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7日,安徽阜阳,大妈拦下婚车讨要红包,新郎给了一包香烟和一个红包,但大妈嫌弃金额太小,并要求给两个红包,不给不让走,然后便挡在了婚车前面…… “阿姨,这不是一点心意吗?您就让我们过去吧,后面还一堆车等着呢。”新郎张凯站在婚车旁,语气里透着焦急和无奈。 然而,大妈丝毫不为所动:“不行!两个红包,少一个都不行。这么大的婚礼,不差这点钱吧?”她双手叉腰,站在车前,神情坚定。 伴郎李强也忍不住插话:“阿姨,您这样耽误时间不合适吧?新娘家那边还在等呢,耽误了吉时不好看啊!” 大妈不屑地撇撇嘴:“我拦车是看得起你们!再说了,这不是吉祥话吗?多给一个红包也算喜庆,快点拿来吧!” 随着时间的推移,婚车队伍被堵得水泄不通,后方的亲友纷纷下车查看情况。一位年长的亲属皱眉问道:“到底怎么回事?怎么还不走?” “有人拦车讨红包!非要两个红包才让我们走。”伴郎摊了摊手,无奈地解释。 “太不像话了!本来是图个喜庆,现在搞得大家都不舒服。”另一个亲友气愤地说道。 新郎张凯看着越聚越多的人,额头冒出冷汗。他压低声音对大妈说:“阿姨,真的来不及了,给您再加点钱总可以吧?” 但大妈显然不吃这一套,她大声说道:“一个红包不够,两个才吉利!我这可是为你们好!” 就在这时,新娘李静从后面的婚车上走了下来。她面色冷峻,显然对眼前的局面极为不满。 “张凯,别和她废话了,我们走!”李静冷冷地说完,提起婚纱裙摆就朝婚礼大厅的方向走去。 这一举动瞬间让围观的亲友炸开了锅。一些人赶忙跟上新娘,更多人站在原地议论纷纷。 “这下好了,新娘都生气了。” “拦婚车讨红包可以理解,但这么不依不饶,也太过分了吧。” 看到新娘和亲友纷纷离开,大妈愣住了。她似乎没想到,新娘居然会直接弃车步行。 “你们不坐婚车了?这不吉利啊!”大妈连忙喊道,但新娘和亲友压根没理她,头也不回地走远了。 站在原地的大妈,逐渐意识到自己成了笑柄。婚车上的司机无奈摇了摇头:“阿姨,您挡着车也没用,人都走了。” 大妈的脸色变得难堪起来,周围围观的人逐渐散开,留下她一个人在婚车前,进退两难。 婚礼当天,新郎和新娘最终顺利完成了仪式,但婚车被拦的事件却成了所有宾客茶余饭后的谈资。 “现在的人啊,怎么能这么理直气壮地拦车讨红包?还嫌少?要脸不要了?”一位亲友愤愤不平地说道。 “这种拦车讨喜的风俗早该改改了,根本就是逼人,没什么意思。”另一位宾客附和道。 但也有人表示理解:“其实就是个图喜庆的事,给点红包也无所谓,只是这大妈太过分了。” 拦婚车讨红包,原本是一些地区的婚俗之一,目的是为婚礼增添喜庆气氛。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风俗逐渐变了味。在一些地方,它甚至成为了婚礼上令人头疼的麻烦事。 这种行为,本质上是基于礼尚往来的传统文化,但当金额成为焦点时,这种行为就脱离了初衷,变成了一种经济交易。 婚礼结束后,此事被宾客拍下视频上传至社交媒体后,迅速引发了网友的广泛讨论。 “新娘干得漂亮!面对不合理的要求,就应该勇敢拒绝。” “拦婚车讨红包本来是增添喜庆气氛的,现在怎么变成了赤裸裸的要挟?” “婚礼是自己的,开心最重要,果断弃车走人让人佩服。” “这是地方风俗,给两个红包真的不是什么大事,既能让大妈开心,也能避免冲突。” “很多地方的婚俗变了味,拦婚车本是图个喜庆,现在变成了强制消费,甚至有人靠这个牟利,实在不应该。” “婚俗不能被扭曲成一种负担。与其把精力放在讨红包上,不如想办法让婚礼更有意义。” “作为一种传统习俗,拦婚车讨红包确实有它的文化价值,但它更应该是一种象征性的行为,而不是物质利益的攀比。礼仪的分寸感是关键。” 对此,您怎么看?
2024年1月17日,安徽阜阳,大妈拦下婚车讨要红包,新郎给了一包香烟和一个红包
肆时说说
2024-12-03 11:02:01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