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新中国刚刚成立两年多,可以说是百废待兴。为了治理淮河,毛泽东于1952年10月25日,乘坐专列从北京出发,前往天津、河北、山东、河南等地视察。
10月30日,毛泽东在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王化云的陪同下,前往开封视察黄河。站在水阔天高的黄河东坝头大堤上,毛泽东伫立良久,向王化云了解历史上黄河决口改道和百姓受灾的情况,并嘱咐当地领导,要把大堤、大坝切实修好,修牢固,万万不能出事。你们把黄河的事情办好,我们都能睡个好觉。
当晚,毛泽东在开封红洋楼休息时阅读了《河南通志》、《汴京志》,第二天又赶赴郑州,眺望黄河水势。当他得知黄委会已派查勘队到通天河,准备将来引长江水入黄河时,毛泽东笑了:“通天河是唐僧西天取经路过的地方吧?你们雄心不小啊!”
离开郑州后,毛主席又视察了新乡等地。在新乡,他得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于1950年在殷墟考古发掘中,发掘了著名的武官村大墓后,便提出想去安阳看一看殷墟古迹。负责保卫的同志立即将毛主席的行程通知给了河南省委,要求他们做好沿途的安全保卫工作。
当河南省委将主席的行程通知到沿途的几个县后,汤阴县长王庭文马上产生了一个想法:让毛主席在汤阴停留一会,看一看民族英雄岳飞的故居和岳庙!
一、
王庭文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呢?除了想让汤阴群众能见上毛主席一面之外,还有一个原因, 那就是他知道毛主席对岳飞有一种特别的感情。
早在毛泽东在家乡韶山冲读私塾时,好学的他就读了许多明清小说,其中有一本就是清钱彩著的《精忠说岳全传》。这本书给少年毛泽东留下了深刻印象。
毛泽东爱看京剧,尤其爱看以岳飞为主角的京剧。早在1933年,毛泽东在红都瑞金观看京剧《岳母刺字》时,便告诉一起观看的红军战士:“岳飞是个民族英雄,他精忠报国,全心为民,抵抗外军侵略……我们要向他学习。”
抗战时期,毛泽东在延安曾多次观看由田汉编剧的京剧《岳飞》。据他的警卫员陈昌奉回忆,当毛泽东看到舞台上岳母在岳飞的背脊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后,毛泽东情不自禁地站起来热烈鼓掌,一边鼓掌一边对陈昌奉说:“这个戏你喜欢吗?中国像这样的母亲有千千万万呢!”
除了爱看有关岳飞的戏剧之外,毛主席还喜欢拿岳飞来教育、激励延安军民。
1938年,毛泽东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的一次演讲中,就用了岳飞故事来勉励学员:“中国历朝以来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有两条:一条是正当的;另一条是不正当的。如果朝廷里是贤明皇帝,所谓‘明君’,那就会是忠臣当朝,这就是正当的,用人在贤;昏君,必有奸臣当朝,是不正当的,用人在亲,狐群狗党,弄得一塌糊涂。宋朝徽、钦二帝,秦桧当朝,害死岳飞,弄得山河破裂。”
1939年1月,毛泽东致信陕北公学的何干之教授:如你能证明民族抵抗与民族投降两条路线的谁对谁错,而把南北朝、南宋、明末、清末一班民族投降主义者痛斥一番,把像岳飞这样的民族抵抗主义者赞扬一番,对于抗日战争是有帮助的。
毛泽东对岳飞的欣赏是全方位的,除了欣赏岳飞的军事才能之外,对岳飞的品德也是赞誉有加。他曾说过:“过去岳飞讲文官不要钱,武将不怕死,天下太平矣。这句话有片面性,因为它缺了一面,好像文官不要钱,但是可以怕死;武将不怕死,却可以要钱。我们解放军则是文官既不要钱,也不怕死;武官既不怕死,也不要钱,这样岂不更好,天下岂不更太平!”
众所周知,岳飞治军极严,他的“岳家军”真正做到了“饿死不抢掠,冻死不拆屋”。对于这一点,毛泽东也是极为推崇。他曾多次说过:“饿死也不抢劫,冻死也不拆老百姓的房子烤火。看起来,岳飞治军是有他的一套的。所以那时金兀术怕岳家军,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谁要撼我们解放军,那就更加困难了。撼山易,撼解放军更难!”
对于岳飞的死,毛泽东也极为惋惜。他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杀岳飞的元凶不是秦桧,而是宋高宗,因为主和的责任不全在秦桧,幕后是宋高宗。秦桧不过是执行皇帝的旨意。高宗不想打,要先‘安内’,不能不投降金人。文征明有首词写得好:“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有一次在延安,毛泽东与贺龙等几位领导人聊天,聊到了岳飞。贺龙也很敬佩岳飞,第一个站起来说:“都说看《三国》掉眼泪,替古人担忧,我就见不得英雄落难,尤其见不得岳飞遭难,一见就担忧,就掉泪。”
听了贺龙的话,毛泽东也颇多感触:“我也是看《三国》掉眼泪的人。听见《风波事》,心里就难受。可是后来我还发现,人这一生经多大难,办多大事。英雄一死就出了名。岳飞被杀,就家喻户晓并且流芳千古了。他流了血,这血就渗进到我们民族体内,世世代代传下来;他要是没流血,就不会有这么大的作用。”
二、
王庭文为什么会知道毛主席对岳飞有一种特别的感情呢?原来王庭文曾是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的学生,毛泽东便是这所学校的教育委员会主席。在校期间,他曾听过毛泽东的演讲,因此知道这些。
11月2日上午九点,毛主席的专列到达汤阴。
列车刚停稳,王庭文便冲到专列前,大声喊道:“我是汤阴县长,我要见首长!”
负责毛主席安全的罗瑞卿非常生气,冲过来正要批评王庭文,没想到车内的毛主席已经听到王庭文的叫嚷声,随后主席对罗瑞卿说道:“让他上来吧!”
上车后,王庭文顾得偿所愿地见到了毛主席。
为了节约时间,王庭文顾不上向主席问好,便开门见山地说:“主席,汤阴是英雄岳飞的故乡,县城里带保存有岳飞家宅和岳庙,主席务必下车去看一看!”
王庭文的话,引起了主席的兴趣。他打量了一下王庭文,亲切地问道:“你怎么知道我愿意去看岳飞的故居?”
王庭文马上报告说:“主席,我是抗大44年的毕业生,主席在抗大做报告我都听过......”
“啊,是这么回事啊!”毛泽东恍然大悟。随后他又问王庭文:“汤阴有多少人口?你在这里作县长几年了?”
王庭文不假思索地问答道:“汤阴有27万人,我是汤阴一解放便被组织上任命为县长的,距今已经三年多了!”
毛泽东问了一个问题:“汤阴的镇压反革命工作搞得彻底吗?“
王庭文也不隐瞒:“汤阴这个地方较复杂,虽然搞了镇反,社会比以前安定多了,但还不彻底。”
王庭文的回答非常实在,令毛泽东比较满意:“只有干净、全部、彻底肃清了反革命分子,我们才能安心搞建设。”
毛泽东点起一根烟,又问王庭文:“岳庙里现在都有些啥子建筑?”
听主席这么一问,王庭文便如数家珍般地介绍起来:“岳庙原来叫精忠庙,是明朝正统14年翰林院侍讲徐呈上疏兴建的。明弘治、正德、天启和清乾隆、道光朝曾多次修茸,现存牌楼、殿堂、亭廊,以及精忠坊、尽忠报国亭、碑林、正殿、岳云祠、张宪祠等建筑。”
毛泽东边听边点头:“唔,面积还不小嘛!”
见毛泽东听得兴致勃勃,王庭文又说道:“和杭州的岳坟一样,岳庙 里也有以铁铸成的秦桧、王氏、万俟卨、张俊、王俊等五个谋杀岳飞的奸臣的跪像。凡到岳庙瞻仰的人,不是用拳头砸秦桧的脑袋,就是用手扇王氏的耳光。天长日久,弄得秦桧的脑袋和王氏的脸都明晃晃的。“
“阴谋家,人人痛恨么!”毛泽东发出了爽朗的笑声,示意王庭文继续说下去。
“岳庙的碑碣石刻有近百块,其中除了岳飞手迹外,多为明、清以来的封建帝王、文武官员以及故乡人和外国使节所书的碑刻。”
三、
听到这里,毛泽东来了精神:“那里有岳飞的《满江红》吗?你会背吗?”
“报告主席,我会背!”说完,王庭文操着山西口音,流畅地背了起来:“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见王庭文流利地背出《满江红》,毛泽东也笑了:“哈哈,你这个县长的脑子不错呀,背得很熟的。现在岳庙怎么样,还好么?”
“战争年代,岳庙也遭到了破坏,解放后,我们拿三千多斤小米的费用,维修了一下。群众还给我们提意见说,以后不要在那里开会。”
“群众有意见,你们以后就不要在那里开会了。群众关心岳庙,就要尊重群众的习惯,不要违背群众的意愿。还应当搞些钱,把坏了的地方修—修,保持古庙肃穆才好。”
说到这里,毛泽东又想起了一件事:“岳家有后代没有?现在表现怎么样?”
“岳家有后代。表现也好。岳家有位后代还向政府捐出了明朝—块用绸缎刺绣的岳飞像,让政府保存。我说这是你岳家的遗产,暂时还由你保存,待政府成立了文物机构时,你再送来。在这次镇反运动中,我们查到岳家后代没有一个当过汉奸的!”
“很好,很好。”毛泽东赞扬说:“岳飞是个大好人,岳家又没有一个当汉奸的,都保持了岳飞的爱国主义气节,好!”
说到这里,毛泽东把眼光投向罗瑞卿:“怎么样,下去看看?”
罗瑞卿摇了摇头:“火车马上就开,来不及。”
见毛泽东露出失望的表情,王庭文又想起一件事:“车站月台上就有一块‘岳忠武王故里’碑,主席下车就能看到!”
毛泽东大喜:“真的?带我去看看!”
不一会,王庭文带着毛泽东来到矗立在月台上的“岳忠武王故里”碑前。毛泽东发现碑上有碑文,便认真地看了起来。
看到后来,毛泽东发现碑上有几个立碑人的名字被凿掉了,便问王庭文是怎么回事。王庭文告诉毛泽东:“这几个人都是汉奸,群众们都恨他们,把他们的名字凿掉了!”
毛主席有些惋惜地说:“不必凿掉嘛,可以留着给后人做反面教材嘛!”
这时,站台上传来了火车的汽笛声。毛泽东遗憾地对王庭文说:“今天去不了喽,以后有机会再来看吧!”
临上车前,毛泽东还有些意犹未尽,一边和王庭文握手告别,一边喃喃地说:“回溯历史,中原地区一直激荡着家国情怀、厚植英雄基因,从岳飞到抗日名将吉鸿昌、杨靖宇,“精忠报国”是中华民族一面爱国主义的旗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啊!”
四、
毛主席来汤阴的消息,很快便传遍了汤阴的大街小巷。一位名叫岳昌烈的岳飞后人,还给毛主席寄去了一封信,说自己生活困难,请毛主席帮忙安排一个工作。
收到信后,毛主席让身边的工作人员调查一下岳昌烈的情况,得知此人确是岳飞的后代,此时已经年过古稀,生活的确有困难。此人曾在民国时当过教师,也曾在抗战时拒绝过伪汉奸政府的拉拢,还是有民族气节的。
得知这一情况后,毛主席在这封信上批示:“可酌情救济”。河南省政府在收到批示后,为岳昌烈安排了一份文史馆研究员的工作,让其得以安度晚年。
遗憾的是,尽管后来毛泽东多次在抗州瞻仰过那里的岳庙和岳飞墓,但却一直没有机会再来汤阴。
1954年春天,毛泽东在杭州起草宪法时,便在浙江省安厅厅长王芳的陪同下,去瞻仰过杭州岳庙和岳坟,还向岳飞敬献了花圈,并手书了明初高启的一首诗《吊岳王墓》:“大树无枝向北风,千年遗恨泣英雄。班师诏已来三殿,射虏书犹说两宫。每忆上方谁请剑,空嗟高庙自藏弓。栖霞岭上今回首,不见诸陵白露中。”
参考资料:
《大河报》:《毛泽东景仰岳飞“精忠报国”》
河南报业网:《特别报道毛泽东与河南———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10周年》
英雄惜英雄
但凡有家国情怀之人都会崇敬岳飞,何况毛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