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威得知自己将被处死,急忙伪造诏书对同僚说:皇帝让我处决你们 提到“黄袍加身”

慕易评历史 2024-11-20 22:04:01

郭威得知自己将被处死,急忙伪造诏书对同僚说:皇帝让我处决你们 提到“黄袍加身”我们首先想到的必然是宋太祖赵匡胤,但其实后周的开国皇帝郭威也是在“黄袍加身”下开创政权的。 郭威生于邢州尧山。其父为郭简。天佑三年,郭氏一族举家迁徙于太原。不久,郭简死于兵祸。郭威与其母亲相依为命,后为其姨母韩氏所收养。年幼寒微时投靠常思,并“以季父待思”。 十八岁那年,李继韬自称留后起势,散金招募豪杰。郭威应募行伍,虽年少好斗,但其勇武多力,故李继韬很赏识他,一些小的过失也大多被迁就原谅。同光元年庄宗称帝,派兵攻灭李继韬,郭威自此配属庄宗从马直。 得以重任,辅佐后汉 天福元年六月,郭威作为降卒接受刘知远整编。次年十一月范延光之叛,郭威身为禁军抗命不从杨光远出征,得刘知远庇护,免于军法。自此,郭威依附于刘知远,为其宠信,随刘知远出守各地节镇。 天福十二年,刘知远在山西称帝,建立后汉。不久,后汉高祖刘知远病逝,郭威和苏逢吉一同接受顾命,拥立后汉隐帝刘承祐继位。 乾祐元年,汉隐帝即位之初,郭威奉命统领诸将平叛李守贞、赵思绾和王景崇三人。 乾祐三年,契丹入侵。郭威以枢密使身份出镇邺城,同时任天雄军节度使,统筹河北诸州郡共抗契丹。郭威亦由此攫取整个河北的军政大权。 当时朝廷关于郭威出镇统兵是否要带枢密使衔有很大的分歧。苏逢吉为首的文官派以“以内治外,顺也;今反以外治内,其可乎”为由,认为不应再继续保有郭威的枢密使身份,而史宏肇为首的武将派则持以相反观点,称“领枢密使,则可以便宜从事,诸军畏服,号令行矣”。 这场争论虽以史宏肇、郭威为首的武将派获得胜利而告终,朝廷内部的矛盾却一发不可收拾。重臣不和给了渐渐年长的后汉隐帝刘承祐夺回皇权的机会。 遭遇诛杀,起兵立国 自古位卑权重、功高震主的臣子皆难以获得一个好下场,如随刘邦南征北走闯天下的韩信,亦如率岳将军力抗金军的岳飞,手握大权的郭威同样难逃遭皇帝猜忌的命运。 乾祐三年十二月,刘承祐与亲信李业密谋,采用突袭手段诛杀了在朝中的史宏肇、杨邠和王章,并派遣密使令郭崇、李洪义和常遇处决郭威、王殷和张永德等人。 隐帝这种无故诛杀大臣的行为使得人心惶惶,所以郭崇、李洪义和常遇都纷纷倒戈。李洪义将诏书密示于王殷,王殷得知后立即派人向郭威告急。郭威得知自己辅佐拥立的皇帝要处死自己不免心凉,局势已然到了不反则亡的地步。 于是他采取了手下谋士魏仁浦的计策,伪作诏书,宣称刘承祐命他诛杀众将士。 用此妙计离间了将士与皇帝,而使自己与众将士站在同一阵线,加之后汉隐帝任用了军事能力非常一般的慕容彦超为主帅,所以郭威在这场受猜忌的臣子与夺回皇权的皇帝之间的较量中取得了胜利。 顺利进入大梁的郭威并没有选择立即篡位称帝。后汉宗室刘崇在河东,刘赟在徐州、刘信在许州,对郭威形成包夹之势。其中刘崇与刘赟还是父子关系,所以先拥戴刘赟即位,可以暂稳刘崇,等刘赟离开徐州后将其与刘信一并除去,三位节度使则只剩刘崇一人,容易对付。 郭威甚至为示无私心之意,决定在刘赟继位后即刻返程河北。当然表忠心为假,拖延时间做准备夺权才是真。但大军行至澶州时发生兵变。首先,诸将士对后汉宗室抱有敌对的态度,认为“若刘氏复立,则无种矣”; 其次,郭威所率大军的家属尽在京中,寒冬时节,履冰渡过黄河天险触动了背井离乡之情,所以本就不愿远驻河北的大军军心大躁。郭威的缓兵之计破产,只得被诸将士裂黄旗披身,裹挟南下。 郭威得后汉高祖刘知远赏识,地位才迅速飞升。但从高祖立国至隐帝覆灭不过四年有余,其资历根基十分浅薄,且未能得到所有人的支持。澶州兵变,郭威仓促登位埋下了不少隐患。 首先是后汉宗室并未直接放弃而是负隅顽抗。兖州节度使慕容彦超在汉隐帝死后回到兖州继续反抗。傀儡天子刘赟因澶州兵变提前被杀,他的两位部将巩廷美、杨温占据徐州起兵反叛,刘赟的父亲刘崇更是直接称帝,直到宋太宗时期刘崇所建的北汉政权才被消灭。 其次,郭威在朝廷内部并未彻底掌控权力。在刘崇引契丹南下时,郭威的心腹当中可堪大用的人只有李谷、范志二人,且两人均为文臣,无法领兵作战。 面对如此态势的郭威只得牺牲一部分的中央集权来换取地方藩镇的支持。他不仅废除了杨邠所制定的军中中低层官员将校由三司指派这一收拢地方权力的政策,反而还将地方幕僚任免权归还地方。 虽是安抚各地藩镇的无奈之举,但也注定了后周政权仅三代十余年便为北宋取代的结局。 参考资料:《郭威的故事》中国知网 小学生必读(高年级版) . 2022 (10)

0 阅读:43
慕易评历史

慕易评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