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宋真宗还在做王爷时,突然对手下幕僚说:“听说蜀中妇人聪敏美艳,不知是真是假?” 左右讨好道:“王爷在后宫添几个不就知道了?” 真宗说:“蜀中距京城千里,谈何容易?” 这时,有一个叫张耆的毛遂自荐说自己能在京城找到蜀女,真宗决定让他督办此事。 而他找的这个蜀女,将来可是能跟武则天相媲美之人。 真宗赵恒是太宗赵光义最宠爱的儿子,虽然没有正式册立皇储,可谁都知道大宋的天下早晚都由他继承。 张耆11岁入的王府,跟在赵恒身边鞍前马后,一心想讨好这位未来的储君。 如果能给赵恒物色一位心仪的皇后,张耆日后必定是官运亨通。 张耆认识东京城里一个叫龚美的银匠,早些年龚美拖家带口从四川来当“开漂”。 龚美一无人脉,二无权势,在偌大的东京城很难混口饭吃。 但龚美的老婆刘娥,不仅国色天香,还精通吹拉弹唱,他就想着把老婆卖掉换口饭吃,还曾托张耆找户好人家。 正因如此,当赵恒表示想找个蜀女当老婆时,张耆才肯一口应下。 说来刘娥的命运还真是悲惨,祖父是太祖年间的嘉州刺史,可她刚出生父母就接连离世。 嗷嗷待哺的刘娥成了孤儿,好在外婆家愿意收留她,这才不至于饿死。 寄人篱下的日子不好过,刘娥还没成年就当了歌女。 她的嗓音很独特,婉转动听,如泣如诉,还擅长播鼗这种乐器。 银匠龚美手里有点闲钱,于是就娶了刘娥,还带着她来到京城。 刘娥本以为好日子就要来了,没想到转眼丈夫就要卖掉自己。 在古代女性是毫无地位可言的,小时候听命于父亲,出嫁后成了丈夫的附属品,因此龚美要卖她,刘娥不敢说一个不字。 对于刘娥而言,这才是她好日子的开始。 张耆把刘娥带进王府后,赵恒一眼就相中了她,每天把她带在身边,听她吟唱弹奏。 宫里面赐下来的好东西,也都先让刘娥吃,自己再尝。 司马光用三个字形容:大有宠。 赵恒沉迷于刘娥无法自拔,身形日渐消瘦。 心疼儿子的赵光义发现了端倪,就问赵恒的乳母出了什么情况。 这个乳母看不上歌女出身,又曾嫁做人妇的刘娥,就添油加醋地说刘娥是来历不明的女子,想要魅惑皇子。 赵光义一听这还得了,直接下了圣旨让赵恒赶走刘娥,并且给赵恒讨了功臣潘美的女儿当妻子。 对于赵恒而言,父亲得罪不起,岳父也得罪不起,但刘娥他又不想舍弃。 于是,他把刘娥藏在了张耆家里。 只要赵恒一有空闲,就往张耆家里跑,与刘娥私会。 张耆对刘娥也是毕恭毕敬,他的未来就掌握在这个女人手里。 为了避嫌,张耆甚至都不敢回家住。 陪领导做一千件好事,不如陪领导做一件坏事,自此以后赵恒对张耆愈发信任,把他提拔成了指挥使。 当赵光义驾崩后,赵恒顺利继位,他把刘娥秘密接进了宫,张耆也摇身一变成了西头供奉官。 太宗刚死,赵恒不好直接给刘娥册封,她就和宫女一样默默陪在赵恒身边。 景德四年,郭皇后驾崩,赵恒有意册立刘娥为皇后,但是遭到了寇准等人的强烈反对。 这件事情,也为寇准的落魄结局埋下伏笔。 刘娥虽然没能当上皇后,可此时发生了一件天大的好事。 刘娥的宫女深得赵恒宠幸,还诞育了一名皇子。 要知道,这是宋真宗赵恒唯一的儿子。 宫女无名无分,皇子自然就过继到了刘娥名下。如此一来,刘娥母仪天下是迟早之事。 大中祥符五年,赵恒力排众议,立刘娥为皇后,她膝下的皇子也很快成了太子。 赵恒对刘娥很信任,不仅把后宫放心地交给她管理,朝堂的事务还让她也参与进来。 天禧三年,天降异象,经过占卜测得:女主昌。 此时恰逢真宗病重,关于刘娥要学武后的传言四起。 这种流言,直到刘娥驾崩,就从来没有中断过。 公元1022年赵恒驾崩,仁宗赵祯年纪尚幼,刘娥临朝称制。 她先是扳倒了权臣丁谓,又穿上帝王龙袍,坐在仁宗右侧听政。 当初那个流落的歌女,俨然已经成了大宋的实际统治者,不少大臣明示或暗示刘娥“行武后之故事”。 赵祯不是刘娥的亲生儿子,刘娥完全可以将其废黜,而后自立称帝。 刘娥撕毁了那些大逆不道的奏折和书画,表示:“我不做这种对不起大宋列祖列宗的事。” 其实,刘娥对赵祯、乃至赵祯的母亲李宸妃,都做到了仁至义尽。 如果没有刘娥,在真宗驾崩,主少国疑之际,丁谓等权臣肯定会架空赵祯,绝不会还政于朝。 而刘娥与赵祯缺乏沟通,使得赵祯认为刘娥不仅想篡位,还是害死自己母亲的元凶。 可刘娥到死都没有忤逆之举,这让赵祯有些悔悟。 后来,他又发现李宸妃被以厚礼下葬,墓葬中不仅有大量金银财宝,还有诸多水银,以让李宸妃面色如生。 赵祯误解刘娥那么多年,愧疚不已,长呼一声:“自今以后,大娘娘一生清白了!”
一次,宋真宗还在做王爷时,突然对手下幕僚说:“听说蜀中妇人聪敏美艳,不知是真是假
青史如烟啊
2025-04-03 11:08:1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