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张学良的夫人于凤至在美国病逝。临终前,93岁的她含泪握着女儿的手,不舍地说:“我走后,一定要代我去看看你父亲,将来要把我们葬在一起!”哪曾想,这成了她一辈子的遗憾。 于凤至与张学良,曾经也是神仙眷侣。谁成想,张学良却遇到了赵一荻。最后,于凤至去了美国治病,至死再也没有见过张学良。 于凤至1897年出生于吉林一个商贾世家。父亲于文斗是商会会长,有资财、声望,很受推崇。 于文斗思想很开通。于凤至小的时候,就让她去男女同校的学校读书。 在学校于凤至也非常出众,中学毕业,顺利考上省里仅有的一所女子师范学校,还是大家公认的校花,14岁已经出落成一个大美人。 上门提亲的人都踏破了于家大门。却都被他拒绝了,理由是女儿还小,婚娶之事免谈。 但是,张作霖的提亲他却答应了。 张作霖奉命去剿匪时,于文斗曾给予了莫大的帮助,两人结下了深厚友谊,结拜为兄弟。 一次偶然的机会,张作霖去于文斗家,遇到了清新脱俗、性格温柔的于凤至,心里想,这要是做自己的儿媳妇该多好呀!当下便提了亲。 这让于文斗又惊又喜,张作霖当时是东三省的红人,地位也不断上升。 重要的是,于文斗更看重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张学良的人品才华都令他满意,16岁已经是团长。 这时的于凤至,马上就要从女子师范学校毕业,时年19岁。这个婚姻可谓天作之合,也是于文斗期待的。 亲家双方是喜不自胜,可是双方儿女都不乐意。 张学良是新式青年,在结婚这件事上,他想自己做主,坚决反对包办婚姻。 不得已,张作霖答应张学良:“凤至嫁过来做原配正房夫人,你实在不喜欢,可以再找。”有了父亲的允诺,张学良这才答应。 而于凤至这边,也不同意父亲提的亲事,她心高气傲,有自己的原则。在她看来,张学良之所以少年得志,并不是有多少能力,而是借助他父亲的地位,也没啥了不起。 在她眼里,像张学良这样背景的,大多是纨绔子弟。况且张学良小她三岁,作为新时代女性,她有自己的思想。对这桩婚事,她坚决不同意。 于凤至外表虽温柔贤淑,实则很刚烈。于文斗也不敢强逼女儿同意,却又无计可施,只好向张作霖讨主意。张作霖抓耳挠腮,一时黔驴技穷,两手一摊,无可奈何。 不过,他有个手下吴俊升,人称“智多星”。 吴俊升揣摩片刻:“他们两个人个性都强,但是,一个是铁,一个是磁。我敢保证,他们一见面,就会相互吸引,拉都拉不开。” 吴俊升经过精心筹划,俩人在一书画店见面了。 那天,张学良扮作书画店的少掌柜,当于凤至进来时,张学良一下心神荡漾,坠入了爱情深渊。 他没有想到,眼前的于凤至竟是如此清丽脱俗、气质非凡。他按事先商量好的,人一来就带她去看书画。 其实,于凤至一进来就明白了,面前这个气宇轩昂的少掌柜不是别人,正是张学良。看着他挺拔的身影,脸颊顿时发烫绯红。 张学良一边指引她看画,一边交谈。于凤至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如清风拂面。张学良已完全控制不住情绪,他觉得自己已爱上了才貌双全的于凤至。 此时的于凤至,也看出张学良的微妙变化,对张学良也有了全新的认识,打破了原来的看法,爱慕之情油然而生。 于是,张学良不再犹豫。将自己的决定告诉了父亲。张作霖按耐不住兴奋,与铁定老丈人于文斗,定下婚期。 1916年,俩人正式结为夫妻。婚后于凤至在家做好张太太,张学良在事业上不断高升,家庭幸福和美,生育了三子一女。 然而,就在此时,赵一荻的出现,让和睦的家庭顿时出现裂痕,张学良移情别恋了。 于凤至心里五味杂陈无人倾诉,但是,她却对张学良表现出无限的包容。 自从有了赵一荻,张学良便很少回家。她没怪张学良无情,而且对赵一荻也格外照顾。赵一荻怀孕生子,她不但没哭闹,还请人照顾,自己亲自抚养孩子。 张学良被囚禁期间,她请求与张学良看押在一室,好陪伴照顾张学良。四年间更换了11处。环境一次比一次差,由于长期劳累,她终于病倒了。张学良苦苦相劝,她才答应去美国治疗。 她心里明白,她这一走,在张学良身边,就再也没有她的一席之地。 果然,她走后,赵一荻便火速赶来照顾张学良,这一照顾就是50年。 而她再也没有见过张学良,甚至在晚年竟收到一纸和离协议。她万念俱灰,但为了张学良的幸福和三个人的体面,含泪签下自己的名字。 1990年,于凤至在美国病逝。临终前,93岁的她,含泪握着女儿的手,不舍地说:“我走后,一定要代我去看看你父亲,将来要把我们葬在一起!” 哪曾想,张学良还是舍弃了她,最终他选择与赵一荻合葬。 将丈夫放在第一位的女人,容易委屈自己,忽略自己。自己明明也很优秀,却被淹没在对方的花花世界。 被女人放在第一位的男人,容易忘掉初心,时间久了,只会相看生厌。 真正聪明的女人,从来都是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懂得坚持自我,懂得爱自己,不依附与人,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1958年,71岁的蒋介石终于答应见张学良。11月23日下午17时左右,在大溪,
【6评论】【3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