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亚达的两个面相
博伦谈文学
2025-01-10 16:50:55
袁哲生的《倪亚达》是一套适合全年龄段的书,是儿童的视角所写作而成。《倪亚达》系列中的《倪亚达》、《倪亚达脸红了》和《倪亚达fun暑假》皆是以日记体的方式呈现,《倪亚达黑白切》则是倪亚达读书心得。这套书适合孩子阅读,也适合成年人阅读,与后浪之前出版的袁哲生作品《送行》、《猴子·罗汉池》、《秀才的手表》和《寂寞的游戏》的作品相比,这四本小书要好读多,直白,乐观,让人读起来很开心。当然刚开始读这套小书的时候,我也惊诧于袁哲生在写作不同作品的差异,读完这四本小书之后,我脑子里袁哲生的形象更丰满立体了,让我看到了倪亚达的两个面相,也是袁哲生的两个面相。
倪亚达的“颠”
这套书里的主人公是一位小学生五年级的小男孩倪亚达,整套书都是以他的视角去观察记录他生活的社会和世界,在他的眼中(笔下),他的家人和他的同学都是不那么正常的人(当然这是在我们成人价值观下所做的判断),用我十岁女儿的话来说:“这套书里的人都很’颠‘,有意思,这一点儿我很喜欢。”这恰恰反映出袁哲生不只是单纯采用了孩童视角,也运用了孩童的想法、思考逻辑与价值观,他(袁哲生)写到了孩子的心里,这也让这套作品读起来很轻松有趣。这同样是袁哲生写作叙事的最大特色之一,“少年/孩童”的叙事角度占有很大的比例。孩子/少年的视角,直接反映出未成年人与成人间的价值观的差异,观察世界的角度的差异等等。袁哲生自己就谈到”小说中用小孩的观点有一个适当的距离,不似以成人眼光来看,不是太多介入,便是显得容易有偏见。”在这类作品中作者的音量被降低和掩飾,躲藏在一個未成年敘事者的身后,小说的语言就可以采用更简明直敘的语气发展。
倪亚达的“内向”
这套书其中三本都是采用了日记的体裁,直接记录了倪亚达的心声,我们也可以看到倪亚达不是一个外向张扬的孩子,这也是袁哲生的个人特点,也是他的写作特点。20世纪80年代末,台湾一批作家尝回归心灵与文学性,将外部世界转化为“内在风景”,表现人的存在危机——作家、学者黄锦树命名其为“内向世代”。袁哲生就是内向世代作家代表之一。内向世代”的作家敏感而脆弱地看向自身、世界,这样抽离的观察,让袁哲生可以写出如此之“颠”的《倪亚达》系列,但是这种“内向”最终往往发展到向内崩塌, 你能想象刚刚写完如此欢乐的《倪亚达》系列的袁哲生选择在39岁时,在外人看来家庭幸福、事业成功的情况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