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怕了!著名军事专家钱七虎给老百姓吃了一剂“强心药”!“我们不打第一枪,意味着就要承受敌人的第一枪!现在我们不仅能够防住敌人的任何打击,甚至连核打击也是如此!” (文章内容有可靠的信息来源,全部赘述在文章末尾) 2021年,中国工程界最高荣誉——中国工程院大奖花落钱七虎院士,这位84岁的老人,用一生的心血为祖国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地下长城。 从“八一勋章”到工程院大奖,钱七虎的人生履历宛如一部中国国防科技发展史,见证了新中国从弱到强的伟大历程。 在领奖台上,钱七虎院士神情严肃而坚定,他的目光似乎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些埋头苦干的岁月。 这位被誉为“国家铸盾者”的科学家,用他的智慧和汗水,为中国的国防安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就在获得这项殊荣的同一年,钱七虎将全部奖金捐赠给了公益事业,这不是他第一次这样做。 多年来,他将获得的各项奖金悉数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和支持抗疫工作,在他看来,这些钱财远不及国家安全重要。 钱七虎的朴素作风和高尚情操,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国之栋梁”。 1961年,24岁的钱七虎被选派到苏联留学深造,彼时的中国,百废待兴,迫切需要各类人才,年轻的钱七虎深感责任重大,在异国他乡废寝忘食地学习。 在苏联的日子当中,钱七虎全身心都放在学习上,这种专注和勤奋,让他的苏联导师都感到惊讶。 钱七虎的勤奋不仅仅源于个人的求知欲,更是源于对祖国的深沉爱意,他深知,自己的每一分努力,都可能转化为国家的一分力量。 学成归国后,钱七虎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了防护工程研究中,1954年,17岁的钱七虎考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选择了当时相对冷门的防护工程专业。 这个选择,奠定了他未来在防护工程领域的学术基础,也决定了他此后的人生轨迹。 在哈军工的日子里,钱七虎展现出了惊人的学习能力和钻研精神,他常常通宵达旦地学习,就连假期也不肯浪费,留在学校复习功课。 钱七虎的求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1937年,他出生在江苏省昆山市的一个普通家庭。 那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幼年的钱七虎经历了抗日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艰难岁月,这段经历,为他日后投身国防事业埋下了深厚的爱国情怀。 在钱七虎的科研生涯中,核防护领域是他最为关注的方向之一,他深知,在核威慑的时代,防护能力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生存。 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钱七虎成功解决了核爆后防护门变形的问题,确保了战略武器能够迅速实施反击,这一突破,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核威慑能力,为国家安全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屏障。 然而钱七虎并未止步于此,随着军事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型钻地弹和钻地核弹的出现,对防护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这一挑战,钱七虎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深地下防护工程的构想,他率队研发了新型防护材料和高抗力复合结构,并将其应用于重要军事工程,有效应对了新型武器的威胁。 钱七虎的贡献远不止于军事领域,他还参与并主导了多项重大民用工程,如珠海机场扩建、南京长江隧道等。 这些项目的成功,不仅展现了他在工程技术领域的卓越能力,也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钱七虎的带领下,中国的防护工程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已成功进行了七次陆基中段反导测试,拦截成功率达到了百分之百。 这项被称为CNMD(中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技术,是目前世界上仅有中美两国掌握的先进防御技术,充分体现了中国在防御领域的巨大进步。 钱七虎的成就得到了国家的高度认可,除了中国工程院大奖,他还荣获了"八一勋章"等多项荣誉。 但是这些荣誉并未改变钱七虎朴素的生活作风,他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将获得的奖金全部用于公益事业,展现了一个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感。 钱七虎的故事,与另一位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经历形成了有趣的对比,如果说钱学森为中国铸造了“矛”,那么钱七虎则为中国打造了“盾”。 这两位科学家的贡献,共同构筑了中国国防的坚实基础,展示了中国在攻防两个领域的全面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中国在国防领域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始终坚持"不会主动开第一枪"的原则。 这一原则的背后,是源于强大的底气和实力,而非软弱或畏惧,钱七虎等科学家的贡献,正是这种自信和理性态度的坚实基础。 从幼年经历战火,到青年时期投身国防事业,再到晚年仍孜孜不倦地为国家安全贡献力量,钱七虎的一生都在诠释着什么是真正的爱国者。 国家的强大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无数像钱七虎这样的科学家们,用毕生的心血和汗水铸就的。 在这个看似和平的时代,我们更应该铭记这些默默无闻的英雄,他们的付出,才是我们安居乐业的最坚实保障。 来源: 环球网2022年8月15日《“敌人的任何打击,包括核打击,我们防得住!”》
不用怕了!著名军事专家钱七虎给老百姓吃了一剂“强心药”!“我们不打第一枪,意味着
江卿曻啊
2024-10-11 12:58:0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