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孙权吕蒙的角度襄樊之战的背刺原因是什么?刘备没起到盟友作用

雁芙说历史 2023-12-20 06:05:02

孙权之所以在襄樊之战背刺刘备,是因为东吴的基本战略发生了根本转变,而且,夺取荆州是东吴新战略中的核心目标之一。

周瑜、鲁肃时代,东吴的战略目标是“实现江东帝业”。

吕蒙时代,东吴的基本战略是“全据长江,保据江东”。

东吴的三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都在特定的时间对东吴的基本战略做出了自己的规划,并且得到了孙权的认可。

值得注意的是,这三个人中,周瑜、鲁肃两人为东吴设计的战略规划,最终的目标是一致的,只不过实现的方式不同。

周瑜的战略主张

周瑜的主张是,东吴应该一边提防曹操,一边防着刘备坐大,并且在必要的时候要干掉刘备,然后举兵进攻川蜀,夺取益州,吞并在汉中的张鲁,再结好西北的马超。

等攻取川蜀和汉中之后,让孙权的堂兄孙瑜镇守汉中,周瑜本人则返回荆州,与孙权一起进攻襄阳,威逼中原,一举灭了曹操,完成天下一统,成就江东帝业。

是时刘璋为益州牧,外有张鲁寇侵,瑜乃诣京见权日:“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戚操,北方可图也。”权许之。——《三国志.周瑜传》

但是,这个主张,孙权只同意了一半。

为什么说只同意了一半呢?因为刘备成了一个变数。

赤壁之战结束后,刘备与孙权之间,关于荆州的归属权,其实存在利益分配不均的问题,因为赤壁之战实际上是周瑜指挥的,并且是以东吴水师为主力打赢的。

而刘备这边,虽然也出了力,但在史书上,关于赤壁之战,根本找不出刘备集团具体做过哪些功劳很大的事情,所以刘备方面在赤壁之战作用有限。

赤壁之战打完后,周瑜趁势率军围攻南郡,但久攻不下,整整打了一年多,刘备就是趁东吴围攻南郡,抽不开身的机会,率军往南抢地盘,一路上几乎没有遇到过像样的抵抗,刘备就夺取了荆南四郡。

战事结束后,虽然乱世当中,谁抢到地盘算谁的,无可厚非,但毕竟刘备和东吴是同盟,如今他趁周瑜在南郡血战时,一举占领荆南四郡,有点摘桃子的嫌疑,所以刘备心里也担心东吴方面的态度,会不会跟自己翻脸。

如果此时东吴要是想灭了刘备,攻取荆南四郡的话,是易如反掌的。

所以,为了试探东吴方面对此事的态度,也为了巩固孙刘联盟,刘备决定亲自到江东拜访孙权,面对面地解决问题。

当时刘备麾下包括诸葛亮在内的人都认为孙权方面可能会借机对刘备不利,因此反对刘备亲自去东吴,以免送羊入虎口。

但刘备最后还是决定亲自去一趟比较妥当,于是力排众议,亲自去了江东,这就有了后来刘备借荆州的事情。

这个时候,周瑜极力主张趁此机会将刘备软禁起来,将他安置在京口这个地方,给他建造豪宅,送给他美女财宝,让刘备玩物丧志,沉迷于娱乐活动中不可自拔。

刘备在江东玩物丧志之后,长期与关羽、张飞分离,荆州势必群龙无首,东吴再趁机将关羽、张飞分开,胁迫他们及其麾下部众为东吴攻伐作战。

此外,周瑜还表示,刘备是一个枭雄,荆州之地决不能给刘备,因为刘关张三人一旦聚在一起,又有了地盘的话,便如同蛟龙得云雨,终究不是池中之物。

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三国志.周瑜传》

但是,孙权考虑问题毕竟要从全局来看待,而且鲁肃也主张与刘备交好,最终还是好生接待了刘备,并未软禁他,并且就荆州归属权问题展开谈判。

至于攻取川蜀,吞并汉中这事儿,孙权同意了,并且让周瑜返回驻地江陵进行备战,准备择机进攻川蜀。

不幸的是,周瑜走到巴丘这个地方时,得了疾病,不治身亡。

临死前,周瑜向孙权上书,推荐鲁肃继任东吴大都督,并且还在提醒孙权一定要提防着刘备。

周瑜一死,进攻川蜀的计划也只能暂时搁置。

而刘备这个时候也开始和孙权就荆州归属权问题开始了谈判,刘备也想攻取川蜀,这是诸葛亮隆中对提出的既定战略。

要想夺取川蜀,以刘备现有的地盘是很难办的,因为进入川蜀的关键交通要道就是南郡、夷陵一线,这些地方正好被东吴占领。

所以刘备希望孙权能把这些地盘借给他。

鲁肃的战略主张

周瑜死后,孙权最倚重的是鲁肃,而鲁肃为东吴设计的战略规划就是结好刘备,共抗曹操。

鲁肃认为眼下曹操依然十分强大,东吴的地盘与曹操接壤,随时都要面临曹操的进攻,东边的江淮一线,西边的荆州一线,都是曹操进攻的重点,光靠东吴的力量是很难挡住的,而且东吴还要攻取川蜀,根本没有能力分兵作战。

不如将荆州借给刘备,让他在荆州顶着曹操的军事压力,东吴好寻找缓冲时间发育一下,顺便把川蜀打下来。

最后,在鲁肃的建议下,孙权同意了鲁肃的主张,将荆州借给了刘备。

但这也为日后孙刘反目埋下了伏笔。

值得注意的是,鲁肃为东吴设计的战略规划中,是前期一段时间内和刘备交好,让东吴有发育的时间,如果打败了曹操之后,孙刘之间是否还继续维持联盟关系就另当别论了。

鲁肃也是不愿看到刘备坐大的,但曹操对江东的威胁太大了,他只能两权相害取其轻。

在鲁肃的战略规划中,也是要攻取益州,吞并巴蜀,成就江东帝业的,只不过东吴被刘备给耍了。

当时南郡、夷陵一带都给了刘备,这里又是进入川蜀的必经通道,所以东吴要伐蜀就必须得看看刘备的态度。

站在孙权的角度,南郡、夷陵一带的地盘都是我借给你刘备的,如今我要借道攻取川蜀,你刘备没有理由阻挡。

于是孙权就派人到刘备那边试探了一下刘备的态度。

令孙权大感意外的是,刘备当场就给拒绝了,据《三国志.鲁肃传》中,刘备是这样回复的:

我刘备与益州的刘璋都是汉室皇族后裔,大家都在反对曹操的同一条战壕,如今刘璋得罪了大家,我感到十分不安,希望你能宽恕他,如果阁下一定要攻打刘璋,那我刘备披散头发归隐山林。

很明显,川蜀是刘备想要的地盘,自然不会容许东吴染指,因此刘备故意以刘璋是汉室宗亲,是反对曹操阵线的理由来搪塞孙权,并且言语之外也在暗示,如果孙权要打川蜀,他刘备是不答应的。

看到刘备如此态度,孙权和鲁肃虽然十分失望,非常不满,但顾及两家联盟关系,只能再度将攻取川蜀的计划搁置。

但《三国志.先主传》中又说,孙权派人找刘备,提议由孙刘双方共同出兵攻取川蜀,刘备答应了,但是后面一直找各种理由推脱。

所以说,即使是鲁肃担任大都督的时代,东吴的战略依然是攻取川蜀,成就帝业。

后来刘备自个儿进了川蜀时,孙权才意识到自己被刘备耍了。

当初我要打川蜀时,你刘备大义凛然地表示刘璋是汉室宗亲,不能打,如今却自己动手了,这不是把自己当猴耍吗?

愤怒至极的孙权听到消息后,当场破口大骂道:猾虏,乃敢挟诈!(好你个狡猾的东西,竟敢耍我!)

后备西图璋,留关羽守,权曰:“猾虏乃敢挟诈!”——《三国志.鲁肃传》

这是导致孙权后来第一次袭取荆州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刘备入川之后,孙权也不想让益州落入刘备之手,所以东吴也派了吕岱率领一支2000人规模的军队进入川蜀,诱击张鲁。

由此可见,当时刘备入川时,孙权也派兵去了,并且孙刘两家打出的旗号都是帮刘璋抵挡张鲁。

但是后来事情发生了转折,吕岱诱击张鲁没能成功,觉得事不可为,孙权于是召回了这支军队,吕岱回来的路上还亲眼见到刘备攻打益州时,损失惨重、部众离散的场景。

反正最终的结果就是刘备一人独吞了整个益州,东吴方面眼睁睁地看着刘备不断地壮大,实力越来越强,可这恰恰是东吴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这些都在心理上使得东吴方面十分不满,也是推动孙权背盟的原因之一。

不过最终促成孙权撕毁与刘备之间盟约的,是刘备攻打益州这几年里,东吴与曹操爆发的多起大战。

从建安十四年到建安二十一年(209-216年),东吴与曹操之间的交战记录是这样的:

建安十四年(208年),曹操一征孙权,爆发第一次合肥之战。

建安十七年(212年)10月,曹操二征孙权,爆发濡须口之战。

建安十九年(214年)5月,孙权还手反击,举兵攻破皖城,随即进攻合肥。

建安十九年(214年)7月,曹操亲率大军驰援合肥,7月,孙权被张辽击败。

建安二十年(215年)8月,孙权再攻合肥,遭遇逍遥津惨败。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10月,曹操四征孙权,率军进驻居巢,再出濡须口,孙权战败请降。

也就是说,从赤壁之战结束为起点,此后7年时间里,东吴和曹操竟然有6次大打出手,而且每次都是大规模会战。

无论是战役激烈度还是频率都是很高的!

这期间,曹操四征孙权,而孙权方面还手了两次,这也从侧面说明,孙权无暇顾及蜀中战事,因为他随时要面对曹操的进攻,哪儿有兵力再派去攻打川蜀。

反观刘备,这几年时间里,刘备先是稳住了荆州地盘,接着击败刘璋,夺取了益州。

当初,孙权之所以把荆州借给刘备的最核心目的是什么?

是希望让刘备在荆州帮东吴分担一部分曹操的军事压力,可到头来,曹操就没有对刘备大举用兵过,而是把主要矛头对准了孙权,四次大举进攻。

可以说,孙权扶持刘备这个盟友,用以分担曹操军事压力的目的,一点都没实现。

最后还是孙权自己独自承担了曹操的所有大规模军事进攻,而刘备却反过来获得了发育的机会,并且攻取了益州,实力大幅增强。

这使得孙权开始反思孙刘联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既然你刘备起不到帮东吴分担曹操军事压力的作用,那继续维持这种联盟还有什么意义?

在这种认识下,孙权在东线淮南战场打不过曹操,刘备也没起到作用,于是决定向曹操请降,试图与曹操和解。

另一边,孙权决定派吕蒙以武力夺取荆州。

吕蒙随后率军袭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闻讯,当即亲率5万大军出公安,同时命令关羽进驻益阳,试图以武力夺回荆州地盘。

但这个时候,曹操击败张鲁,攻取汉中,这里是蜀中门户,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刘备担心曹操会进一步南下攻益州,于是急忙与孙权讲和。

双方就荆州归属问题重新划分地盘,决定以湘水为界,长沙、江夏、桂阳三郡以东属于孙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属于刘备,刘备和孙权各占三郡。

就这样,双方互相妥协,达成了暂时的和平,之所以妥协,是因为主张继续维系孙刘联盟的鲁肃从中周旋。

不久之后,鲁肃病死,东吴大都督的位置由吕蒙继任。

吕蒙的战略主张

吕蒙在东吴战略方面的主张是,刘备不可靠,关羽更是虎狼,且反复无常,最关键的是,刘备占据荆州的上游,具有战略优势。

一旦刘备方面心怀不轨,如若顺江东下,挟上游之优势,攻打东吴,那么东吴就十分危险了。

所以,吕蒙认为,把荆州上游的战略安全交给刘备这样的人手里,是不可靠的。

卧榻之侧,也是不能容许他人酣睡的,更何况东吴的卧榻之侧,是关羽这只虎狼。

因此,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夺取刘备在荆州的地盘,东吴有了这块地盘,便可全据长江,获得完整的长江天堑防线,将战略安全掌握在自己手里。

至于孙权方面,7年中,与曹操的6次大型战役,让他明白了两个道理:

第一,东吴要想打败曹操,成就帝业,根本难于登天,何况如今天下已然三分,鼎足之势已成,成就帝业的机会渺茫。

第二,刘备这个盟友的存在,似乎对东吴没有太大意义,即使有了这个盟友,也不能帮东吴分担曹操的军事压力。

东吴还是要独自面对曹操的大军进攻,因为曹操压根不去打刘备,老是在淮南战线大规模用兵。

基于这些认识,无论是孙权也好,吕蒙也罢,此时他们君臣对于东吴的战略规划作出了一致的调整。

那就是成就帝业现在看来是暂时不可能了,但东吴并不安全,随时要面对曹操的进攻,刘备这个盟友又靠不住,怎么办?

唯一的办法就是夺取刘备的荆州,全据长江,以此与曹操抗衡。

这个时候,东吴的战略目标就从以前周瑜、鲁肃时代的“成就江东帝业”变成了现在的“全据长江,保据江东”。

说白了就是把荆州防线攥在自己手里,割据江东,与曹操抗衡。

这个战略上的转变,吕蒙上任之后,与孙权谈过一次,史书有记载,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具体就不翻译出来了,以下是史书原文,大家可以自己看。

蒙乃密陈计策曰:“令征虏守南郡,潘璋住白帝,蒋钦将游兵万人,循江上下,应敌所在,蒙为国家前据襄阳,如此,何忧于操,何赖于羽?且羽君臣,矜其诈力,所在反覆,不可以腹心待也。今羽所以未便东向者,以至尊圣明,蒙等尚存也。今不于强壮时图之,一旦僵仆,欲复陈力,其可得邪?”权深纳其策,又聊复与论取徐州意,蒙对曰:“今操远在河北,新破诸袁,抚集幽、冀,未暇东顾。徐土守兵,闻不足言,往自可克。然地势陆通,骁骑所骋,至尊今日得徐州,操后旬必来争,虽以七八万人守之,犹当怀忧。不如取羽,全据长江,形势益张。”权尤以此言为当。——《三国志.吕蒙传》

这里面,吕蒙的最后结论就是这句话:不如取羽,全据长江,形势益张。

此时,东吴君臣已经绝口不提成就江东帝业之事了,也不提北伐曹操,攻取中原了,只是想全据长江,战略目标已经变成了“全据长江,保据江东”。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孙权趁关羽围攻襄樊之际,与曹操暗通款曲,联手玩儿死了关羽,东吴顺利拿到了荆州上游地盘,实现了全据长江的既定目标。

所以,孙权、吕蒙之所以背刺关羽,其背后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东吴的基本战略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参考文献:《三国志》

注:本文图片来自电视剧《三国演义》、《新三国》视频截图。

0 阅读:44

雁芙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