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的街道上,外卖骑手王先生倒在了路灯下。
妻子周女士处理完丧事后,发现丈夫每日通过平台自动购买3元意外险,最高可获赔60万元。
但保险公司核查发现,最后一单保险生效时间是0点47分,而救护车到达记录显示1点15分,28分钟的阴阳时差成为拒赔理由。
理赔经理甩出合同称猝死时段不在保障范围,周女士攥着手机浑身发抖。
类似遭遇并非孤例。
今年3月沈阳某三甲医院,张先生拿着胆囊切除手术的保单申请理赔,却被保险公司以"主刀医生未切开5厘米"为由拒赔。原来医生采用4厘米微创技术完成手术,反而触碰了保险条款中关于传统开腹手术的限定。这种戏剧性拒赔背后,暴露出保险业利用大数据制定的"精准陷阱"。
查阅中国裁判文书网发现,2023年涉及"保险条款争议"的诉讼达1.2万件,其中27%与"时段限定""医疗方式限定"有关。法律专家指出,根据《保险法》第19条,限制被保险人主要权益的格式条款可能被认定无效。但这些藏在合同第38页的"厘米数""分钟数",仍在不断制造着维权困局。
阿华
所以说除了社保,什么险都不买!!!
天睿
意外险就意外险,猝死是不赔的
用户10xxx24
反正没活头啦!两桶白电油一个打火机,送保险公司一个大礼包!
(*.*)
那个保险公司的?
100年不坏
别他妈再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