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心中的“走读”Top3」
如果让你选出“志雄走读”系列你最喜爱的三本书,你会怎么选?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读者薛锋心中的“走读”TOP3,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走,意大利看画去》《阿姆斯特丹之光》《浪漫巴黎》系列
前阵子整理书柜,“志雄走读”系列共计 37 本,占据了一整排位置。作者秉承“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理念走了十年,写了十年;而我也追随着读了十年,学习了十年。有幸这样一步步被带着前行,如果今天这 37 本书一下子出版,我估计只有极少数人能够通读完。这些书中对我影响最大或者印象最为深刻的,有这么几套:
首先是意大利系列,包括《走,意大利看画去》、《冬日西西里》、《激情那不勒斯》以及《爱在阿西西》。一直以来我对欧洲的认识都是碎片化的,有试图去了解他们的文化和历史,但似乎总是缺少一些引导,而这套意大利系列,帮我打开了这扇门。想要了解欧洲甚至整个世界文明的发展,有两个时期是不可绕过的,一个是古罗马,还有就是文艺复兴,而他们都诞生在意大利。记得看完《走,意大利看画去》的前三本后,一下子被那个地方吸引住了,好奇心一旦打开,也就找到了那条正确的道路。我接连读了盐野七生的书,在有了基础的知识后,又开始读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还着迷于马基雅维利和他的著作。
在意大利系列里面,我对威尼斯有了新的认识,这个城邦之国近千年的历史,在政治体系上的设计、文化艺术上的造诣,让人叹服,而作者融入狂欢节的欢乐中产生恍如中世纪再现的情景还真让人欢乐。西西里岛上的古希腊神庙让人向往, 但作者对塞杰斯塔为求得希腊援助耍滑头的讽刺可谓是以古喻今。最让人动容的,莫过于作者在《爱在阿西西》里提到的迈入那个小小的宝尊堂时带给他的那种神圣感和对上帝的无比虔诚。我想,意大利这个国家我总会去几次的。
《阿姆斯特丹之光》也是我很喜欢的一套走读,主要是因为梵高。我在大学时看过欧文·斯通的《梵高传》,知道他的生平以及画。但是,最为深刻的记忆, 是我刚毕业在上海工作的时候,有段时间由于工作上的压力以及持续地加班让人崩溃,一天夜黑下班后昏昏然进入地铁站,突然看到一副梵高的向日葵挂在灯箱里,那是荷兰银行的广告,但那么明亮浓烈的黄加上灯光的衬托,让我心头一颤, 突然心绪万千,从此对梵高多了一份偏爱。书中摘录了大量梵高的书信,并且做了精彩的解读。作者还提出了一个颠覆性的看法,他认为梵高临死前非常清醒,并未陷入精神错乱的地步,理由是梵高人生最后阶段的作品已经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不是一个精神病人所能具备的,他的自杀本质上是来自经济的压力,而其实只要他挺过那两年,一切都会改观。
这套书还有一个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对阿姆斯特丹运河边房产的研究,历史上那里的房子居然曾经跌了上百年还没回到高位,对比我们现在的炒房心态,可真是个讽刺。站在阿姆斯特丹运河的桥上看霞光,肯定是别有风味。
《浪漫巴黎》系列是一个描写巴黎的万花筒,《七探卢浮宫》让我读得津津有味,首先他告诉了我们怎么去浏览卢浮宫,不是依靠简单的导览,而是综合考虑了展品的文化,展厅浏览路径,以及最合适的参观时间段,可以说在中文世界里,关于卢浮宫的介绍他是最棒的,如果你准备去逛卢浮宫,他会是最好的导游伙伴。 这套书一贯秉承了作者对西方画作的品鉴,而这一次对法国画家的介绍,最是详尽到位,除了一般人熟悉的莫奈、塞尚、雷诺阿等人,我又认识了雅姆·蒂索、普桑等大家,而最震撼我的是洛兰的作品,将神话与风景的完美结合是如此的壮阔。
在《浪漫巴黎》系列中,作者对一个人情有独钟,那就是写出了《追忆似水年华》的普鲁斯特。大学时我曾从图书馆借阅过这套书,静静地立在书桌上三个月后被原封送回,那时我完全感受不到它的精妙。这一次,跟随作者寻访普鲁斯特的足迹,追忆他的人生,他的苦与乐,并且和我们分享那本书曾经带给他的美好体会。作者在《浪漫巴黎》的走读中,最让我新奇的是在两个民宿的生活体验,想知道高傲的巴黎人是怎么生活的吗?他们的居家品味如何?在传统的拍卖行怎样淘得心仪的物件?这些对我来说都是非常独特的体验。
走读是一个历程,他兼具实用性、工具性和鲜活性,在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中,在面临格局变化的背景下,他让我们更有远见,更淡定沉稳,更具开阔的视野。作者在走读缘起中写到“读书时要把行路的经历读进去,行走时要把读书的经验放进去。这个过程没有终点,我仍在继续,很愉悦。”我想,我也会去实践,会继续保持好奇心,愉悦地跟着前行。
THE END
作者 | 薛锋
编辑 | 赵婧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