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不仅是神话,还记载很多上古史料,证明我国观象授时之久远

史海撷英 2024-11-12 09:25:18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籍,但由于其内容多荒诞不经,所以很多人都将其视为上古神话。其实《山海经》不仅是上古神话,里面还记载了众多珍贵上古史料。比如,书里记载着先民观象授时的实践。

《大荒东经》载:“东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又:“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合虚,日月所出。”又:“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明星,日月所出。”又:“大荒之中,有山名曰鞠陵,于天东极离瞀,日月所出。”又:“大荒之中,有山名曰猗天苏门,日月所出。”又:“东荒之中,有山名曰壑明俊疾,日月所出。”

这是记载了六个“日月所出”之山。

无独有偶,《大荒西经》亦记载如下:“西海之外,大荒之中,有方山者,上有青树,名曰柜格之松,日月所出入也。”又:“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丰沮玉门,日月所入。”又:“大荒之中,有龙山,日月所入。”又:“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日月山,天枢也。吴姖天门,日月所入。”又:“大荒之中,有山名曰鏖鏊钜,日月所入者。”又:“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常阳之山,日月所入。”

这是记载了“日月所入”之山,也是六个。

“日月所出”和“日月所入”,都是六个,是巧合吗?应该不是。

七八千年之前的先民,由于农耕生产生活方式的需要,就已经开始有目的持续立杆测影,观象授时了。这从出土的距今七八千年前的诸多“+”字刻画符号,即可印证,当时的古人已经测定了子午线和卯酉线,也就是太阳运行的“二分二至”点。

西水坡古墓

距今六千五百年的西水坡古墓,不仅表明当时的古人已经建立了“斗建定时”系统而且形成了北斗崇拜——相互关联的数座墓穴,严格且精准地遵照子午线和卯酉线定位而建。

这样的天文成就,一定是建立在长时间连续不断地对日月星辰观测基础之上的。

“二分二至”,可以表述为测日圭表的“日影长短”及其方向。然而,这同时也一定与日出日落的位置相关。

若将《大荒东经》所载六个“日月所出”之山,在东面排成一列,不论从“二至”的那一“至”算起,都是到达另一“至”的六个月的升起之点的逐月变化。

二分二至示意图

同理,若将《大荒西经》所载六个“日月所入”之山,在西面排成一列,不论从“二至”的那一“至”算起,都是到达另一“至”的六个月的落下之点的逐月变化。

东面,最南端的“日月所出”之山,是“冬至”的升起之点;最北端的“日月所出”之山,是“夏至”的升起之点。西面,最南端的“日月所入”之山,是“冬至”的落下之点;最北端的“日月所入”之山,是“夏至”的落下之点。

用现代的话说,“最北端”,就是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的时刻;“最南端”,则是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的时刻。

六个“日月所出”和“日月所入”,恰好是太阳运行于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之间的一个时间阶段,不多不少。

《大荒东经》和《大荒西经》所记,说明了上古先民一开始就秉承“太阳”“太阴”的阴阳合历。也说明,先民观象授时的观测何等坚持和细致——在东亚大地,靠肉眼观测,只好以“大荒”东、西的六座山来表述十二个月的日月升落位置变化。然而已经足够震撼。

0 阅读:25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