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何以文明?”
横亘在中华大地上的“万里长城”就是最好的回答!长城作为中华文化的标志性符号,既是中国人的精神瑰宝,也是世界闻名的文化遗产。
总书记曾指出,“当今世界,人们提起中国,就会想起万里长城;提起中华文明,也会想起万里长城。长城、长江、黄河等都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
2019年7月24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重磅出台,计划整合长城沿线的文物和文化资源,打造“核心点段、廊道牵引、连片整合、整体展示”的总格局,建设保护、展示、融合、利用长城的功能区分,实现长城保护性传承,研究性发掘,文旅深度融合,着力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文明。
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大力建设之际,央视制作播出六集纪录片《长城之歌》,从人类文明史的角度,从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高度,重新认识、瞻仰、感受和思考长城。
《长城之歌》历时270多个工作日,行程七万余公里,拍摄范围覆盖长城沿线15个省市区,它用“奇迹” “生存” “秩序” “交融” “脊梁” “永续”六个相关联又逐级递进的主题,为我们找寻隐藏在历史长河的文明密码,探求中国人的精神脊梁,带领我们领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沿线的壮阔美景。
#01新时代新维度历史长河中的古老关城再度焕发新生它生于春秋,延展于秦汉,历经近20个朝代,跨越2700年,总长超过21000千米,穿越沙漠、戈壁、草原,耸立于崇山峻岭,直至与大海交融。
1987年长城入选世界文化遗产,被评价为:长城是世界上最大的军事设施,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农牧文明之间的对峙、碰撞与融合,是历史不断反复出现的主旋律。在绵延2700多年古老文明中,这是关于生存的故事,长城就是这个故事的舞台。
长城曾阻挡游牧民南下的马蹄,也曾在战火和岁月中支离破碎,它一次次坍塌,又一次次重新屹立。它是农耕文明为了生存而迸发出的惊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它是中华文明不屈精神的脊梁。
#02新思想新创造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不断启迪智慧2023年,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可以说,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在长城这一载体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长城依据天险、横亘北方,分隔着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它不仅是中华文明的军事防御体系,也是古代中国人对边疆地区民族、文化治理的智慧,它是平衡两种文明秩序的纽带。
2000多年前,汉武帝连续多次发动战争,将匈奴驱逐至漠北,修筑长城守护着汉帝国的安宁,维护丝绸之路的畅通。
长城具有着非凡的历史意义,护佑着亿兆苍生,保护着万世和平,也孕育着繁荣昌盛。
长城不是一道隔绝的屏障,它凝结着中华民族同存同荣的理想,见证着一代代志士前赴后继的拼搏。
长城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促使了中国古代汉族和十几个少数民族进行了广泛的融合,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中华民族最终水乳交融。
#03新精神新命运人类命运中的璀璨文明再度提出未来两千多年来,长城以其所蕴含的家国情怀,被无数文人赋予了特殊的使命。
在国破家亡的危难时刻,长城更是以“砖石之躯”引领中华为儿女筑起“血肉长城”,“一寸山河一寸血”,《长城谣》至今传唱,“新的长城”被写进国歌,长城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
2022年2月4日,北京时间晚上八点整,长城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这条蜿蜒巨龙托举起中国人的光荣与梦想,连接着世界人民共同的理想与命运。
长城,这座历经风霜、饱含民族精气神的巨大建筑,在新时代正以新的气象,展现在全世界人民面前,它将孕育出新的精神,开拓出新的命运,指引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
长城,代表着人类文明的奇迹,隐含着中华民族文明的密码,孕育着中国人的精神史诗。
长城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世界和平的象征,全人类都将从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得到长远的益处。
“因为长城,所以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