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丰荣新江:中古时期的“翟”姓胡人

考古研史赏人物 2024-07-30 18:01:10

引言

1993年的七八月间,陕西靖边县的农民在一些不法分子的操控下,对红墩界乡席季滩村委顾家洼自然村的一座古墓进行盗掘。随后,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进行了抢救发掘,清理出门楣、门框与断为两截的石门扉,由于雇工以墓室内有塌方危险为由,拒绝再向墓内发掘。当考古工作人员撤离工地后,他们又重新进行盗掘,出土遗物有石门、石狮、石椁和半截墓志。这些文物随后被倒卖至横山县的文物贩子手中,被当地公安机关截获。但令人遗憾的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浮雕石葬具已不知去向,其余十件文物被当地公安机关收缴后移交给靖边县文管会。

通过对该墓出土文物和残存墓志的细致研究,学者认为,其墓主人是北周时期来自中亚的粟特人——翟曹明。

翟曹明墓志

翟曹明应当是墓志中所说的“受命来朝”的西国胡人,但“西国”的概念过于宽泛,虽然同时期的墓志西国往往指粟特,那么翟姓到底是否粟特人?虽然我们早已指出这种可能性,陈菊霞的《西域、敦煌粟特翟氏及相关问题研究》也做了比较透彻的研究,但还需要做更为彻底的考察。

过去对于魏晋以来关中和河东地区北部的翟(音dí)姓,人们一般认为是出自丁零、高车,为北方游牧民族后裔,即出自北狄。但是,近年来由于粟特研究的进步,我们发现许多进入中原的翟姓总是和从中亚来的粟特人生活在一起,本身也具有浓厚的粟特文化特征,这使得我们越来越感觉到,在这些翟姓人中间,除了出自北狄系统者之外,是否有不少翟姓出自中亚粟特地区。在此,我们希望系统地将目前所见西胡系统的翟姓资料整理如下,并参考前人的论述加以解说。

《资治通鉴》卷九四晋成帝咸和五年(330)称:“初,丁零翟斌世居康居,后徙中国,至是入朝于赵。”这里的赵即后赵石勒,以翟斌为代表的丁零翟氏主要分布在定州常山、中山、赵郡和并州的上党郡。这支丁零的翟姓为何是从康居迁徙到中国的,对于这一问题,童丕(É. Trombert)先生做了如下的解说:据《魏略》,丁令“居康居北”,说明他们直到3世纪仍居于南西伯利亚地区。因此,丁零在来到中国之前就打上了伊朗风俗的烙印,在以后的几个世纪,诸翟又和粟特人密切接近,他们起伊朗语的名字,与粟特人结亲,某些人如翟槃陀那样甚至当上了祆教祭司,或者像翟娑那样成为聚落的首领,吐鲁番文书中还记载了一位大约生活在436年葡萄种植者——翟强。这是用丁零曾经在康居北部居住,以及丁零和粟特人密切交往来解释这些现象。

1 除了436年的葡萄种植者翟强外,高昌地区还有不少翟姓人士,他们多少都和粟特人相关,最典型的例子应当是哈拉和卓M99 出土的吐鲁番文书《北凉承平八年(450)翟绍远买婢券》:

承平八年岁次己丑九月二十二日,翟绍远从石阿奴买婢一人,字绍女,年廿五,交与丘慈锦三张半,贾(价)则毕,人即付。(后略)

出卖女婢的石阿奴,很可能是来自粟特地区的石国(Chach),他可能是从西边倒卖人口而来的行商,而翟绍远则是高昌当地的坐贾。这类接受粟特商人倒卖来的商品的人往往是居住在当地的粟特人,这可以从吐鲁番出土《麹氏高昌内藏奏得称价钱帐》(73TAM514)中得到印证,该帐所记交易人中也有两位翟姓人物:翟陀头、翟萨畔。因此,我们怀疑翟绍远也是一个与粟特相关的胡人。

2 翟姓胡人与粟特的关系最典型的一个例子是唐朝伊州祆庙中的祆主翟槃陀。敦煌文书S.367《沙州伊州地志》伊州条记伊吾县下记载:

火祆庙中有素书形像无数。有祆主翟槃陀者,高昌未破以前,槃陀因入朝至京,即下祆神,因以利刀刺腹,左右通过,出腹外,截弃其余,以发系其本,手执刀两头,高下绞转,说国家所举百事,皆顺天心,神灵〔相〕助,无不征验。神没之后,僵仆而倒,气息奄〔奄〕,七日即平复如旧。有司奏闻,制授游击将军。

“槃陀”为粟特文vandak“仆人”的音译,从他的名字和他担任祆教(琐罗亚斯德教)的神职人员来看,翟槃陀应当是一个粟特人。

3 洛阳早年出土的《翟突娑墓志》称:

君讳突娑,字薄贺比多,并州太原人也。父娑摩诃,大萨宝,薄贺比多。〔突娑〕春秋七十,大业十一年(615)岁次乙亥正月十八日疾寝,卒于河南洛阳县崇业乡嘉善里。

向达先生在《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中已经指出:“翟突娑之父娑摩诃为大萨宝,必系火祆教徒无疑。又从突娑卒年七十推之,其父为大萨宝,当在北齐、北周之时矣。”我们曾进一步指出,从翟姓和父子两人的名字来推断,他们很可能是来自粟特地区而著籍太原的移民。从翟突娑的年份推测,其父任萨保的时间,可能正是虞弘任北周检校并州等地萨保府的年代(580年前后),而这个萨保府应当是以粟特胡人为主的聚落。

4 吐鲁番出土《麹氏高昌延昌二十七年(587)六月兵部条列买马用钱头数奏行文书》,其中卖马者有翟呼典畔陀、康秋儿、康但等,买者则为高昌官府。康秋儿、康但应是粟特人,“呼典畔陀”一名,吉田豊认为是粟特文xotēnβanda 的音译,意味“王妃之仆人”。我们把和其他粟特人一起卖马、而且也使用粟特语为人名的翟呼典畔陀看做是粟特人,应当不为过吧。

5 吐鲁番出土文书《唐垂拱元年(685)康尾义罗施等请过所案卷》里提到两个由粟特、吐火罗人组成的商队,分别向唐朝西州官府申请过所,以便“向东兴易”,西州官府将其重组为另外两个商队,西州官府处理此案的译语人叫“翟那你潘”。我们知道,在西州甚至唐朝中央和地方很多官府内的译语人,都是选取粟特人担当的。“那你潘”一名,吉田豊指出是粟特文Nanai-farn 的音译,意为“娜娜女神的荣光”。和上面的例子相同,这位译语人翟那你潘,应当也是一个粟特人。

我们也可以看到许多和粟特人通婚的翟姓胡人,他们有的还保留有胡人的名字。如:

6 吐鲁番出土《康波蜜提墓志》称:

维麟德元年四月卅日,翟那宁昏母康波蜜提至既。

粟特康国人康波蜜提嫁给某位翟君,其子名翟那宁昏。“那宁”即前面一条材料中的“那你”,都是娜娜(Nana)女神的粟特文音译。

7 昭陵出土有武威粟特人安元寿夫人翟六娘墓志,称:

夫人讳六娘,字六娘,隋开府仪同公之第六女也。……夫人以圣历元年十月十六日,薨于京怀远里第之小寢,春秋八十有九。……其词粤:翟氏贤媛,安门硕人。

翟六娘是隋开府仪同公的第六女,而隋代的开府仪同,往往就是授予粟特地方首领的官位。其所出嫁的对象,就是著名的武威安氏,安元寿是安兴贵子,为唐初建功立业的勋臣,陪葬昭陵。这样一位出身名门的粟特贵族迎娶的新娘,应当来自粟特移民非常亲近的族群,从唐朝初年粟特人多为内婚制的情形看,翟六娘或许就是出自一个粟特名门。

8 幸运的是,我们真的能够见到这个翟姓家族的人物传记。1997年,武威市高坝镇发现《翟舍集及夫人安氏墓志》称:

公讳舍集,姑臧人也。带禀粹气,人包灵精。西平膏壤,右地名族。曾祖呼末,周历内散都督,隋赠甘州刺史。祖文殊、父沙,并上柱国。公生蕴奇志,长负大才。国家命金方之师,征铁关之右。公躬擐甲胄,率先艰苦。授上柱国。于是乐道知命,居常待终。而鼠疾弥留,游魂莫返。久视年五月八日,卒于私第,年六十四。夫人安氏,凉国公之孙也。出身名家,宜于贵室。夫也先卒,心乎靡他。义忉恭姜,训成诸子。三从一德,良不媿于金夫;子贵母尊,竟登荣于石卯。湟川叛逆,青海纷拏。元子勇冠三军,功加五品,因授姑臧县太君。开元十四年八月二十八日卒,年七十六。其岁景寅子月十一日,合葬凉东南七里志公乡原茔,礼也。

需要指出的是,翟舍集的夫人安氏的祖父凉国公,应当就是安兴贵,其父亲很可能就是安元寿。安元寿夫人名翟六娘,而翟舍集夫人为安氏,表明武威安氏与翟氏有联姻,并不是单向的。根据这方墓志我们能够了解到,这个姑臧翟氏并非一般的家族,而是“右地名族”,从其曾祖翟呼末开始,就在北周政权中任职;而四代人的名字:呼末、文殊、沙、舍集,看起来都像是音译的胡名,说明这个家族生活在胡人聚落中,翟舍集可能娶的是安元寿女,而安元寿所娶的翟六娘或许也出自这个翟氏,他们这种代代通婚的结果,即使翟姓不是粟特人,那也慢慢成为粟特人了。

9 洛阳出土《翟公妻康氏墓志铭》称:

洛州偃师县洛城乡白社里故翟公妻、义丰县太君康氏之铭,殡在此合宫平乐乡北邙晏村之原,大周证圣元年三月廿三日葬。

这位落籍洛州偃师县乡里的翟公,其妻为粟特人康氏。义丰县在河北定州辖下(今河北安国市),我们不清楚康氏为何封义丰县太君,但定州是粟特人的一个聚集地。这方墓志太短,仅提供给我们一个翟氏和粟特人通婚的例证。

10 洛阳出土《康国大首领康公夫人翟氏墓志》称:

大唐故酋长康国大首领因使入朝检校折冲都尉康公故夫人汝南上蔡郡翟氏墓志铭并序。

夫人翟氏,汝南上蔡郡人也。家传轩冕之荣,门出士林之秀。曾祖瓒,隋朝议郎、检校马邑郡司马。祖君德,皇朝朝散大夫、太常寺丞。父方裕,清河郡清河县尉。并高材莅职,雅誉称雄。夫人以天宝八载六月九日,终于福善坊之宅也,春秋七十有八。

这位出身名门的翟氏,墓志声称是汝南上蔡郡人,但却嫁给了一位粟特人康公,从标题来看,这位康公是因为从康国出使而入朝的,原本为酋长、康国大首领,换句话说,可能就是一位萨保,大概因为入朝不归,被授予折冲都尉的职衔。这是出土墓志提供给我们的又一位翟姓和粟特人通婚的例子。

11 最后,直到五代宋初,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的夫人为所谓浔阳翟氏。我们推测归义军曹氏统治者为粟特后裔,其中一个主要观点就是这个曹氏家族的历任节度使都和外族通婚,包括回鹘、于阗、吐谷浑,因为这个翟氏或许也来自胡人集团,即粟特人。

此外,还有一些材料也说明翟氏和粟特人密不可分。比如,中宗景龙年间(707-710)立于恒州获鹿县本愿寺的石幢上面,集中地记录了当地胡人的名字,有史、安、石、毕、罗、翟等姓;开元二十二年(734)《翟铣及妻李氏墓志》称翟銑为辽西柳城人,和安禄山同乡,曾任经略军节度副使,后贬授左威卫中朗将;永贞元年(805)的《米继芬墓志》,是乡贡进士翟运撰并书;翟突娑葬于“芒(邙)山北之翟村南一里”,咸亨元年(670)《康敬本墓志》、元和十五年的《曹琳墓志》,都是葬在河南县平乐乡杜翟村之原翟村西原,两处或系一地,可能这是翟姓集中的村落,而又是粟特人的归葬地之一。

总起来看,翟姓是西胡中并不弱小的一支,即使不能和康、安、史、石、何、曹等姓相比,但要比米、穆、贺、毕、罗诸姓要显赫一些,他们中既有任胡人聚落首领萨保的人物,也有作为一个聚落宗教中心——祆祠的主持;翟姓在武威也是高门大姓,可以和身为国公的武威安氏结为紧密的婚姻关系;他们基本上都是粟特的名字,而且和粟特人的生活习性没有什么区别。因此,我们把进入中国的西胡出身的翟姓看做是粟特人,应当是可以成立的,而翟曹明应当就是一位粟特人。由此我们再来看史籍中所说的“丁零翟斌世居康居,后徙中国”,或许透露出翟姓来自康居(粟特地区),在丁零强盛的时候,他们当然会进入北方游牧的丁零,同时也会进入中原内地,正像北朝末、隋唐时期的粟特人,不论在北方草原上的突厥汗国,还是在中原王朝,都有粟特人的身影。

翟曹明墓门

本文由孙莉编自荣新江、罗丰主编《粟特人在中国:考古发现与出土文献的新印证》(上下册)之《北周西国胡人翟曹明墓志及墓葬遗物》。内容略有删节、调整。

0 阅读:3

考古研史赏人物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