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白话译文) 刘懆用隶书书写的巴郡太守繁敏碑。碑文中记载:"石工刘盛的儿子刘懆负责书写碑文,刘盛亲自镌刻石碑,而他的儿子刘懆则完成了最后的修饰工序。" (翻译解析) 1. "石工刘盛息懆书者": - "息"指子女,"懆"为刘盛之子名 - 译为"石工刘盛的儿子刘懆负责书写碑文" 1. "刘刻其石": - 省略主语"刘盛" - 译为"刘盛亲自镌刻石碑" 1. "厥子落芛也": - "厥子"指刘盛之子刘懆 - "落芛"通"落艸",本指植物发芽,此处引申为完成最后的雕刻工序 - 译为"而他的儿子刘懆则完成了最后的修饰工序" (补充说明) 这段文字记载了汉代碑刻制作的分工: - 书丹者:刘懆(子辈) - 镌刻者:刘盛(父辈) - 修饰者:刘懆(子辈) 体现了汉代石刻技艺的家族传承特点。"落芛"作为雕刻术语,反映了汉代工匠对工艺细节的重视,指用工具对石刻表面进行最后的修整打磨,使文字更加清晰规整。 在古汉语中,"息"字表示子女的用法主要源于其引申义,具体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解析: 一、字源本义与引申 《说文解字》注:"息,喘也。从心从自,自亦声。"本义为呼吸。因呼吸是生命延续的象征,引申为"繁殖、生长"义,如《周易·革卦》"水火相息"即取此义。子女作为生命的延续,故被称为"息"。 二、文献例证 1. 《战国策·赵策》:"老臣贱息舒祺,最少。"(触龙称自己的儿子为"贱息") 2. 《史记·高祖本纪》:"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息女"即亲生女儿) 3. 成语"休养生息"中"息"亦含繁衍后代之意 三、语法演变 1. 单字使用:"息"单独指子女(如"弱息"指幼弱子女) 2. 复合词:"子息"(《颜氏家训》"子息之多")、"息男"(《汉书·高帝纪》"其有爵者乞无爵者以为庶子,级乞一人。其无役事也,其庶子役其大夫月六日;其役事也,随而养之。"颜师古注:"息男,谓庶子也。") 3. 尊称变体:"令息"(对他人子女的尊称) 这种用法在汉代碑刻中尤为常见,如《史晨碑》"令长新息"即指县令的儿子。您提到的"石工刘盛息懆"正是这种用法的典型例证,体现了汉代工匠家族技艺传承的特点。
(以下为白话译文) 刘懆用隶书书写的巴郡太守繁敏碑。碑文中记载:"石工刘盛的
书竹随心过去
2025-03-25 09:27:2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