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林黛玉给人的刻板印象是身体不好,一天到晚生病,但是其实你仔细去看一下,林黛玉

西门大妈啊 2025-02-28 11:21:17

虽然林黛玉给人的刻板印象是身体不好,一天到晚生病,但是其实你仔细去看一下,林黛玉刚进贾府的时候其实身体并不算很差,甚至可以说是一天一天好起来了。因为林如海去世的时候,林黛玉经历大悲大痛,又舟车劳顿去奔丧,还要处理家族的遗产和事务,如此劳累的情况下,也没有累病,这足可以说明林黛玉的身体其实是还可以的,至少没有动不动生病。

林黛玉进贾府的时候,其实大家都认为她是“不足之症”,也就是身体发育不足导致的体弱。林黛玉说自己吃的是“人参养荣丸”,贾母说自己配药的时候顺便就配了,可见林黛玉进贾府之后长期吃的都是这个人参养荣丸。吃了一段时间后,身体越来越好了。

而后来王夫人问林黛玉吃鲍太医的药如何,林黛玉说效果一般,老太太还让吃王太医的药,说明林黛玉一直吃的是王太医的药,后来才短暂换了鲍太医的药。这位王太医的医术如何呢?

贾母见他(王太医)穿著六品服色,便知御医了,也便含笑问:“供奉好?”因问贾珍:“这位供奉贵姓?”贾珍等忙回:“姓王”。贾母道:“当日太医院正堂有个王君效,好脉息。”王太医忙躬身低头,含笑回说:“那是晚生家叔祖。”贾母听了,笑道:“原来这样,也是世交了。”

这说明王太医是正经太医院六品太医,而且世代行医,属于医学世家。而王太医诊断后,说贾母只是偶感风寒,药也爱吃不吃,自然会好。后面凤姐让他给巧姐诊治,他也是这个思路,小孩子吃撑了,稍微饿一饿,辅助一点丸药就好了。感觉这个王太医是比较喜欢顺势自然的诊疗思路的,按照今天的话说是让病人尽量自愈,不强求用药物把症状压下去。对于“不足之症”的黛玉感觉是刚好对症。

除了黛玉,这位王太医还给晴雯和袭人分别看过病。袭人是被踢了一脚之后吐血,王太医来诊治一番,后面就完全没事了。而晴雯生病的时候,太医院先派来的胡太医下了很重的药,宝玉看了觉得不妥,又换了王太医,药性温和,贾宝玉才满意,认为是“这才是女孩儿们的药,虽然疏散,也不可太过”。晴雯吃了王太医的药之后,发了点汗。第二天王太医来了之后,又“加减汤剂”,说明他开药很是斟酌,非常小心。

而晴雯熬了一夜补雀金裘后,一下子病就重了。王太医来了一语道出问题:

王太医来了,诊了脉,疑惑说道:“昨日已好了些,今日如何反虚浮微缩起来,敢是吃多了饮食?不然就是劳了神思。外感却倒清了,这汗后失于调养,非同小可。”一面说,一面出去开了药方进来。宝玉看时,已将疏散驱邪诸药减去了,倒添了茯苓、地黄、当归等益神养血之剂。

这些都足以说明,王太医的医术值得信任,林黛玉刚进贾府的时候,也在他的调养下慢慢好起来了,都能出远门了。

那么为啥后面我们感觉林黛玉身体那么差呢?原因就在这个“人参养荣丸”上。刚开始贾府富贵,秦可卿生病的时候,凤姐就说,别说一天二两人参,二斤人参都不在话下,说明这时候人参对贾府来说根本就不是个稀罕玩意。但是到了七十七回,凤姐生病开的是“调经养荣丸”,需要用“上等人参二两”配药,此时贾府已经根本找不出来二两上等人参了。

贾母手里倒是有一大包手指头粗细的,但是都“成了朽糟烂木”,没有了药效,约等于树皮了。最后还是宝钗出面,让自己家的铺子走内部路线去参行买好人参。

讽刺的是,之前凤姐毒设相思局后,贾瑞病重,来找贾府要的,也是二两人参。王夫人命凤姐送过去,当时凤姐的反应是这样的:

凤姐回说:“前儿新近都替老太太配了药,那整的太太又说留着送杨提督的太太配药,偏生昨儿我已送了去了。”王夫人道:“就是咱们这边没了,你打发个人往你婆婆那边问问,或是你珍大哥哥那府里再寻些来,凑着给人家。吃好了,救人一命,也是你的好处。”凤姐听了,也不遣人去寻,只得将些渣末泡须凑了几钱,命人送去,只说:“太太送来的,再也没了。”然后回王夫人,只说:“都寻了来,共凑了有二两送去。”

到了如今,轮到自己要寻二两上等人参配药,却也没办法了,真是世道轮回啊...

扯远了继续说林黛玉。宝钗对于她的药方是这样说的:

宝钗道:“昨儿我看你那药方上,人参肉桂觉得太多了。虽说益气补神,也不宜太热。

这时候给黛玉看病的还是王太医,这个往死里补的药方,显然不符合王太医一贯的自然派疗法。那么为啥王太医会这样开药方呢?

排除阴谋论,我觉得最直接的可能性就是,王太医发现以往给黛玉吃二两人参不行,那就加药,吃四两!总能见效吧?

这个思路不能说有错,然而王太医和林黛玉乃至贾母王夫人可能都没想到:

林黛玉吃的人参养荣丸里面的人参,全是“朽糟烂木”了,这样的人参,就是当饭吃,身体也好不了呀....

0 阅读:0
西门大妈啊

西门大妈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