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冲突至今,更佩服毛主席的2句话,“假好人”必须挡在国门外

乐蓉评历史 2023-10-14 07:29:01

在10月8日的联合国大会上,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高举着一幅绿白两色的硬纸板地图,向全世界的外交官们发出了直击人心的一问:

“以色列领土的边界在哪里?”

现场鸦雀无声。

这张地图标注得并不复杂,却通过最简单的颜色填涂变化,显示出自1946年来以色列侵占巴勒斯坦领土的四个阶段。这是触目惊心的70多年,更是农夫与蛇这则寓言照进现实的血色教训。

1946年,犹太人的难民船来到了巴勒斯坦的港口,船上的难民高举横幅,对当地的阿拉伯人写到:

“德国人摧毁了我们的家园,请你们不要摧毁我们的希望。”

而时至今日,在这场致力于解决巴以冲突的世界性会议上,却唯独没有巴勒斯坦人的身影,多么讽刺。正如埃尔多安最后留下的那句话:

“巴勒斯坦土地面积不断缩小,那些领土都将属于以色列。但以色列对此满足吗?不,以色列仍然愿意接管剩余的土地。”

从历史上讲,巴勒斯坦地区原来是犹太人的家园,但在公元前1世纪,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绝大部分的犹太人被驱逐出境,被迫开始长达千年的流浪生活。而等到他们再度回归的时候,这里已经成为了阿拉伯人的定居地。

几个世纪的沧海桑田,阿拉伯人在这片“被遗弃的土地”上繁衍生息,让巴勒斯坦地区迎来了新的繁荣,从法理上讲,他们就是理所应当的主人。但为了给饱受苦难的犹太人留下一片安身立命的生存之地,1947年联合国最终通过决议,在巴勒斯坦的领土上分别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

虽说是不太情愿,但阿拉伯人最终还是接纳了犹太人。但这份大度,最终带来的却是灾难。

5次中东战争,以色列不断通过武力鲸吞巴勒斯坦的领土,而每天占领一条街、一个商铺,几十年如一日,这种毫不讲理的蚕食更是让巴勒斯坦人民备受苦难。

当年联合国将2.7万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领土一分为二,其中的1.5万平方公里土地划归给犹太人,而如今以色列的实际控制领土面积却高达2.5万平方公里。

这不是鸠占鹊巢,而是赤裸裸的侵略。

这种明争暗抢联合国看不见吗?但每当巴勒斯坦人民将控诉提交到安理会,都会被美国一票否决。五常的一票否决权,美国一共用过86次,其中50多次都是为了否决涉及以色列的决议。

犹太人在美国社会的影响力巨大,有十足的话语权,而以色列更是美国在中东的利益代言人。在霸权主义国家的撑腰下,公平正义只是一纸空谈。全世界都在呐喊让和平重返中东,只有美国将航母开到了以色列的港口。

巴以冲突是世仇,更是霸权时代下利益勾结的必然,巴勒斯坦收回故土的愿望,恐怕永远难以实现。

犹太人是精明的种族,他们最擅长的就是通过交换利益来发展自己的生存条件。如今的巴以冲突,也自然会让人联想起当年臭名昭著的“河豚计划”。

同样是在1938年,就在犹太人重新返回巴勒斯坦的同时,他们也与侵华日军达成了一项协议:由美国的犹太财团提供巨额资金,日本则负责在哈尔滨等地推行犹太人留居地,乃至在中国东北建立一个犹太国家。

这项计划最终设想的犹太移民人数,竟高达60万人。

不过讽刺的事,因为战争的需要,日本最终还是选择倒向了作为轴心盟友的德国,而作为德国死敌的犹太人自然被踢出局外,“河豚计划”也宣告破产。

当然,曾经想趁乱在中国“安身立命”的势力,也不只是日本人和犹太人,还有当时被称为我们“老大哥”的苏联。1958年的毛主席,同样面临着一场企图“鸠占鹊巢”的巨大陷阱,但这位智慧的长者,几乎只是凭着2句话就成功化解了一场危机。

一、“这是中国的意见,不是我个人的意见。”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选择师承苏联,也确实得到了老大哥的大力援助。但如果把当时的发展成就大部分都归功于苏联,那也完全没有道理。

因为这一切,都不是白来的。

苏联支援中国,原因有两点:

第一、 在当时的世界局势下,苏联需要一个强大的战略盟友来共同抗衡美国,并以此稳固自己在亚洲的地位。而这个盟友位置,只有军事实力突出的中国最适合。

第二、 正如此毛主席所形容的那样:苏联帮助中国,中国同样也在帮助苏联,这是相互的。志愿军抗美援朝是保家卫国的正义之战,却也在某种意义上帮苏联保住朝鲜这扇“东大门”,这是关乎苏联国运的大恩惠。

抗美援朝期间,苏联在军事领域做出了很多承诺,比如协助中国建设海空军种。但战争打完后,这些承诺却居然成为了大国的“要挟筹码”。

1957年,中国从苏联进口的三套“突浪型”中小功率长波电台安装完成,但随着潜艇部队的发展,迫切需要更大功率的长波电台,海军便与苏联有关方面联系,希望获得帮助。

按理说,苏联提供建设电台的图纸和技术是早已约定好的,交接过程并不复杂。但苏联却将此事一拖再拖,直到第二年才致函中国海军司令员肖劲光,并首次提出一个新的设想:由中苏双方共建长波电台。

同年,苏联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致函中国国防部部长彭德怀,提出合作建设长波电台的初步方案:

“在中国华南地区建设1000千瓦大功率长波发射电台和远程接收中心各一座,由苏联出资7000万,中方出资4000万,建好后双方共同使用。”

双方共同出资,电台建在中国境内,这似乎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中方的谈判代表团一开始也是认可这项提议的。但在最后审批的环节,毛主席却敏锐地看出了问题所在。

在苏联的提案中,提到了“双方共同使用”的问题,是“使用”而不是“借用”。这也意味着苏联出资出力,为了是取得这部中国长波电台的“所有权”。

长波电台是军事设施,甚至等同于领土性质。苏联人一旦拥有所有权,就可以光明正大地将它用于服务苏联海军,甚至是借口保护电台而派兵入境驻防,这就涉及到最根本的主权问题。这不是援助,而是苏联人精心设计的一场“鲜花陷阱”。

中国需要长波电台,但绝不是以出卖主权为代价。为此,毛主席在慎重考虑后,于6月7日正式答复苏方:

“长波电台可以照协议建设,钱一定由中国出,不能由苏方出,所有权是中国的,使用共同。”

在复电的最后,毛主席还特意加上了一句:

“这是中国的意见,不是我个人的意见”。

毛主席这一决策有多重要?从今天回头去看,1958年正是苏联第一艘核动力潜艇试航成功的时间。以苏联当时的通讯能力,根本无法保证与核潜艇进行长距离联络,这也意味着核潜艇一旦进行远洋航行,就无法接收到来自苏联本土的任何指令。

为了解决这一致命的难题,苏联海军经过反复研究讨论,最终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建设长波电台,具体的实施方案有两个:

一、在苏联本土建立一个超大功率的长波发射台,保证苏联海军在整个亚洲附近海域的联络。

二、在中国海南岛和印度各建立一个长波电台,分别承担苏联海军在南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通讯。

但这两个方案,都难以实现。首先是在苏联本土建设长波电台,不仅耗资巨大,而且以当时的技术条件,也无法保证潜艇远洋航行的通讯质量。其次是当时苏联与印度刚刚建交,两国的关系处于敏感试探时期,军事方面的合作根本难以进行。

苏联要解决核动力潜艇的指挥问题,唯一的答案就是中国。所以这项所谓要帮助中国建设长波电台的提案,实际上就是苏联为了自家核潜艇出海作战而布的一个局。如果不是毛主席最后关头力排众议,这项计划一旦实施,海南岛恐怕就会成为苏联的又一个“军事基地”、“军事前哨”。

二、“中国是独立的国家,不是苏联的附属。”

在长波电台事件碰壁之后,苏联仍不死心。仅仅一个月后,他们又在“协助中国海军建立潜艇部队”这项早已约定好的合作上耍起了心眼。

7月22日,苏联大使馆提前传出消息,说要传达苏联高层的一项秘密决议。晚上21点,苏联大使尤金受到了毛泽东的接见。

一见到毛主席,尤金就开门见山地说到:

“赫鲁晓夫和苏方高层决议,一致提出要在中国建立一个共同舰队。”

赫鲁晓夫提出要建设共同舰队,其实是基于两个目的:

第一、 打开一条通向东南太平洋的军事道路

当时的苏联虽然领土广袤,但东部没有暖港,缺乏一个良好的出海口,这几乎又是一个致命的问题。包括苏联太平洋舰队驻守的海参崴,正面都直接受到了日本的遏制。从太平洋东岸,到整个西伯利亚远东地区,都是苏联的军事软肋。

如果在中国沿海组建“共同舰队”,苏联海军就可以利用从中国北方旅顺、营口、青岛的港口,从北向南发展,一直到南海。如此漫长的海岸线,足够让整个东南太平洋都处于苏联海军的掌控之下。

第二、 再次为长波电台造势

中苏共同舰队一旦建成,就必须拥有一个隶属双方的指挥电台,那么长波电台的建设就顺理成章。

对于苏联来说,这是一箭双雕的妙计。而且赫鲁晓夫自信的认为,对于这样的条件,中国是没有理由拒绝的。毕竟当时中国的海军力量过于薄弱,缺船少炮,一个强大的“共同舰队”对于中国海军来说是从0到100的质变。

但作为苏联大使的尤金不会想到,听完翻译的话后,毛主席的脸色变得非常难看。沉默很久后,他直接质问尤金:

“要去搞合作,你们才帮忙,要是我们自己搞海军需要技术援助,你们就不帮忙是吧?”

毛主席看待问题从不是只顾眼前利益,而是着眼未来。“共同舰队”对于中国的国防力量来说确实是巨大的提升,但这也意味着苏联的舰队要浩浩荡荡开进中国领海,要靠泊中国海岸,飘扬着苏联海军旗帜的舰艇在中国领海犁浪驰骋。

这种情景,毛主席是断然不会接受的。如果说今天苏联的海军可以进入中国领海,那明天其他大国都会知道用钱和技术就可以砸开中国的大门,各国海军就会蜂拥而至。

中国近百年来被西方列强欺侮,在列强坚船利炮的攻击之下,丧权辱国的城下之约一签再签,领土一割再割,口岸开放一个又开放一个,外国租界一个又是一个地建立。这些教训,历历在目。

正因如此,毛主席再度回复尤金:

“中国是独立的国家,不是苏联的附属。海军舰队一定要搞,但是不要混在一起搞,你们搞你们的,我们搞我们的。我们总要有自己的舰队,当二把手不好办。”

最终,对于坚持要往中国派遣驻军组建共同舰队的尤金,毛主席罕见地发了火,并强硬地扔下了一句话:

“你们要中国的海岸线,好啊!我把中国一万公里的海岸线都给你们,我上井冈山去行吧!”

在得知谈判闹翻后,原本计划赴美访问的赫鲁晓夫最终决定改变行程,直接飞往北京再谈共同舰队的问题。

在会议开始后,赫鲁晓夫先是妥妥地赔上笑脸,极力解释苏联绝无侵犯意图,一切的误会都是尤金的转述有问题。不过接下话锋一转,赫鲁晓夫又开始旁敲侧击,说苏联还是愿意合建共同舰队,发扬大国风度,手把手地帮助中国海军发展。

面对赫鲁晓夫一堆冠冕堂皇的话,毛主席听着听着就站起来了,指着赫鲁晓夫的鼻子,大声质问到:

“赫鲁晓夫同志,说了大半天,你还没有切题。我问你什么叫共同舰队!什么叫共同舰队!”

赫鲁晓夫被这一问问得心里直发毛,赶忙解释到,共同就是共同研究的意思。但面对苏联人遮遮掩掩的解释,毛主席直接把话说开了:

“共同舰队是谁的舰队,是归你指挥,还是归我指挥。你的真正的意思,是不是想把我们沿海的地区统统拿过去,你拿过去好了。”

这句话,毫不留情地点破了苏联的“假好心”。共同舰队,谁来指挥?苏联人舍得交出指挥权吗?如果到了战时,一支驻扎在中国领土上的海军舰队不能由中国完全指挥,那么它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

所谓共同建设长波电台,联合舰队,根本谈不上援助,而是打着援助的幌子,以连蒙带骗的一场交易。而当时苏联的这种渗透是全方面的,包括指挥电台的架设、海军共同舰队,空军战机借用中方机场等等,不胜枚举。

苏联千方百计,想的就是将军队派到中国的国土上。而中国只要答应了其中的一件,就等于打开了一个巨大的口子,苏联就能够通过后续不断的利益诱导,全方面,深层次对中国进行苏化。

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短期来说对中国军力的提升是巨大的。但放长远来看,失去军队绝对的控制权和指挥权,遗患无穷。没有苏军的允许和参与,联合舰队就将陷入瘫痪,电台就无法使用。这就等于每次打仗前,我们还要先跟苏联谈判。

事实证明,毛主席的决策有多么远见卓识。自抗美援朝后,中国打了两场保家卫国的自卫反击战,一场是印度,另一场是越南,而这两家的背后,支持者都是苏联。试想如果当时中国的军队要与苏军混编,那这两场自卫还击还能打起来吗?最后,中国只能在谈判被迫选择妥协。

把实力强大的“假好人”迎进国门之内,谁能担保有一天他不会漏出豺狼的獠牙。中国选择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坚决抵御住苏联种种“入境”的条件,可以说付出了巨大的勇气。但也正是毛主席在关键的时刻抉择,避免中国走向一条类似于巴勒斯坦的道路。

和平,从来都不是别人施舍的,而是无数英雄伟人用信念铸就的。

0 阅读:0

乐蓉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