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改唐为周,废儿子为皇嗣,自己登基做了皇帝。

猴痞故事会 2023-12-14 22:54:55

在唐代天授元年(690年)九月九日,武则天匡定了她的皇权,将唐改为周,废黜了原皇帝的儿子李旦,并直接登基称帝。这一历史事件引起了后世两大史书,《唐书》和《资治通鉴》的关注,它们在论述武则天立太子的问题上呈现了独特的视角。首先,它们指责武则天想要立娘家的侄子为太子;其次,指责武则天的两位侄子武承嗣和武三思竭力争夺太子之位。

对于第一个问题,确切的事实表明,武则天从未有过将侄子立为太子的打算。关键时刻,她坚定地维护了太子应由皇帝的亲生儿子继承的原则。《旧唐书?李昭德传》中的记载揭示了武则天对武承嗣营求太子之事的坚决拒绝。该记载显示,武承嗣曾通过凤阁舍人张嘉福上表陈请立他为皇太子,但武则天坚决不予许可,甚至派遣李昭德诘责,并命令解散了此次上表的活动。这清晰地表明,武则天对太子之位的态度是坚决且明确的。

深入阅读《武承嗣传》,我们还发现,在如意元年(692年),即武承嗣营求太子失败的第二年,武则天对其实施了严厉的惩罚。武承嗣被授予特进的虚职,并被罢去了实权的内史职务(即宰相),仅保留太子太保和太子宾客的荣誉职务。这种安排清楚地传达了武则天对太子继承权力的明确态度。

关于第二个问题,实际情况表明,武承嗣在太子之位上的企图是不自量力的,他的行为触及了武则天的底线和高压线,最终导致了政治上的失败。武三思则显得更为精明,当看到堂哥武承嗣的失败后,他自然会避免陷入同样的困境。因此,在武则天登基后,武三思一直未敢觊觎太子之位。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三?外戚?武三思传》中的记载表明,武承嗣去世后,即圣历元年,武三思被任命为检校内史,即代理宰相。然而,在第二年,他同样被任命为特进,兼太子宾客,失去了实权。这一安排再次强调了武则天对太子之位的严格控制,而武三思在太子宾客的职务下,服务的太子转变成了原庐陵王李显。这一时期,武则天和武三思之间的合作表现得十分和谐,这也可能是两人在太子宾客时结下的深厚友谊的结果。

最后,对于《资治通鉴》中的一些记载,我们需要对其真实性提出质疑。文中提到的一些时间和职务的记载存在一些不合实际的情况,例如对武承嗣和武三思在凤阁鸾台的特进职务的描述。通过对唐代官制的了解,我们可以推断出,这样的特进职务是不太可能与凤阁鸾台的三品相匹配的。因此,我们在阅读历史记载时应保持批判性思维,对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描述保持谨慎态度。

综上所述,武则天登基后对太子继承问题的处理表现出了坚决和明智的态度,确保了皇权的稳定传承。武承嗣和武三思的营求太子之位在实际操作中受到了武则天的果断打击,而武三思在后来的政治生涯中并未再谋太子之位。对于历史记载中的一些不实之处,我们也应谨慎对待,保持对历史的客观理解。

0 阅读: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