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能曰:说通及心通,如日处虚空,怎么理解这句话呢?

星空的暗淡 2020-03-25 14:43:06

惠能大师,禅宗第六代祖师,是禅宗思想的改革者,把只能流传于士大夫层次的思想平民化,这样人人皆可以学习“禅宗”的思想。那么禅宗思想到底表达了什么呢?对如今的我们有什么帮助呢?从《坛经》这本书出发,做出一些解释,让我们了解其中的“般若”智慧。

《坛经》记录六祖惠能一生的事迹,把“正知正见”的“善知识”流传给后人,让人们能够理解自己的“心”,让人们能够在繁杂的世间找到一处安身之所,这个场所便是自己的“心”,因此我认为“禅宗”的学问实际上便是研究“心”的学问。儒家也有类似的学问,这是“孟子”提出来的“问心”,他认为,人这一生为什么学习,求学问的目标就是为了把自己这颗本来“心”弄清楚,搞明白,如此才算活得明白。

惠能从“佛家”思想进行解释,里面有一些专有名词可以很好地解释我们的“心”,比如“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等等。《坛经》中有一首“无相颂”,是“般若品”的核心,若能明白这首“颂”,天天读,理解其中意思,理解惠能大师想要表达的那个意思,那么烦恼皆是菩提,生活自觉快乐,无边幸福便涌现在自己心田中。

这首颂的第一句,说通及心通,如日处虚空;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说”为表述,或是用语言,或是用文字。在人类最初时期,人类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漫长时期里,总结出了一些经验,这些经验便是通过“说”这个行径流传给后代。若是后来人能够明白这个“说”,便达成了“通”,只要能够“通”,那么便真正了解前人所说的意思,便真正清楚对方的那颗“心”,这也正是惠能想要表达的意思,说通及心通。

相传禅宗由此而来:世尊和大家一起开会,世尊拈花,迦叶看见了,会心一笑,就这样一个举动,世尊清楚迦叶懂他,于是把“禅”传给了他。所谓真正的“道”只可意会不能言传,凡是用语言进行解释的事情多少都带有个人的“理解”在里面,无法把真正的“道”阐释出来,所以只能通过文字、语言、符号等等媒介,自行感悟,自行理解。

禅宗历代祖师寻找传人也是如此,两者之间都惜字为金,一个举动也许就是“悟”的开始,若能明白,便说明两者之间相互印证,相互明白,也便是“心”通了。当这颗“心”通了之后,那智慧便散发出来了,如同一颗“太阳”一般,悬挂在自己的心房中,源源不断的能量便从心中散发出来,时刻都能给自己正知正见,从容处理身边的事情,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这两句说明一个人若是能够做到“心通”,便可以拥有无比强大的力量,心志坚定无人可挡。那具体怎么来做呢?接下来的句子便是具体做法,首先“惟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惠能把这样的“法”传给世人,这个“法”是见性的法门,若能见到自己的天然本性,那么万法皆可从“心”中生出来,万佛之母的“般若”就能够出来,怎么会不“觉悟”呢?不“明白”呢?

所谓的“出世”是关键,闭门造车的方法肯定不行,能够见到自己的那颗“本来心性”不算本事,得把明白后的方法具体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如此一来才理论加上实践,这样一来才可把心中那些固有的,不好的见解通通打破,才可能建立起一个明朗的人生。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