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 年,在大凉山地区,解放军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剿匪行动。由于当地居民的语言复杂难懂,沟通成了一个大问题。就在这时,他们意外地找到了一位左眼失明的老人来担任翻译。令人惊讶的是,这位看似普通的老人,竟然是彭德怀多年来一直苦苦寻找的恩人! 【消息源自:《大渡河船工帅仕高的传奇人生》2016-11-25 中国国防报】 1935年,红军长征途中,大渡河成了他们必须跨越的一道天堑。国民党军队早已将船只销毁,船工也被抓走,整个沿岸一片狼藉。红军的处境极为危险,但他们没有退路。 红军战士们在河边焦急地寻找着,突然,他们发现了一艘藏在草丛中的小船。这艘船的主人是当地的恶霸赖执中,但更重要的是,红军需要一个熟练的船工来驾驭这艘船。就在这时,他们听说了大渡河口的“船老大”帅仕高。 帅仕高是个传奇人物,他在大渡河上划船的技术无人能敌。红军找到他时,他正蹲在河边抽烟,看到这些衣衫褴褛但眼神坚定的战士,帅仕高心中一紧。红军向他解释了他们的处境和任务,帅仕高沉默片刻,最终点了点头。 5月的大渡河水流湍急,暗礁和漩涡密布,对岸国民党军队的枪炮声此起彼伏。帅仕高站在船头,手持木桨,眼神坚毅。他熟练地操控着船只,灵活地在枪林弹雨中穿梭。首批17名红军战士在他的帮助下成功到达对岸。 就在接近对岸时,意外发生了。船突然撞上了一块隐藏的暗礁,卡在了那里。帅仕高大吼一声,毅然跳入水中,用力将船推开。就在这时,一枚手榴弹在他身边爆炸,幸运的是,他没有受伤。 帅仕高没有时间休息,他知道更多的红军战士还在等待渡河。他四处奔走,动员了七十多位船工,连续七天七夜轮渡。在这期间,他们面对的不仅是湍急的河流,还有国民党的炮火。最终,近七千名红军勇士成功穿越了大渡河。 渡过河后,帅仕高在泸定桥边偶遇彭德怀。彭德怀感激地看着这位勇敢的船工,从口袋里掏出8块钱递给他,表示感谢。帅仕高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 红军撤离后,国民党部队对协助红军的船工进行了残酷的报复。帅仕高被迫离开家乡,隐姓埋名,四处漂泊。他甚至卖身给彝族土司做奴隶,长期的潮湿环境让他的左眼失明,曾经的“船老大”沦落为奴隶。 解放后,党和国家一直在寻找当年帮助红军渡河的船工。1952年,解放军在大凉山剿匪时,意外发现了这位失明的奴隶帅仕高。帅仕高得知眼前的队伍是当年的红军,激动不已,主动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帅仕高因眼疾被送往成都治疗,但未能完全康复。回到老家安顺场后,政府帮助他分了房和工具,他结了婚,有了孩子。1955年,帅仕高受邀参加红军强渡大渡河二十周年纪念活动,与刘伯承、彭德怀两位元帅重逢。多年后,彭德怀等人多次探望和慰问帅仕高,送去生活用品。 1995年,帅仕高病逝,享年84岁。他的故事被人们传颂,成为了一段传奇。帅仕高的一生,见证了中国革命的艰辛与胜利,他的勇敢与忠诚,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 帅仕高的故事不仅仅是个人的传奇,更是那个时代的缩影。他的经历让我们看到了红军的坚韧不拔,看到了普通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无私奉献。帅仕高的命运,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也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与繁荣。 在帅仕高的晚年,他常常坐在家门口,望着远方的大渡河,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他的故事,像大渡河的水一样,流淌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帅仕高的经历告诉我们,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每一个平凡的人,都可以在历史的舞台上书写不平凡的篇章。 帅仕高的故事,也让我们思考,今天的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他的勇敢和坚韧,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的品质。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帅仕高的故事,还告诉我们,历史不应该被遗忘。每一个历史的瞬间,每一个普通人的贡献,都值得我们铭记。只有铭记历史,我们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 帅仕高的故事,就像大渡河的水,永远流淌在我们的心中。他的经历,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更加坚定地走好每一步。在我们的心中,帅仕高不仅是一个名字,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
1952年,在大凉山地区,解放军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剿匪行动。由于当地居民的语言
自由的吹海风
2024-12-27 10:47:07
0
阅读: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