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邓稼先的妻子许鹿希,在北京60多平米的老房里度过95岁生日!没有

承载盘点 2024-11-02 13:15:00

2023年8月,邓稼先的妻子许鹿希,在北京60多平米的老房里度过95岁生日!没有鲜花也没有寿宴,唯一的生日礼物,是侄子送来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九三学社画的祝寿字画……   这个朴素的生日场景,与许鹿希的身份形成了鲜明对比。 作为“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的妻子,她本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但却选择了低调简朴的生活方式。   回溯到1938年,战火纷飞的昆明。 西南联大的校园里,年轻的许鹿希与邓稼先相识。 那时的他们,怀揣着报效祖国的理想,憧憬着科技强国的未来。 谁能想到,这对才子佳人日后会成为中国核武器研究的关键人物。   1950年,许鹿希放弃了赴美深造的机会,毅然决然地留在祖国。 她说:“我的根在中国,我要为祖国的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一决定,注定了她日后的人生轨迹。   1958年,邓稼先被调往秘密研究基地。 从此,夫妻俩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聚少离多生活。 许鹿希独自在北京抚养三个孩子,同时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工作,为国家信息化建设默默奉献。   为了更好地支持丈夫的工作,许鹿希主动学习核物理知识。 她说:“虽然我不能直接参与核武器研究,但我可以成为他的后盾,让他无后顾之忧。”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她省吃俭用,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孩子们的教育上。   1986年,邓稼先因长期接触辐射而患上癌症。 许鹿希放下工作,全心照顾丈夫。 即便在最艰难的时刻,她也从未向外界透露丈夫的工作内容。 她坚信,保守国家机密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1989年,邓稼先去世。许鹿希依然保持缄默,拒绝接受任何关于核武器研究的采访。 她说:“这是我对国家的承诺,也是对丈夫的尊重。”   岁月流逝,社会变迁。 许多人在物质生活丰富后追求奢华,但许鹿希始终保持着简朴的生活作风。 她住在那个60多平米的老房子里,过着与普通退休老人无异的生活。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已经80岁的许鹿希捐出了5000元积蓄。 她说:“国家有难,我虽年迈,也要尽一份力。” 这种家国情怀,正是她和邓稼先共同的精神财富。   2018年,许鹿希将丈夫的遗物捐赠给国家。 其中包括邓稼先生前使用的计算尺、手表等珍贵物品。 她说:“这些东西属于国家,应该让更多人了解那段历史。”   在许鹿希90岁生日时,有记者问她是否后悔当年的选择。 她坚定地回答:“我从未后悔。为国奉献是我们那一代人的使命,也是我们的骄傲。”   2023年的这个生日,许鹿希依然保持着往日的节俭。 她婉拒了亲友们的宴请,只是和家人简单地吃了顿家常便饭。 晚饭后,她坐在书桌前,翻看着邓稼先的旧照片,目光中充满了怀念和自豪。   许鹿希的故事,不仅是一个科学家妻子的传奇,更是一段家国情怀的缩影。 她的选择和坚守,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什么是崇高的爱国精神。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许鹿希的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品格,无疑是一剂清流,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她的经历提醒我们,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千千万万个普通人的付出。 那些默默无闻的科技工作者及其家属,正是国家进步的中坚力量。 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尊重,让他们的付出得到应有的回报。   许鹿希的95岁生日,是对一个时代的致敬,也是对未来的启示。 她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家国情怀,什么是无私的奉献精神。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需要传承这种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信源:京报网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和“点赞”,方便您下次看到更加精彩的内容,祝您生活愉快,感谢支持。#妙笔生花创作挑战#

0 阅读:1
承载盘点

承载盘点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