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选修了电影课,老师给我们看了《死亡诗社》,至今记忆深刻的大学课。老师给我们看时,他告诫我们:这些孩子是在为了自己人格而战斗,是值得尊敬的。最后一幕很有冲击感,站在高处的有渴望自由的,有不舍老师的,有合群朋友的,有勇敢自己一次的。坐着的有愧疚的,有鄙视自己不敢站起来的,有悔恨自己懦弱的,也有看不起老师理念的。
我看到了浪漫主义的同时也看到了生物思维的多样性。一间教室就可以拥有不同的人格,所以为什么学校想要约束这些思想呢。一花独艳真的比得上百花齐放吗?我一直在思考,我们学习理论知识,可是最后又有几个人能在生活中运用这些,有几个人能当物理学家成为国家栋梁?我认为就应该让专业人才来学习这些东西,因材施教,让普通人学习自己想学的。一群人年少时因理想而聚集在一起的真挚情感友谊 。
影片中经典的一幕
老师带领孩子们撕书——也许撕书会毁掉你的一生,但你总得先认识到什么是你的一生。这样的人才有无限的创造力,世界因不同的灵魂而呈现五彩缤纷。追求自由和灵魂是没问题的,但是当你自己的能力跟不上或无法改变你遇到的困难时,你会更加痛苦。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自己的人生意义由自己定义才是最重要的。看到这里已经泪如雨下,自由的精神,自由的灵魂已经植入内心。
我觉得,能让这一部电影升华的细节,好像就是那一半没有站起来的人。也正印证了,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保持自我。
电影并不是老一辈口中简单的娱乐化的东西,很多伟大的电影甚至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对于我来说电影他就是一门伟大的艺术。 《死亡诗社》的意义是向死而生,把握当下而的意义是什么都没有灵魂残废可怕,因为没有义肢可装。最后的图你看到了有些人选择站到桌子上有些人没有结尾升华了。教育者绝对不能让年少的学生困顿于平静的绝望之中。这些才是学生存在的理由 —理想主义,浪漫和爱,多么美好的事! 学生其实只要追求自己所想的,所爱的,学习就会突飞猛进,或者某方面能力会越来越好,他们缺的是敢于带领他们突破世俗的、常规、独立“思考”的老师,这样的老师可遇不可求!老师要面临的阻扰很多,望以后允许有更多这样的老师存在!
我步入丛林,我以为他会最终感化他的父亲,他明明才刚刚触碰到它的热爱,却又清楚的意识到即将失去它却无力争取。我想过有意义的生活,我想活得很深,我想吃掉我生命中所有的食物,我不想看到我的生命结束时我永远不会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