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李世民想试探尉迟敬德,他装作无意间问到:有人举报说你要造反,有这事吗?本以

百年战争录 2025-04-02 11:02:18

一次,李世民想试探尉迟敬德,他装作无意间问到:有人举报说你要造反,有这事吗?本以为老将军会辩解,没想到尉迟敬德说:你说得对。   李世民是一个有争议的皇帝,有人说他是一个伪君子,他杀了哥哥夺了权位,还霸占了弟弟的媳妇,还逼迫他老爹让位给他。   其实历史上的很多大人物都是有争议的,诸如刘邦、曹操等,但是身处那个时代之下,仅凭一两件事不足以评价一个人。 试想如果当时李世民不是没有按照常理出牌,恐怕他自己的性命也被对手结果了,很多时候也是被逼无奈。   千古名相魏征,因为敢于仗义执言而出名,这也完全得益于他遇到了李世民。魏征多次不管不顾,在朝堂之上让李世民下不来台。皇帝也是一个人啊,也是要面子的好吗,但是李世民多次把举起的屠刀放下了。   在“玄武门事变”中,李世民杀了弟弟李元吉。李元吉的宠妃杨氏,据说是个大美人,她原本是一名歌姬,能歌善舞,才色双绝,被李元吉强娶。   李世民后来把杨氏召进宫中,封为了妃子。这在我们今天看来,是有悖于伦理的,但是要知道李世民家族是北地人,受胡人影响很深,这种事情在当时看来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与魏征齐名的还有梁国公房玄龄,李世民出门打仗,让房玄龄留守长安,并给他很大的处事权力,不需要汇报。   一天梁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来者说有人要谋反,是来告密的。房玄龄一听,把来人请进屋里,问他要告谁,来人说:就是要告你,房玄龄。   房玄龄一听心里先是一惊,后来冷静下来开始反思,自认做得还是没有可指摘的地方。虽然他有决断权,但是因为事关自己,于是把那人送到了李世民的军营中。   李世民一听还有房玄龄解决不了的问题,于是把告密的人传来审问,来人果然是说房玄龄要谋反,李世民马上下令把这个人斩首示众。   事后李世民给房玄龄写了一封信,责备他这点小事儿都不能做主,并说以后再有类似的事情,自己处置就可以。   房玄龄这样做也是对的,他要打消皇帝对自己的猜忌。李世民这一招也更高,这样做表明了自己对房玄龄的信任,让房玄龄能踏踏实实做事。   如果从这件事你认为李世民非常信任手下,那就错了。所谓兵法虚虚实实,他本人就是靠着造反上的位,所以他也随时提防别人会效法他。   有一次李世民突然试探鄂国公尉迟敬德,他本以为尉迟敬德会为自己辩解,这个时候自己再安慰几句就过去了。   没想到尉迟敬德却说:“我造反是实情。自从跟了陛下,大小打了无数次的仗,侥幸没有死,现在天下太平了,用不上我这个老头子了,就开始怀疑我了。”   尉迟敬德说完就把衣服一脱,扔在了地上,露出了身上一处处的伤疤。这个时候李世民抚摸着尉迟敬德身上的伤,眼泪都留下来了,心疼地说:“爱卿赶紧把衣服穿起来,我一直没有怀疑过你,刚才是和你开玩笑呢。”   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了徐绩的身上。唐太宗晚年卧病在床,他最不放心的是文武双全的徐绩,于是把他派到了偏远荒凉的甘肃做官。   发布完命令后,李世民悄悄告诉儿子李治:“徐绩这个人有才能,能当大任,但是我担心我死后他对你不服,所以把他派去了外地。”   他对李治说如果徐绩接到圣旨后马上出发,以后可以把他召回来重用,如果他拖延不走,立马就杀掉。徐绩也早就看透了主子的心思,没来得及和家人告别就上任了。   不得不说,李世民很懂得驭人之术。评价一个人我们更重要的是看他所做的事情对老百姓来说是不是有益的。李世民上任之后迎来了“贞观之治”,让后世纷纷向往。  

0 阅读:56
百年战争录

百年战争录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