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发展,很多国家想要和中国互免签证,大家也是十分欢迎,但是对于印度想要互免签证,网友却强烈拒绝。 2025年传出中印可能互免签证的消息,这事儿一出来,不像跟其他国家互免签证那样,大家普遍兴奋和期待。 这次网上主要的反应,带着一股子直接的拒绝,甚至有人用了个挺扎眼的词来形容,那就是“脏”。 这个评价听着有点糙,但也不是凭空冒出来的,背后是中国人对印度长久以来的印象。 说到印度的公共卫生,这些年一直是国际挺受关注的事情。 恒河水的卫生状况常被人诟病,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城市垃圾处理也是一大难题。 不少中国人早就习惯了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这么一对比难免会对印度的卫生状况有顾虑,这其实也是人之常情。 这种担心不光是个人喜好,更关乎大家的健康安全,毕竟真要互免签证,两国之间来往肯定更频繁,随之可能带来的,就是传染病传播风险增加。 这都是挺现实的问题,不过光用一个“脏”字来概括对互免签证的复杂情绪,肯定是不够全面的。 其实说起来这件事还得往回看看,或许就能明白现在这种网络舆论是从哪儿来的了。 时间倒回到2020年,那会儿中印边境局势紧张,两国关系也变得微妙起来,印度政府开始收紧对中国的政策,尤其是签证方面。 对中国企业界人士和技术工程师,限制严格,申请签证要准备的材料,多得让人头疼,审批时间又特别长,拒签率高得离谱。 有数据统计,那段时间中国工程师想去印度,签证被拒的比例一度飙升到九成。 这种近乎“一刀切”的签证政策,导致的苦果很快就来了,直接打在了印度经济的痛处,特别是他们一直想大力发展的制造业。 印度电子制造业长期以来特别依赖中国的技术支持和零部件供应。从工厂设备的安装调试,到生产线的技术指导,都少不了中国工程师的帮忙。 签证政策一收紧,直接导致很多中国技术人员去不了印度,结果不少工厂设备就闲置了,新的生产线也搞不起来。 那些接了国际订单的印度企业,因为生产受阻,没法按时交货,不光要赔违约金,更伤的是自己的国际信誉。 印度政府本来想通过限制中国来保护本国产业,结果有点像“自己挖坑自己跳”,卡了中国工程师的签证,也等于卡住了印度制造业发展的脖子。 从2020年到2024年印度限制中国经济的政策,真是一波接一波,除了签证,中国企业想去印度投资,也碰了不少钉子。 几乎所有来自中国的新投资项目,都得经过特别麻烦的审批,商业计划、资金来源、企业背景,每个环节都审查得细致又细致。 整个流程走下来,一年半载算快的,同时印度海关也开始“配合”,货物通关的时候,时不时来点意想不到的阻碍。 这些政策对外说是“保护本国经济”,实际上加速了印度经济下滑,还让找工作变得更难。 到了2024年印度制造业的问题已经藏不住了,电子制造行业尤其惨,印度政府内部也开始觉得压力巨大。 工商界和制造业的人,一直呼吁政府赶紧跟中国商量,想想办法解决技术支持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2024年底印度外交高官访问中国,态度明显软了下来,想跟中国恢复合作,紧接着2025年又对外发出了一系列缓和对华关系的信号。 其中就包括恢复中印直航航班,推动文化交流,还放开对中国公民的签证限制。 这一系列的政策调整,说是印度对中国态度突然变好了,不如说是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实在是撑不住了。 印度经济政策的这次调整,其实给他们自己,也给其他国家提了个醒:搞经济发展,更需要开放合作,不是靠封闭和对抗。 想通过限制打压来追求“经济独立”,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倒霉的还是自己。 但是目前来看,印度经济想完全回到疫情前的水平,估计还得要不少时间,而中国,也用事实证明了,在全球产业链中,咱们有多么不可替代。 再回到最初的互免签证话题,也需要琢磨在打开国门,促进人员交流的同时,怎样才能真正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消除认知上的差异,这也许比单纯的政策放松更重要,也更长远。 信源: 印度外长谈中印关系:冲突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观察者网 2025-03-28 中国驻印度使领馆:今年第一季度核发赴华签证超5万件 金融界 2025-03-20
随着经济发展,很多国家想要和中国互免签证,大家也是十分欢迎,但是对于印度想要互免
洋洋爱说史
2025-03-31 12:16:55
0
阅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