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救助背后有何种考量? 2025年3月底,缅甸中部突发7.9级大地震,其震动强度波及多个邻国。 中方立刻派出救援队和物资前去支援,而曾热衷于搞经济援助的美国,这次却只是“空头声援”。 对于美国迟迟未现身于救灾现场,其实也不难理解,在缅甸天灾来临之时美国也是乱成一团。 自特朗普上台执政后,对美国国内外政策等多方面进行了重大调整。 比如废除拜登80项政策、加高关税、驱逐大量的非法移民、取消电动车经济补助、宣布退出国际组织…… 其中最疯狂的就是为省钱而实施的“大裁减”。 因为特朗普看不惯拜登当初四处撒钱,便直接动手裁撤其在国际人道主义的门面担当——“国际开发署”。 而这一行动让美国对外的众多项目,因资金断裂和人员不足被迫叫停,为此引来国际大片不满呼声,予以谴责。 这突然的“经济封锁和高关税”也导致其内部出现经济骤然下滑,一些民众频繁制造混乱等连锁反应。 这种“援助冻结行动”也在这次缅甸地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据报道,特朗普卡点关闭国际开发署,让缅甸失去了拥有5000多万美元人道援助的希望。 不过现在看来,特朗普所说的“会有援助”大概率是指其他国家。 但缅甸这次地震尤为严重,对于经历过类似灾难的中国来说,对此感同身受,直接提供一亿元的资金援助。 此外,我们还派出一批专业的救援队,携带众多赈灾物资,火速奔往现场进行救人。 可是有些网友却认为“中国捐的一个亿要打水漂了?” “缅甸人不该救,凭什么有事就让我们来掏钱出力?” 对此美国却说中方“虚情假意”? 只能说国家对外的每项决策都有着大体考量,而非是带有情绪在内的幼稚言行,且依照现在国家综合国力,也自然不会受任何激将胁迫。 要明白中方可是常任理事国,对于维护国际安全、和平实施人道援助等方面有着重要责任,援助缅甸就是展现大国担当。 还有中缅之间有着浓厚的“胞波情谊”,这种情谊的缔结有很长的历史。 远的不说就说近的,缅甸可是中方在亚洲大陆上的“重要邻居”。 缅甸在过去几年因内乱早已陷入经济窘境,没能力拯救本土民众,中方的救援或许增进两方的和谐关系。 或许还有原因是大震后必有大灾。据专家所说,缅甸就是中了“头奖”。 它刚好处于板块碰撞点附近,虽然历史上也有过地震,但显然此次地震强度再登新高,其破裂长度达到400多公里,比当初汶川地震破口还要长。 正如专家所说,此次地震影响范围广、破坏力大,威力如同投放了上千颗原子弹! 而且震中位置距离中方边境近300公里,导致云南等多个地方出现强烈震感。 虽说就目前来看,并没有造成明显影响,但也不能放松,因为光强余震就出现了几十次,而且破裂口附近人口密集,房屋建筑众多,对伤员的救援带来极大的阻力。 专家还表示,缅甸多山区,震后极可能出现山体滑坡、局部海啸等衍生灾害,造成万千人伤亡,所以救援队正处于生死时速! 毕竟那些被压在层层废墟之下的还有我们的同胞。 但当下最大的挑战便是防疫工作。 缅甸当地基础设施几乎不能再使用,地裂涌出的物质几乎污染了所有水源,只留下一条支流,断水断电下民众健康无法保证。 且当地医疗救助远赶不上余震冲击下的消耗程度,缅方本身对医疗投入不大,基础药物极为短缺,也无法进行医疗救治,许多伤者开始出现感染恶化的现象。 加上当地即将进入高温期,蚊虫滋生后加速病菌传播,极有可能会爆发性出现霍乱、肝炎、肠道等流行性传染病,据悉当下灾民群中已出现登革热! 而缅甸距离中国比较近,这可能会引发疫情广泛传播,所以中方急速派出救援队,更多的是经验使然,而并非美国所说的“虚情假意”,而且老美抹黑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更何况在国内近些年也频繁有震情发生,与其纠结外人的看法,倒不如关心下自家情况,提高国民的防震意识和震后救灾意识,最好学一些急救知识。 参考资料: 缅甸7.9级地震,特朗普承诺援助 前官员打脸:美国已没有了救灾能力!—红星新闻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王墩:缅甸地震不会引发海啸,接下来可能会有多个强余震—极目新闻 专家解读缅甸地震:威力相当于上千个原子弹爆炸,瑞丽居民要注意预防强余震—九派新闻 跨越山海的紧急驰援,彰显同甘共苦的胞波情谊—羊城晚报金羊网 缅甸震区或面临疫病威胁 专家:首先需预防肠道传染病,雨季来临将面对更严重挑战—极目新闻
紧急救助背后有何种考量? 2025年3月底,缅甸中部突发7.9级大地震,其震动强
清风弄影的猫
2025-04-01 16:53:09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