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4年,胡雪岩紧急发出电报,上面写着:左公,我顶不住了,你快救救我。但他却没

青史如烟啊 2025-04-01 10:59:25

1884年,胡雪岩紧急发出电报,上面写着:左公,我顶不住了,你快救救我。但他却没想到,这封电报被半路截胡,那人还咬牙切齿地说道:胡雪岩,这下你彻底没救了。 这天,阜康银行挤满了人,都是来提钱的,伙计实在招架不住,索性找来老板胡雪岩。 可不管胡雪岩怎么苦口婆心,这群人都坚持要把钱带走。 有人甚至还质问道:“胡老板这么推推搡搡,该不会是拿我们的钱去做什么不该做的事了吧?” 胡雪岩并非故意不给客人提钱,只是由于两个原因,阜康银行和他根本拿不出这笔钱。 第一,银行没钱。 这些客人都是胡雪岩的老主顾,从拥挤的人数看,证明阜康银行也不缺生意,那为什么银行会没钱呢? 这还要从胡雪岩的一笔贷款说起。 人尽皆知,胡雪岩是给左宗棠办事的,当年他为左宗棠筹集了80万军饷,而左宗棠则以道台府粮饷为担保,保证胡雪岩能按期还款。 而在这一年,这笔80万的借款到期了,但道台府的粮饷却迟迟没有下发,胡雪岩也四处找不到负责人邵友濂,远在京城的左宗棠更是指望不上。 外国人催债,主要找合同上的签字人,也就是胡雪岩,哪怕他是帮朝廷借的军款,现在也只能他一个人担责任。 没办法,他就从阜康银行里提钱,堵上了这个窟窿。 但这样一来,阜康银行就没钱了,这些客人也正是因此来闹事。 第二,胡雪岩没钱。 胡雪岩是红顶商人,手中自然不会缺钱,哪怕银行钱没了,他自己应该也是有钱的,可胡雪岩手上的确没什么钱,这到底是为什么? 表面上看,是生意场的事。 胡雪岩每年都会囤购大量生丝,然后自己控制价格,再卖给客户、商人、洋行等,这里面就能赚到很大收益。 然而有一年,胡雪岩却翻车了。 他如常囤生丝,有人也在囤生丝,还把生丝卖给了胡雪岩的客户,而商人和洋行也不买胡雪岩的生丝,这些生丝就留在了胡雪岩手中。 囤这些生丝,是要花大价钱的,如今没赚来收益,反而亏了本,胡雪岩手里的钱捉襟见肘。 无奈之下,他向汇丰银行先后借了650万两和400万两银子,合计起来共有1050万两了。 可天有不测风云,由于爆发战争,金融危机加剧,饶是胡雪岩,也对市场无力回天,这下就亏空了1000万两。 然而,这背后并不单纯。 胡雪岩前脚提走阜康银行的钱,为什么后脚客人就去闹事?他们是怎么知道这个消息的?道台府的邵友濂为什么躲着胡雪岩? 悄悄囤生丝的人又是谁?为什么商人和洋行突然就不购买胡雪岩的生丝了? 很显然,这背后有推手。 胡雪岩来不及想,既然找不到邵友濂,就给东家左宗棠发封电报:左公,我顶不住了,你快救救我。 但这封电报,还没发出去多远,就被有心人悄悄扣下了,这人是狠了心要搞掉胡雪岩。 电报发出去后,也没见消息传来,胡雪岩知道事情无望,只好将房子和地契抵押出去,又便宜卖掉手中生丝,这才给客人们一个交代。 不久后,胡雪岩抑郁而终,一代红顶商人落幕,一代首富盛宣怀独占晚清历史舞台。 对于胡雪岩本人,盛宣怀并没有很大恶意,但因为他背后人是左宗棠,这场局早已注定。 因为盛宣怀,是为李鸿章办事的。 都知道,李鸿章和左宗棠不对付,虽然都是晚清名臣,但二人也是命中注定的宿敌。 李鸿章性格圆滑,左宗棠性格耿直;李鸿章是主和派,左宗棠是主战派; 李鸿章为官奢侈,左宗棠为官清廉。 这二人到一起就掐架,后来更是形成对峙的格局,李鸿章和盛宣怀是一方,左宗棠和胡雪岩是一方,斗得难舍难分。 看上去,最终李鸿章和盛宣怀是赢家,可在那样的乱世,这样的内斗真的有胜利者吗?

0 阅读:113
青史如烟啊

青史如烟啊

青史如烟随风散,故纸堆里白首寻。我们的每天都是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