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圣人不会得病

斯威国学 2024-08-24 12:16:35
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我们先来了解本章的字面意思。 知不知,尚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尚的本义为上,这句话有几种理解,一种是一个人知道自己有所不知道,这个人就已经处于上德的状态了。另一种是知道却不自以为知道,这个人就已经处于上德状态了。不知知,病也。不知道的却自以为自己知道,这个人的思想是处于病的状态。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人之所以害怕生病,是因为生病很痛苦,所以要尽可能的不让自己生病。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圣人作为思想的引领者能做到不病,是因为害怕思想生病,所以圣人尽可能的保持思想处于不病的状态。正因为他关注自己的思想,不让思想生病,所以,他不会生病。 了解完字面意思,我们来深入探讨本章《道德经》有哪些深意,能给到我们哪些启示,提升我们哪些方面的认知,以及哪些方面可以让我们在实践中去运用。 本章讲到圣人不病,人们普遍理解是圣人思想上不生病,实际上,古代圣人不仅思想不会生病,身体也不易得病,圣人不仅不得病,活到百岁,仍然思维灵敏,体力不衰。 《黄帝内经》中将人分为四级,真人、至人、圣人、贤人。上古的真人是养生修养最高的一种人,真人的寿命与天地相当,真正的不死之身。真人嘛,一般人达不到。其次是至人,至人比真人次一些,寿命也很长,身体强健。然后就是圣人和贤人,这两种人寿命也能达到百岁。传说中有活到八百岁的彭祖,有两百多岁的张三丰,有一百多岁的姜子牙,至于老子,有人说活了一百多岁,有人说活了二百多岁。 古人寻求长生不死之术,最著名的莫过于秦始皇,秦始皇统治后期,动用巨大的人力物力寻找不死之药,希望成为长生不老的神仙。然而,秦始皇49岁便病死在巡游的路上,连古之贤人一半的寿命都没有达到,更别提达到真人长生不死的状态,属于夭折。为什么秦始皇那么努力都没有长生不死,甚至只活半百就挂了呢?古代那么多皇帝,吃穿养生各方面都是最好的,为什么很少有长寿且无疾而终的? 走错了方向。 吃灵丹妙药、求神拜佛,都是向外求,而圣人是向内求。林黛玉经常哭哭啼啼,吃多少大补丸也补不了她的抑郁。一个怒气冲天的人拜多少尊佛都无法让自己平静下来。圣人向内求,怎么求?提升自己的认知。 关于认知这部分,在前面章节中已经讲过,人的认知有四个阶段,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从第一个阶段的不知道到第四阶段的不知道,认知已经上升了一大台阶。 比如说,你在没有听说过英语之前,对英语一无所知,这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阶段,当你接触到说英语的人,你发现,自己原来听不懂、不会说英语,于是你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你逐渐熟练掌握英语,你知道自己知道了部分英语,当你跟老外交流的时候能够脱口而出,就跟母语一样轻松,你已经来到了第四个阶段,不知道自己知道。 我们每个人的认知都是这样通过学习一圈圈不断扩大。然而,无论我们学了多少,总有我们认知不到的地方。所以,庄子讲,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学习,是学不完的,讲一件事,也是讲不全的。 老子在第一章第一句话就警醒人们,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唯有圣人对这个世界有充分的认知:一个人认知到的只是一部分,只是全部当中可能的那一部分,有可名的那一部分,还有一部分并不知道。有这样的认识,就是全面的,就是上德。 普通人,甚至包括一些君王是什么状态?明明自己在某些事情上很无知,却认为自己什么都知道。这种认知不全面,却认为认知很全面的状态,是病。 这里你可能会问,提升认知,到底提升到什么地步? 道是客观世界,所以,认知要提升到准确掌握自然规律的程度。老子讲,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人有两种病,一种是身体上的疾病,一种是思维上的疾病。圣人不生病,不仅仅指的是身体上,思想上也不会生病。这两种病都归结到认知。一个人对自然规律掌握得越精准,认知水平越高,认知水平越高,越不容易生病。人们生病,其原因是对自然规律的认知不清,然而,几乎没有人认为自己的认知不准确,多数人处于不知知,病的状态。 人会生病除了客观原因,比如环境污染,多数时候是因为认知不到做一些逆自然规律的事情会让自己得病甚至死亡。不少有成就的人,早早的离开了人间,你去观察,多半都是和逆势而为有关。他们不在乎自己是不是遵循自然规律,自己感觉行就行。然而,这怎么可能呢!人一定是生活在自然中,当然就不可能跳出自然规律的范围。这一点,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 现代人由于过量运动心肺功能衰减,或者长期熬夜,年纪轻轻就猝死的案例很多。有很多人为了身体健康而锻炼身体,但是早上起床困难,就在晚上健身,跑跑步、撸撸铁,练练瑜伽。练完之后,大汗淋漓。然而,这是逆自然规律的。古人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们运动本应该跟着太阳走。 太阳初升的时候,我们的阳气往外浮走。日中的时候,阳气最足,我们身体的阳气也达到最足。正午的时候阳气最足,所以,我们很少在正午的时候生病感冒。有的人夏天很热,睡在青石板上,正午的时候感觉很凉快,但是睡到太阳快落的时候,醒了,就会感觉到头晕眼花,为什么?因为太阳落山的时候,阳气薄弱了。 在古代,太阳落山了,人们就会回家关门。我们人的身体也这样。太阳落山的时候,我们的阳气内敛,身上的气孔就会关闭,这个时候外邪理论上就进不来了。因为我们的房子是保温的,我们的毛孔又是关闭的,肌肉保温,外面的风寒进不来。但是现在的人晚上九、十点还在健身,大量出汗,毛孔又打开了。汗出当风,汗出来,风一吹很容易外邪进入,然后生病。 思维上的生病也是相同的。身体上生病,人是容易意识到,思维上生病,很少有人认知到。因为我们不能怀疑自己的认知是有偏差的,明知道有偏差,还要这样去发生行为,这是痛苦的来源。 比如说吧,现代人上学恐惧,就医恐惧,生孩子恐惧,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些都是不正常的恐惧,可是我们有多少人会认为这是不正常的?相反,会认为这样的状态很正常。爱家爱国本是正常的,但是就有一些公知、恨国党,给爱国人士泼脏水,盯着国家的缺点不断放大,中国这不行,那不行,西方这行,那行,什么都行。别人也说不得他们,因为他们的认知已经钻在这里出不来了。 很多人我行我素,以为整个世界都要围着自己转,不断地用不合理的信念来麻痹自己,把偏执当成是必须和必然。这一切都导致人们的思想越来越远离自然规律,甚至有了一种人现在就可以改造自然的错觉。当人们越来越负面的时候,给了让思维生病的虚邪贼风可趁之机,别人一句话、一个眼神都能让他们破防,别人一句恭维的话都能让他们喜笑颜开。他们不会想这个人说这句话的目标是什么,这样说能得到什么,被别人左右而不不知。 圣人不一样,圣人不会生病,活到百岁而动作不衰,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认知很清楚,不被情绪困扰,遵循自然规律行事。 咱们中国人在认识自然、总结自然规律的过程中,总结出了中华文化的核心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古人用阴阳、五行思考和活动,诸子百家,无论是道家还是儒家,都离不开阴阳、五行这两个概念。前面讲过不少,这里就不赘述。然而,阴阳、五行还不足以指导普通人的活动。我们智慧的古人继续细分,古人认为,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一年共为二十四个节气。春夏秋冬这四季,生长收藏,每一季有六个节气,不停地变化。人们顺着节气走,自然就会得到好的反馈,逆节气走,就会得到不好的反馈。 用歧伯的话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知于数术,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帮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我们现代人身处盛世,寿命在不断提升,但是仍与远古之人的状态相差甚远,平均寿命七八十岁而已,老了还容易得老年痴呆,完全没有生活质量。《黄帝内经》中有几句真诀能让我们的正气稳固,牢记心中,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2 阅读:94

斯威国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