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这明朝最幸运的皇帝,莫过于朱高炽,朱高炽当皇帝,可以说是毫无准备。毕竟谁也没

浩潜评历史 2024-11-20 22:04:12

要说这明朝最幸运的皇帝,莫过于朱高炽,朱高炽当皇帝,可以说是毫无准备。毕竟谁也没想到前一秒还运筹帷幄,上阵杀敌的老父亲,在胜利回城的路上,突然去世了。 大明朝原本接到军报真要大摆宴席、宴请三军。没想到直接喜宴变丧宴。因老父亲朱棣声名在外,又是刚刚打赢一场大仗班师回朝,朝臣和在外的军官们都不敢声张朱棣的死讯,生怕得知消息的蒙古大军直接反扑,几年征战才换来的和平会被打破。国内无主,三军在外,谁也不敢冒险。 国内得知朱棣的死讯也是震惊无比,毫无准备。朱棣走前也没有留下准确的遗旨,好在当时的朱高炽是名正言顺的皇太子,虽然被这个事情打得措手不及,但朝臣到底还是有主心骨的,没思考太多便直接推举了朱高炽上位。有着众朝臣的支持,大明朝的第四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炽正式登基。 因为这朱高炽也是仓促继位,大家可能会觉得那他能当好这个皇帝吗?估计连奏章都批不利索吧。这么想你可就错了。别忘了他可是有一个心思全在边疆打仗的老爹。老爹去打仗,国内谁管?还不都是小胖子朱高炽。他这个太子,小小年纪,就被迫扛起了所有。 朱高炽与朱棣性格上完全不像亲父子:老爹爱打仗,儿子爱读书;老爹爱酷政,儿子爱仁政;老爹身强体壮,儿子白白胖胖。这样俩人一起治理国家,那肯定好多观点不一致。比如朱高炽觉得应该减免赋税,朱棣就觉得那国库没钱我咋打仗,不行! 朱高炽觉得牢狱之刑过重,法律过于严苛,应该适当减轻一点;朱棣就觉得那没有威慑力搞事情的人多了怎么办,不行!这种事情多了,朱棣就觉得这个儿子太过心慈手软,过分善良,不是做帝王的材料。 再加上朱棣好武,生下的儿子各个骑马射箭不在话下。偏偏这个朱高炽,勉强学会了射箭,还射不准,看他射箭能直接把自己气的血压飙升。但也就是这样,手底下的其他儿子们都跟着自己打仗去了,根本腾不出手管理政务。 而且虽说这个胖子过分善良,但好在从未出现大的差错,国内上下都管理得井井有条,而且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小小年纪把身子都熬坏了。整个人虚得像是吹起来一样,胖的跪拜起身都恨不得用人扶着,虚的走两步就浑身是汗,稍微骂他两句就给吓得不敢吱声。 还有就是想到当初靖难时期攻打朝廷的时候,就是这个平时最看不上眼的儿子,凭着一己之力守着当时自己的老巢北京。当时的朱高炽团结部下,以万人之军成功地阻挡了建文帝的大将李景隆带领的50万大军,保住了北京城,这一次战役,直接保全了朱棣的大后方,不然能不能反叛成功真的不一定,当然这也是朱高炽在靖难时期中最耀眼的一笔战绩。 就这样,在朱棣在位时期,朱高炽一边挨着骂,一边当着太子兢兢业业的管理朝政,让朱棣在前线心无旁骛的打仗。可这朝堂之上,天子之家,到底都是皇子,怎么可能真的平平安安毫无算计。当时朱高炽的弟弟朱高煦就是个野心不小的皇子。他知道父亲其实不待见太子,他自己也看不上这个胖子。 当初靖难的时候,也是他这个骁勇善战的好儿子屡立战功,更是好几次于危难之中救下朱棣,朱棣甚至曾许诺要立他为太子。这些事情加在一起,朱高煦觉得自己就该继承皇位,这个死胖子唯唯诺诺,连马都上不去怎么能跟自己比。万幸的是朱高炽的仁爱本性深得臣子拥戴,又生了一个文武双全的儿子深得朱棣喜爱,再加上明朝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度,和自己兢兢业业,从未犯过大错这一系列的优点,最终还是被朱棣立为了太子。 上位后的朱高炽不再受其父亲朱棣的压制,开始逐渐改革国内政策。首先就是赦免了当初靖难时期,被父亲流放的前朝官员。也算彻底解开了靖难时期的死疙瘩,化解了前朝对于当朝的愤恨。同时减轻国内的苛政,尤其是典狱方面,好多当初在酷刑之下,被冤枉人终于沉冤得雪,好多的冤案也在这个时候被平反。 另外朱高炽对科举制度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当时由于南方人聪明而且刻苦,进士之中多为南方人,但北方人天性纯朴,忠贞,也是皇家不可或缺的栋梁,但北方人文采出众的较少,为了保证北方人也可以考中进士,朱高炽规定科举选人时使用“南六十、北四十”的比例,这样提供给南北方合适的机会,让南北两方的有才之人都能入朝为官,这一制度一直被沿用至清朝,影响深远。 朱高炽在位时期做的一个最叛逆的一个决定就是迁都。朱棣辛辛苦苦把京都迁来北京,而朱高炽自己更喜欢南京,在位时期就一直想迁都回去。还派了自己的儿子去南京勘察,当时的南京传来地震的报告,都没打消朱高炽迁都的念头。本来迁都的事情已经提上章程了,可年轻时身体早就被掏空的朱高炽却猝然长逝了,他的儿子朱瞻基继位后,对于首都在北京还是南京特别无所谓,懒得折腾也就没迁。朱高炽迁都的计划,随着他的离世,也最终没能实现。 年仅47岁的朱高炽早早地离开了人世,1424年继位1425年去世,在位时间总共不到一年。但是他却辅佐大明朝朝政长达20多年,经历了大明朝的风风雨雨,为大明朝的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仁德也被后世永永远远地记在了心上。

0 阅读:0
浩潜评历史

浩潜评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