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己和momenta选在一个原本最适合“摸鱼”的下午时段、42分钟、50多页PPT、台上3位讲、台下100多位听。
比一场婚礼还简单,但好像干了一件挺“了不得”的事儿。宣告「直觉智驾」,他来了。
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景:
这个路口应该往左转。
你怎么知道的?
女人的直觉~[嘘]
……
他在撒谎!
你怎么知道的?
女人的直觉~[嘘]
……
幸亏昨天没去那家饭馆吃饭,不然今天就红码了!
你怎么知道的?
女人的直觉~[嘘]
……
这只股票不要买,买那个!
你怎么知道的?
女人的直觉~[嘘]
……
哎~你这个智能驾驶好好用~怎么做到的?
智己的直觉…[吃瓜]
用一个梗让我们回到现实。
的确,今天这场简洁且高效的技术发布会,的确有很多细节没有说清也不太可能说清,但大概意思还是明白了。
智己和momenta合作了一个新的智驾技术,方法类似如今流行的“端到端”,但是现在“真端”还是“假端”甚至“非端装端”满天飞,如果智己今天也“端一下”,那就可能也就真的仅仅是“一下”。
所以,智己今天“没断”,改“直觉”了。也就是智己用“直觉”这两个字组成的词,来作为自己高阶智驾的代名词。
无论是早期的“规则”方案,还是各种“端到端”的方案,最终目标就是在保证绝对安全的前提下,提升车辆自动驾驶的水平。具体就体现在拟人、平稳、高效、可靠等方面。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像个人开的,而且还是个靠谱的老司机”。
那么作为人类的您在开车的时候,大脑里是如何思考的?
您是在想这个路口目前有4台机动车,2个非机动车,15个行人,他们各自的速度是xx公里/小时,我现在需要用18.5牛的力度踩下刹车踏板到2/3的位置,将车辆速递降低至……您要真这么想,兄弟您非人类啊~
还是说您就拿眼一扫,了然于胸,顺着感觉打方向盘顺便带一脚刹车,踩踏板的力度和深浅也都无需思考,纯凭借肌肉记忆…这叫啥?这就叫「直觉」。
不错,智己和momenta合作的这套系统,就是要在智己的车上长出一个“类人闹”,凭借“机器的直觉”来进行自动驾驶。
技术细节今天没讲几句,而且开场的时候“涛哥”就引用了“窥一斑而知全豹”这句古话,所以今天的发布会只是给了我们一个“斑点儿”,至于“全豹”长啥样儿,自己琢磨去吧。
我看到了“斑点儿”,所以给各位扩充成“侧写”,各位先看着“解解馋”,等后面有机会弄到更多细节,我再让各位“吃个饱”。
1.这次一把搞定了L2、L3、L4的量产能力,测试车已经上路。
2.不仅全国都好开,还跑去德国和法国测试了,也能开。
3.自称一段式端到端架构,但具体细节没有进一步解读。
4.从“像人”到“成为人”,解决太突然、太模糊、太复杂、太混乱、太狭窄、看不清等传统方案等弊端。
5.不仅国内无图,国外也要无图高阶。
6.数据驱动方案,采用数据飞轮进行闭环自动化链路,降低数据处理成本。
7.已启动欧洲L2+道路测试。2026年具备L3自动驾驶方案的量产条件。
8.2024年底获得国内首批“L4级无驾驶人道路测试牌照”。
9.最后升华一下:这是国家战略、大厂责任、引领技术发展。
最后说句心里话,现如今“卡脖子”的环节有很多,出了技术之外,认知和法律层面是最大的问题。大概率会在本文后面的留言列表里,看到诸如“现在不能用你说个屁啊”之类的话。
一口吃不成个胖子,我们现在就处于第三、第四、第五口的阶段。
孩子不是从出生落地,一眨眼就身高一米八,体重95公斤,也是一点儿一点儿长大成人的。
你吃饱是因为你吃了十个烧饼,而不是只吃了第十个烧饼。
的确,无论任何一个品牌的高街辅助驾驶,目前都不敢称自己是自动驾驶,更不敢公开全量商业化运营。
而现在所有人努力的,就是从不成熟到成熟,再达到成为“直觉”般的程度。
对这些人的努力,以及买车支持的消费者,我都报以十二万分的敬意。
#中国智能驾驶在欧洲开起来了##智己智驾第一梯队稳了##智己智驾进入直觉新时代##Momen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