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9年,安德海被杀。慈禧一听勃然大怒:“谁干的?敢动我的人,真是活腻了!” 谁料,当听说安德海死后的惨状,慈禧立即开怀大笑:“办得好!重赏凶手!”
慈禧刚入宫的时候,还只是默默无闻的兰贵人,为了向上攀爬,她找到了御前太监安德海。由于安德海了解皇帝的喜好,兰贵人便从他的口中得知了很多的讯息。
于是,兰贵人就投其所好,设计与皇帝邂逅的机会。皇帝路过御花园时,她在亭下吟唱皇帝喜爱的曲目,成功讨得皇帝的欢心。宠幸过后,她生下了皇长子载淳。
兰贵人因 “母凭子贵”,而被晋封为懿嫔,而这步晋升,离不开安德海的帮助,甚至安德海还救了她一命。
咸丰帝弥留之际,为皇太子载淳谋划未来,担心生母懿嫔掌控朝政,便动了杀母留子的念头,安德海觉察后,立即提醒懿嫔,让她早做准备。
懿嫔深知咸丰帝心软,便苦苦地哀求,这才让她免于一死。劫后余生中,让懿嫔对安德海更为感激。
儿子载淳5岁时,登基称帝,成为同治皇帝,生母懿嫔顺势成为慈禧太后。不过,慈禧刚荣登太后之位,就被摄政大臣控制在行宫里,切断她与外界的全部联系。
可是,安德海却秘密地为慈禧和恭亲王牵线,使得慈禧夺得了权力。慈禧掌权后,安德海作为首功之人,成为太后的心腹。
安德海为了献媚讨巧,便苦练功夫,其中,有两门绝活让慈禧欲罢不能。
其一,就是清洁手艺高。当时的便盆叫官房,慈禧的身份提升后,“出恭”也讲究奢华和排场。
每次传官房时,安德海会将带有香气的特制水,轻轻地喷在白绵纸上,当纸张变得微微潮湿后,再用铜熨斗熨烫两下,使纸张温和柔软地恰到好处。
他的擦拭手法可谓是超一流,不仅温和舒服,还干净利落,令慈禧颇为满意。
其二,就是洗脚。乍听起来,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但是大有乾坤。安德海按照脚上的穴位,依照慈禧的反应,来达到某种程度的快感。慈禧即使守寡,也能通过这种方式,变相得到补偿。
安德海的这两样手艺已经无可替代,令慈禧越来越离不开他。然而,宫里却有传言,说安德海是假太监,让慈禧神魂颠倒。
安德海除了伺候人的功夫不一般,还替慈禧做了很多干预朝政的事情,甚至当初的同盟者恭亲王,也被排挤出局,使得慈禧独掌大权。
又立新功的安德海,被慈禧提拔为总管大太监,成为了朝中显赫的人物。同时,也让他成为众矢之的,引得朝臣和同治皇帝的不满。
倘若安德海能够收敛锋芒,还不至于把自己推向风口浪尖,但是,他偏偏高调行事,连慈禧都大跌眼镜。
1868年,他竟然大摆喜宴,迎娶当红戏子“九岁红”,慈禧虽然送了贺礼,却总觉得太监娶妻,让她心里十分别扭。
因为这样一来,慈禧和安德海不清不楚的传闻,就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了。
次年,同治皇帝准备大婚,安德海奉太后的懿旨,到江南置办婚礼物品。安德海出京后,所到之处都极尽排场。
但是,安德海刚走到山东的地界,竟被当地的巡抚丁宝祯给抓获了。丁宝祯没有秉明太后,直接将安德海斩首示众。
慈禧听闻消息时,顺手将盖碗重重地摔了出去,破碎的声音让人不禁地打个寒颤,宫人忙不迭地收拾残局,却没人敢抬头看太后的脸色。
慈禧坐直身子,手拍桌案怒道:““谁干的?敢动我的人,真是活腻了!”
报信的人立即回话,当说到丁宝祯的名字时,慈禧顿时瞪圆双目,骂道:“混账东西,这是在打哀家的脸,传令下去将他就地处斩!”
慈禧按压胸口,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来人见太后的态度稍有平缓,战战兢兢地描述安德海的死状。原来,安德海处斩后,被扒光衣物,赤条条地暴晒了3天。
此话一出,殿内安静得落针可闻,静等着慈禧的咆哮。不料,慈禧呆愣了好半天,才从鼻尖哼出了笑声,后来变成开怀大笑,让殿内的一众人等,都吓得接连跪地。
“办得好!重重有赏!”慈禧嘴角上翘,让人传召嘉奖丁宝祯,还将他提升为山东总督一职。
实际上,慈禧转念一想,这种方式示众,等于人人都可以见证,安德海到底是不是真太监。无形中,丁宝祯为自己“洗白”了,与安德海有染的传闻也不攻自破。
事已至此,慈禧那点儿不痛快,也就烟消云散了。
纵观安德海的一生,生前得到太后的宠信,可慈禧为了自己的清白,不能为他严惩凶手,反倒是利用他的死。
当得知暴尸的惨状,慈禧却转变了态度,不怒反笑。看来,两人17年的交情,也不过如此。
安德海仗着慈禧的恩宠,在宫里锋芒太盛,落得被诛杀的下场也是咎由自取。正所谓“天狂有雨,人狂有祸!”
丁宝桢先斩后奏,既为民除害,又帮同治帝除去了干预朝政的宦官,将他剥光衣物暴尸三日,让他昭示太监之身,不知是有意为之,还是无心之举,已经不得而知了。
在正史中,丁宝桢为官廉洁刚烈,只有140个字记载他。但是,在野史和小说中,他的壮举被演绎得活灵活现,被济南人传为佳话。不知道,你听到的是哪个版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