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间的一切事情都可以被解释,只要找到合理的方法,那么周边的任何问题都不再是问题,都能够从容处理好。依据这样一个理论,回顾过往生活,你会惊奇地发现,那些当初让自己感到困惑的事情皆是没有找到合理的答案,自己的“心”和“思维”跟着别人既定的道路走,如此一来,“心”无处安放,哪里能得到“正知正见”呢?必然被世俗事遮挡住,于自身无利。
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王德峰说得很好,人生第一要事应当搞清楚自己的“心”。今早看了一个视频,一个老人家,她平时帮别人搭线,也就是“红娘”。她说一个人呀找对象,首先得拿手电筒照照自己,看看自己是什么样子。这句话非常有道理,我们找对象,找人生伴侣,想要这段姻缘能够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于是找这样的人,那样的人,通过分析,通过比较,通过了解,做出一大堆“无用功”,结果两个人还是无缘走到最后,最关键的原因是什么?不明白自己的心,不能对照他人的心,于是争吵不断,意见分歧,导致不愉快的局面产生。
再说到家庭,家庭是一个长久的单位,以“血缘”为纽带建立起的长久关系,大家在这个团队里面互帮互助,把每个人的价值发挥出来,从而为这个家庭带来更好的价值,走向更好地未来。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家庭关系和睦与否直接导致这个“家”的成长,很多年轻朋友把自己的诸多不幸寄托在“原生态家庭”上,人没办法选择出生,很多事情自己无法控制,但我们可以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人之一生扮演着不同角色,当他年幼时,对父母来讲,他是子女,小孩子,当长大之后,能够独当一面之后,他便成了大人,成家之后,有了孩子之后,他又担任“父亲”的角色,之后是“爷爷”,是“曾爷爷”等等。这些身份随着时间的增长,都会出现不同变化,即使自己选择不结婚,不成家,但到一定年龄时,在下一代新生命的眼中,称呼上自然出现了其他变化。
从家庭伦理这个角度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一个人不同时间段扮演的角色,很多事情都是别人定义且命名的,我们能够办到的事情只有一个便是做好自己,做好自己最为关键的事情便是“了解自己”,“明白自己”。
如何了解自己,如何明白自己,这是最为关键的问题。读书呀,生命里我们有两位不可或缺的朋友,一个是自己,一个是“书籍”。看前辈先人总结出来的经验,从中找到智慧,从而把这份智慧用在实际行动中,从中找出符合自身的“点”,把这个“点”扩大化,全面化,如此一来,便可“明白”自己。
中国古代先哲的智慧很高深,很透彻,对我们理解自身有非常大的帮助。儒释道这三家的学问,够人学习一辈子。其中儒家《大学》里有这样一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之所先后,则近道矣。
明白自己“心”的一个关键点便是要清楚怎么运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最开始应该怎么去做,制定一个大的方向,有一个大体框架之后,心中便有些清楚了,心里若能够安定一些,便可静下心来,思考问题,考虑清楚问题,这样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事物之间自由规律,有始有终,明白前后关系,这才是上道,当一个人“上道”了,也就明白自己的“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