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日寇轮番侮辱了女战士成本华,随后将她押送到了刑场。行刑前,日军拍下合影,没想到这张照片却成了铁证之一。 1945年深秋,日本投降后的第三个月。在东京近郊的一间农舍里,年迈的山下弘一翻开了他珍藏多年的一个旧皮箱。箱子里静静地躺着一张泛黄的照片,照片上是一位年轻的中国女子。这张照片拍摄于1938年的安徽和县,而拍下这张照片的,正是当时担任战地记者的山下弘一本人。 照片中的女子穿着一身素净的布衣,面容清秀但略显憔悴,她双手交叉抱在胸前,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最引人注目的,是她嘴角挂着的那抹令人难忘的微笑。这个微笑既不是在表达快乐,也不是在示弱,而是一种充满蔑视和不屈的神情。这张照片拍摄于这位女子被处决的前一刻,她就是著名的抗日女英雄成本华。 山下弘一将这张照片供奉在自己的卧室里已经整整七年。在这七年中,成本华临死前的那个微笑始终萦绕在他的脑海里。战争结束后,这位曾经的战地记者每天都要在这张照片前默坐良久。他说这是一种忏悔,但更像是一种无法摆脱的心理折磨。那个年轻女子坚毅的眼神和嘲讽的微笑,成了他余生最大的梦魇。 这张照片的拍摄过程,是一段令人震撼的历史瞬间。当时在和县大西门外的刑场上,成本华在被押赴刑场前,主动要求解开绳索,整理了一下被折磨得有些凌乱的头发。她没有流露出丝毫的惧色,反而要求战地记者为她拍下最后的影像。这个举动让在场的日军都感到不寒而栗。 就这样,一张原本用来记录处决场景的照片,阴差阳错地成为了控诉侵略者的铁证。照片背后的故事,还要从1938年那个春天说起,那时的和县,正处于战火纷飞之中...... 成本华出生在安徽和县历阳镇大西门外的高巷村,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她的家族有着显赫的历史,其始祖是在明朝时期声名显赫的"武德将军"。这样的家庭背景,为成本华日后的革命生涯埋下了重要的种子。 从小,成本华就展现出与众不同的性格特征。在那个女子很少接受正规教育的年代,她有幸参加了童子军,接受了严格的军事化训练。这段经历让她养成了刚强勇敢的性格,也培养了她服务人民的意识。在村里,每当看到穷苦农民受到欺压,她总是挺身而出,仗义执言。她的豪爽性格和路见不平的行事作风,很快在当地传为佳话。 1937年,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面对国家危难,成本华与无数热血青年一样,毅然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她积极参与当地的抗日活动,组织民众开展抵抗运动。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她结识了同样投身革命的刘志谊。两人因为共同的理想信念而相知相惜,很快结为夫妻。 婚后的成本华夫妇共同加入了和县自卫队。在自卫队中,他们承担着训练民兵、组织防卫的重要任务。成本华虽然是个女子,但她的勇敢和指挥才能并不输给男子。她经常带领战士们进行军事训练,教授基本的作战技能。 和县自卫队在当时的抗日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不仅要保护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还要打击敌人的破坏活动。成本华和刘志谊夫妇在队伍中树立了榜样,带领大家与敌人周旋。他们采取灵活的游击战术,多次给予日军沉重打击。 然而,战争的残酷很快就降临到了这对革命伴侣身上。1938年4月,一支日军中队突然进犯和县。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军,和县自卫队虽然处于劣势,但依然决定组织抵抗。刘志谊率领一支敢死队,在城外与敌人展开激战。 这是一场极其惨烈的战斗。刘志谊带领的队伍虽然歼灭了二百多名敌军,但最终因寡不敌众,全部壮烈牺牲。成本华失去了最亲密的战友和人生伴侣,但她没有被悲痛击倒。相反,丈夫的牺牲更加坚定了她继续战斗的决心。 在此之后,成本华拒绝撤离,主动请缨担任游击队的指挥员。她继承了丈夫的遗志,带领着仅存的战士继续与敌人周旋。在她的带领下,游击队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多次重创敌军。这支以女子为指挥官的游击队,很快在当地打出了威名,成为日军的心腹大患。
1938年,日寇轮番侮辱了女战士成本华,随后将她押送到了刑场。行刑前,日军拍下合
历史有小狼
2025-02-27 18:40:36
0
阅读:36
游客71613
英雄[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