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第二部分作为对正义的讨论的延伸,讨论了理想的城邦是什么样的。...
四哥笔记
2024-08-09 13:11:33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作为对正义的讨论的延伸,讨论了理想的城邦是什么样的。结论是理想的城邦应该有三个特点。1)强大的军事能力;2)哲学家君主;3)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作为第二部分的延伸,把城邦的概念类比到人的灵魂,认为人的灵魂包含1)理性;2)意志;3)欲望三个部分。理性对应的是身为哲学家的君主,意志对应的是战士,欲望对应的生产者。欲望应当受到理性和意志的控制,而不能肆意发展。欲望的这部分想到浮士德。
有意思的是,理想的城邦和健全的灵魂是一体的。没有具备健全的灵魂的个体,就没有理想的城邦。
绝大多数中国人懂得什么是“公”,什么是“私”,只是很多时候,涉及到了利益,“公”和“私”就变成了对立的。造成这种割裂的原因是什么?个体和整体怎么可能是割裂的。
第四部分
理论是从现实中抽象出来的,我们在抽象的世界中推导真理是什么样子的,再反过来改变现实世界。洞喻说得是生活在洞里,只能看到外面来来回回的影子,外面的世界才是真理的世界。现实世界是山寨版的理想世界。数学家总是对“现实世界”不屑一顾。数学也源自哲学啊。应用数学在数学鄙视链的末端,大概是真正生活在洞穴外面的人,不屑于再回到洞里面修修补补了吧。
因为从来没受过系统的哲学教育,先读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很吃力地看了一部分),赞叹康德是怎么想出来的。再读苏格拉底,发现很多思想都传承自苏格拉底。想来不要说哲学了,就连量化,不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一上来埋头自己做的话,也就是上世纪60年代的水平。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