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践行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宁波通商银行发挥专业特色优势,积极探索科创金融服务模式并不断迭代升级,在提供科创传统特色产品、设立科创金融专业部门的基础上,已进入科创孵化基地综合金融服务的新阶段。
正如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加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要求,基地模式有利于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促进科技—产业—金融“三方”良性循环,成为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独特样板,成为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有益尝试。
基地运营一年来,通过为科技企业提供全方位赋能,加强了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切实解决了企业全周期发展痛点。累计提供超1000次各类服务赋能,为企业降本增收近1000万元。
“金融”赋能,为企业提供强有力资金“后盾”。科技成果转化与发展离不开资本的支持,特别是在“从0到1”的原始创新成果孵化期和突破核心攻关与“卡脖子”技术的重大战略产业培育期。长期以来,受限于抵押物少、担保不足、长期发展不确定性高等因素,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直亟待破题。基地充分整合金融生态,以“信贷+投资”的方式为科创企业提供多元化金融解决方案,打通企业融资“最后一米”,以“金融活水”浇灌出盛放的科创之花。宁波某膜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高分子材料隔膜研发商,创立初期,企业缺少启动资金,银行为其提供500万元的授信支持,并对接投资机构,助其完成千万级人民币种子轮融资,顺利完成产线搭建。目前,基地与近20家投资机构签署合作协议,通过“投贷合作”形式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此外,基地还通过上市辅导、投融资路演活动等方式,帮助企业认识资本市场、提升企业融资能力。
“空间”赋能,打造初创科创企业成长“摇篮”。除了最基本的金融支持,基地还为科创企业提供一揽子服务,呵护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办公场地支持就是其中一个重点。该行在东部新城自持物业改造成办公空间,供重点培育企业入驻,并免除入驻期间房租及物业费。某数字科技项目初来宁波时急需落户地址,基地为其提供了300余平米的免费空间,并配备专属服务经理,提供场地搬迁等管家服务,帮助项目迅速落地并开展当地业务。基地积极营造科创发展优质硬、软环境,为企业提供“贴身式”管家服务,打造科创孵化“梦工厂”。目前,基地已入驻企业近20家。
“人才”赋能,助力企业加速建设人才“梯队”。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从科技创新的全过程来看,既需要高层次领军型人才,同时也离不开具有一定经验的专业人才和大量执行层面的人才。为帮助企业快速搭建金字塔型梯队人才结构,基地多措并举解决企业招人、用人、留人难题。某智能科技企业入驻期间业务发展迅速,急需扩大人才队伍,基地为其提供公益代招服务,主动筛选简历4000余人,推荐面试200余人。截至目前,基地与近20家高校建立合作,组织专场招聘会29场,为企业提供公益代招服务。此外,基地定期组织人力资源沙龙、企业课堂等培训活动,通过先招后带等形式,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据统计,基地企业核心团队包含3位国家级专家、5位省级专家、20位博士、40位硕士,为企业加速成长“赋能添翼”。
“市场”赋能,支持企业实现市场经营“跃迁”。市场是考验一家科技企业能否存活的最后一道关卡。为助力企业市场宣传与开拓,基地向企业提供市场宣传“三件套”服务:搭建线下展示空间和线上宣传渠道、视频采访和传播等提升企业影响力,并积极对接业务资源。某智慧管理系统企业成立初期大力开拓市场时,基地为其拍摄宣传片,并帮助推广,深入一线对接业务资源,促成企业拿下订单,进入万科及龙的供应链体系。一年来,基地帮助企业拍摄宣传视频,发布宣传稿件近100篇,举办新营销沙龙等活动数十场,提供业务资源对接、业务开拓协助等服务65项,并促成销售订单,切实帮助科技企业实现从0到1、从1到10的发展跨越。
“政策”赋能,引导企业用好用足政策“资源”。科技创业,往往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创业公司要善于借力政策之势,用好、用活、用足政策。基地不仅及时向企业传递解读最新政策,同时手把手为企业提供政策申报辅导。某渔场渔情预报服务企业入驻初期对政策规划尚不明朗,基地专属服务经理为其量身定制了一份三年政策申报规划,并提供一对一政策辅导服务,协助企业成功获评区工程技术中心、高新技术企业等。运营一年,基地共开展政策培训及辅导95次,做好政府、企业的沟通互动桥梁,成功帮助企业获评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16项政府荣誉及奖励。
科创金融是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力量,作为宁波通商银行践行科创金融的平台,基地未来将持续精准把脉科创企业发展需求,探索全生命周期服务解决方案,不断提升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力度、广度、精度,加速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格局,勇当金融改革创新探路先锋,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来源:宁波通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