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章含之因病去世。女儿本打算将母亲与乔冠华合葬,却被护士拦住,护士说:“你母亲临终时留下遗愿,希望带着乔冠华的一缕头发,与父亲合葬,而不是与乔冠华合葬。” 1935年7月14日,章含之出生在一个名媛辈出的上海,生母谈雪卿是当时上海滩上的名流,美貌与才智并重。 谈雪卿在一个舞会上与陈度邂逅,两人一见钟情,但谈雪卿未曾知晓陈度已婚的事实,当她发现自己怀孕后,陈家的排斥和压力让她的生活陷入了困境。 谈雪卿因无法忍受这种被边缘化的关系和未来的不确定性,决定放弃年幼的女儿,寻求一种更为稳定的解决方式。 无助中,谈雪卿将新生的章含之交给了一个有能力也有责任心的人——章士钊,一位社会名流和学者。 在章家,她得到了教育和物质上的满足,却很少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章士钊忙于事业和社交,而养母奚夫人更是对她不甚关心,这使得章含之的童年充满了孤独和忽略。 尽管环境冷漠,章含之的美貌和才智仍旧使她在上海的社会圈中小有名气。她的青春和才华吸引了不少追求者的目光,但内心深处,她渴望得到的不仅是赞美,更是真正的理解和关爱。 这种渴望让她的内心始终处于一种脆弱和不安中,直到她遇到了洪君彦——一个能够理解她心灵的人。 洪君彦的出现似乎是命运的安排。他是北京一位知名学者的儿子,不仅学识渊博,而且深具魅力。 两人在一次偶然的聚会上相遇,很快便陷入了深深的爱河,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婚后,两人发现彼此间的差异越来越明显。 洪君彦虽然爱她,但他的家庭期望他能有一个更稳定、更符合家族期望的联姻。最终在双方家族的压力和自身的矛盾中爆发,导致两人痛苦地分手。 分手后的章含之更加感到人生的艰难和孤单。她将自己的情感深埋心底,试图通过学习和工作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1963年,章含之成为了毛主席的英文老师,进入了政治核心的视野。后来,她在外交部的工作使她遇到了乔冠华。 那时的乔冠华刚刚失去了他深爱的妻子,心中的伤痛仍未平复,他日夜沉浸在对过去美好回忆的思念中。 章含之的到来无疑为乔冠华的生活带来了新的波动。刚开始,他们的交集并不多,乔冠华因深陷个人的悲痛无暇他顾,而章含之则忙于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一次偶然的机会,两人在工作中被派到同一个项目组,开始有了更多的接触。 乔冠华对章含之的第一印象是她的聪明和独立,这让他感到既新鲜又熟悉。章含之则被乔冠华的成熟和稳重所吸引。 工作中的他们是那么的默契,乔冠华的经验和章含之的创新思维让他们的项目组屡屡获得成功。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开始在工作之余交流更多个人的想法和感受。 1972年的一次出国考察,成为了两人关系转变的关键。在远离家乡,独处异国他乡的夜晚,乔冠华和章含之有了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对方。 一次晚餐后,两人漫步在罗马尼亚的街头,乔冠华在酒精的微醺作用下,向章含之吐露了心中的孤独和对过去的挂念。 章含之听后,感受到了乔冠华心中的沉重,她以自己的方式安慰了乔冠华,分享了自己对未来的看法和希望。 那一夜,两人的心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触动。回国后,乔冠华和章含之之间的关系日渐深厚。 他们开始频繁地交换意见,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终于有一天,乔冠华在电话中向章含之表白了自己的爱意。 他的声音中带着坚定和期待,询问章含之是否愿意成为他的伴侣。面对这样的提问,章含之感到既惊讶又感动。 她深知这段关系的特殊性和可能面临的困难,但内心的情感让她难以拒绝。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章含之同意了乔冠华的求婚,决定与他共同面对未来的风雨。 然而,好景不长,乔冠华因病去世,留下章含之一人面对未来。 乔冠华在去世后,章含之依然独自生活,在老旧的北京四合院中度过晚年。生命的最后几天里,章含之请来了她信任的护士长,交代了自己的最后意愿。 她希望自己的遗体带着乔冠华的一缕头发与父亲合葬。 洪晃在接到母亲的遗愿时,虽然内心复杂,但她理解母亲的选择。 章含之的这一选择,不仅是对她与乔冠华感情的一种维护,也是对自己一生经历的一种总结。她希望自己的离去是平静和尊严的,不受外界纷扰影响。 参考资料: 《章含之最后遗言:带着丈夫头发同父亲葬在一起》——青年报
2008年,章含之因病去世。女儿本打算将母亲与乔冠华合葬,却被护士拦住,护士说:
慕易评历史
2024-11-20 22:04:10
0
阅读: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