爱批评人、固执、妒忌”。而对第二组大学生,他所用的还是这六个特征,但他将排列顺序调换了一下。也就是说,第一组人得到的信息是从肯定到否定,第二组则是从否定到肯定。

最后的结果是,大学生对被评价者的印象明显受到特征的排列顺序的影响。首先接受肯定信息的第一组大学生对被评价者的总体评价,比首先接受否定信息的第二组要好得多。

这个实验表明,第一印象对最后印象的形成有着几乎是决定性的影响,它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后继信息根本难以改变它。而这种现象,在社会心理学中被称为首因效应。

要经营人脉先经营形象

最初的印象是深刻的,这是因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存有先入为主的“偏见”。如果第一印象好,即使以后的交往中露出了缺点和不足,也容易被谅解或忽略;如果第一印象欠佳,即使以后我们努力挽回,也会事倍功半。

有鉴于此,我们经营人脉之初,先要关注自我形象的塑造,以期在一开始就吸引住对方的目光,为以后的沟通和交往奠定良好的基础。那么,影响第一印象的具体因素有哪些呢?心理学家通过大量分析研究发现,第一印象的形成,约有50%和外表有关,40%和声音有关,10%与言语举止有关。

在《三国演义》中,就有一个“以貌取人”的故事:有“凤雏”美誉的庞统,刚开始是准备!效力东吴的,于是他去面见孙权。然而,孙权见他不仅相貌丑陋,且言行间颇为傲慢不羁,便很不喜欢他。最后,素来广招人才的孙权,竟然不顾鲁肃的苦言相劝,将庞统这位与诸葛亮齐名的奇才关在了门外。

而现实生活中,美国总统林肯也曾“以貌取人”。曾有一位朋友向林肯推荐了一位阁员,这个人才识过人,很有能力。但林肯以“相貌不佳”为由拒绝了他。朋友知道后责怪林肯不该以貌取人,因为任何人都不该为自己天生的面孔负责。林肯却回答说:“一个人过了四十岁,就应该为自己的面孔负责。”

的确,没有人能控制自己天生的外貌长相,但每一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个人形象负责。所谓的“以貌取人”,其实并非就是以五官、身材为基准去判定一个人,而是对对方的气质、修养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因此,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各种技巧、通过提高自身修养来重新塑造我们的外在形象,为顺利的交际活动奠定基础,为将来的成功搭建平台。

准备特别的开场白

除了外在形象的塑造,我们不妨事先准备一个富于创意的开场白,这样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

以“特殊的名片”开始,就是美国寿险大师乔·甘道夫的拿手好戏。有一次,甘道夫去见一位工厂的老板,他走进对方的办公室后,递上了自己的名片,然后说:“目前市场上的保险从业人员和财务顾问众多,因此,我认为你应该了解一下我的背景。从我的名片中你可以看到,我是百万圆桌协会的终身会员,这是寿险业的最高荣誉,在全世界那么多的寿险业务员中,只有几千人具有终身会员的资格。”

工厂老板听完后没说话,显然还未被打动,于是甘道夫又说:“我名片上的NQA是表示,在所有与我合作的客户中,有多于90%的人现在还在与我合作,这意味着我喜欢长久的合作,所以我会与客户朋友保持密切的联系,随时留意他们的状况。”

工厂老板的好奇心被牵动了,他忍不住问:“那这个CLU是什么意思呢?”

“它表示我持有人寿保险从业员的资格证。另外,我还是天主教的成员,还曾在许多场合做过无数场关于人寿保险的演讲。”

……甘道夫与众不同的开场白,在一开始就给工厂老板留下了深刻印象,引起了工厂老板谈话的兴趣,最后自然卖出了自己的“产品”。对此,甘道夫总结说:“一旦他们信任我以及我的能力,他们就会购买我的产品。”

我们的社交范围不可能只局限于熟悉的人和环境,每一天,我们在各种场合,都不可避免地要与陌生人接触。而掌握了以上技巧,我们便可以在社会交往中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使得更多的人乐于与我们交往。

声明:本文对其它著作有一些参考,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