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棉鞋——科技考古:纤维材料分析
坚持走路
2025-03-30 15:01:28
【棉鞋】
明代
山东寿光侯镇出土
山东大学室内考古发掘实验室暂存
2019年7月寿光市侯镇鲁丽居委会施工现场清理出一座明代三合土结构椁室墓,系原侯镇三村方氏祖茔。
该祖茔出土棺木四个,其中一口棺木带有“明故显考方二公之柩”字样。棺内遗体尚存,未完全腐化,衣物纹理清晰可见。
为获取更全面的信息,将该木棺遗存整体搬迁至我校室内考古实验室进行室内提取与保护。
出土棉织物共四件套,分别为棉袍、棉裤、棉袜与棉鞋。
在埋藏环境中,棉裤与棉袜基本被宽大的棉袍包裹在内,因此经过初步提取清理后依然保持了较好的状态,可以基本复原其原始形态。
棉袍内部夹絮的棉花遇水成团,与表面织物结合在一起难以分离,无法复原其形态。
[一R] 棉袍:推测结构分三层,表层和里层的棉布之间絮有棉花,可见少量棉籽,在棉絮之间还发现了一枚铜钱。
[二R] 棉裤:整体呈黄色,结构分三层,表层和里层的棉布之间絮有棉花,可见少量棉籽,表面无纹饰,腰部有棉布系带。
[三R] 棉袜:整体呈黄色,棉袜由两片袜筒和一片袜底组成,袜筒结构分三层,表层和里层的棉布之间絮有棉花,可见少量棉籽,表面无纹饰。袜底亦夹絮棉花。棉袜上半部分较为完整,下半部分缺损较多。其中一只具有系带。
[四R] 棉鞋:为平头方口棉鞋,鞋口边缘和鞋头部分都用丝线做锁边处理。鞋身部位完全由棉布缝纫。鞋底较厚,两侧为棉布,断裂处露出未经纺织的黄麻纤维。
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ITR)和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等确认了以上三种纤维的存在。
【科技考古:纤维材料分析】
在科技考古纺织工艺研究中,科技手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常用的科技手段包括纤维材料分析、纤维形态观察等。
为了研究纺织品中使用的染色剂,可以运用科技考古技术中的色谱分析技术。通过色谱分析,可以对纺织品中存在的染料进行鉴定和分析。
[一R] 纤维材料分析是用纤维分析仪器对古代纺织品使用的纤维材料进行鉴定和分析,这项研究主要是为了确定纺织品中所含纤维的成分、类型和形态。
在纤维材料分析过程中,常使用显微镜观察和化学分析等方法。显微镜通过放大纤维样本,观察纤维的结构特征、形态和纤维间的纺织结构,从而判断纤维类型。
[二R] 此外,化学分析也是纤维材料分析中常用的手段之一。例如,红外光谱仪可通过对纤维样本进行光谱分析,识别出染色剂的种类和使用技术,揭示纺织品的染色工艺和文化背景。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