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球迷认为现今许多球员注重于进攻而缺乏防守技能,特别是NBA的场均得分一季比一季还要高,却找不到过往的防守拼劲。但现在的NBA真的只是进攻联盟吗?球员真的不注重防守吗?
或许我们可以从三个环境因素去了解导致多数NBA球员对于防守重视度降低的主因。
首先,进攻得分是能外显在数据上,球员能签下价值数千万的合约是因为每场比赛能得到20分以上。虽然近几年,仅具备进攻能力的球员价值已经下滑,但在现在NBA的大进攻时代,磨练进攻的投资报酬率依旧比防守更好。当球员具有出色进攻能力时,无论防守如何都仍能让他得到合约,如果有一定基础的防守能力更能直接开出运钞车。
再者,防守是很难被量化成数据的能力,防守能力好坏是能被看得出来,但又很准确评估出到底什么是好的防守。当球员谈新合约时,经纪人会从数据和球员比较开始,但防守比进攻更难拼凑,特别是没有一个公允的指标,因此防守仅能将技能和表现用模煳概念来认知。
篮球本就是进攻取向,NBA是进攻联盟,球员们能在一场比赛得到110分,或许出色的防守能让对手少得20分,糟糕的防守则会多失掉20分,而这一来一回也绝对会是胜负的关键因素。但如果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20分大仅大约是两个110分中的10%,因此防守能力带来的比赛影响依旧较低,进攻能力能更大范围的影响比赛。
一支防守出色但进攻能力不足的球队将输掉每一场比赛,如果他们只能得到80分,再好的防守依旧会掉分,有足够大量的进攻回合还是能累积到一定的分数。进攻就是篮球比赛的语言,而防守只是口音。
篮球比赛的进攻是起源,因此早早就被灌输在球员的血液和直觉中,而防守则是因应进攻而出。
通常小朋友在学篮球,基本上都是投篮、上篮或篮板等偏向得分的动作,要一直到校队、AAU和YMCA等赛事才会接受系统化训练并学习防守,但这仍然追不上每个球员骨子里深深植入的进攻思维。
而来到NBA水平,防守上会更困难,且一不注意就会变成海报或是笑柄,因此当有球员愿意下苦功练防守,都要给予敬意。
即便球员苦心磨练防守,进步的幅度还是很难跟上进攻,防守需要实战强度,但进攻却能透过训练来提升,更何况在NBA还要面对最顶尖的得分手,他们的进攻早已千锤百鍊。
球员提高的防守能力可能会以很微妙,且不稳定的方式呈现,但绝对不可能超越对手的进攻优势。即使它有效,也不会那么明显。但对防守球员来说,在关键的一两个回合能守住对手,就算是成功。
再来一个最重要的问题,该如何在休赛季训练防守?
球员绝对需要敏捷性训练,再来是技术和概念,这些都是防守的工具,而并非防守本体。这些训练就象是打造出最好的锤子和螺丝刀,但即便工具顶尖,也不代表是专家级的建筑大师。
进攻是主动方,可以选择投篮、运球和传球,可以单独练习这些动作并模拟情境,并运用在球场上。
防守比较象是反应训练,要应对进攻球员的一举一动来快速判断和动作。包含阅读、预判、瞬间反应和灵敏,这些都是防守基础能力的本质,不全然是天赋,但这些都是需在不断与真实的球员对战中取得经验成长。
不仅如此,这些经验要实际转换成为有价值的技能,实战和训练的对手也要具有一定的实力,例如开拓者的后卫安芬尼·西蒙斯可以在训练中整天守住任何人,但这不一定代表他能有效限制真正的NBA球员,因此球员想要用训练提升防守能力难度显而易见。
球员还是需要真正的比赛去提升他们的防守经验,这也是为何许多球员会在休赛季依然冒着受伤风险去参加一些业余比赛,除了一部分维持球感,另一部分则是可以和相对强度较高的对手对战中增加更多防守好球员的机会。
要明确的提升防守,需要花费多年来长期累积,即便是NCAA最好的防守球员,也需要一段时间的堆积来适应NBA的强度。NBA球员的职业生涯平均是4个赛季,水平以上的球员有机会到10个赛季以上,因此从投资报酬率来看,进攻能长留联盟的机会还是多过于防守。
NBA的环境、时代走向和个人的进攻技术水平提升使得防守被视为次要任务,尽管仍然会有球员苦心磨练防守,但多数的球员就取舍上依旧会以进攻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