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5年,朱棣坐在大殿上,看着锦衣卫纪纲递上来囚犯的名单,问道:“缙犹在耶?”

百年战争录 2025-04-02 11:03:23

1415年,朱棣坐在大殿上,看着锦衣卫纪纲递上来囚犯的名单,问道:“缙犹在耶?”纪纲吓得浑身发抖,瞬间明白了一切,拖着一名大才子向雪堆里走去。 大才子名叫解缙。 解缙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之家,自幼十分聪明,7岁能作诗,12岁便能熟读四书五经。 19岁那年便高中进士,朱元璋听闻他的大名之后,接见了他,十分欣赏解缙的才能,把解缙安排在自己身边,委以重任,官至翰林学士。 朱元璋对解缙说:“你我是君臣,你对我有什么谏言,一定要知无不言,大胆说出。” 解缙便上书一封,对当下时局,用人等各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朱元璋见后连连称赞。 后来韩国公李善长因胡惟庸案受牵连,满朝文武没人敢为李善长说一句话。 这时解缙站了出来,上书奏折一封,为李善长申辩。 朱元璋看到之后,认为是解缙为李善长申辩具有谋逆的嫌疑,想重罚解缙,但想到解缙很有才华,而且还十分年轻,不想多怪罪于他,只是罢免了解缙的官职,让他父亲把他领回去。 解缙真正得以施展才华,是在遇到朱棣之后。 朱棣称帝后,解缙没有向其他大臣一样效忠于朱允炆,而是投靠到了朱棣的手下。 朱棣很早就听闻解缙的才能,见到解缙主动投靠自己,非常高兴,交给他一个重要的任务——担任《永乐大典》主编。 在朱棣的支持下,解缙与其他人一起努力,历时五年,共同完成了《永乐大典》这部巨著,在中华文明史发展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这部书成为了解缙一生最辉煌的成就,然而此时的解缙,却不可避免的卷入了皇室的争斗当中。 朱棣召解缙入宫,和他一起磋商立太子之事。朱棣想立次子朱高煦为太子,解缙说:“为长,古来如此。皇太子(朱高炽)仁孝,天下归附,若弃之立次,必兴争端。” 朱棣不是很满意这个回答,解缙又说道:“好圣孙(朱瞻基)。”意外之意是朱棣还有一个好长孙。 两人相似而笑。 最后朱棣同意立朱高炽为太子,事情传到朱高煦耳里,让他极为不满。 朱高煦被朱棣封为安王,藩国云南,他在云南培养自己的势力,地位和势力甚至已经超过了朱高炽,解缙向朱棣进言应警惕朱高煦的势力。 朱棣很不高兴,认为解缙是在离间朱高煦和朱高炽二人兄弟的关系。 解缙两次言论都针对朱高煦,这让朱高煦大怒,两人由此结下了梁子,朱高煦决定教训解缙一番。 一次,解缙回京奏事,朱棣北征未归,解缙就去拜见太子,这让朱高煦抓住了解缙的把柄。 朱棣回宫后,朱高煦趁机进言,说解缙私见太子,走了也不通报一声,没有君臣之礼。 朱棣大怒,以“无人臣礼”罪下诏狱。 但是解缙已去广东。路上看到赣江两岸旱情严重,便上疏请凿赣江通南北,引水灌田。奏书刚至,朱棣更加愤怒,认为解缙是在越权管理,随即命令锦衣卫将解缙抓捕入狱。 解缙在狱中一呆就是五年,朱棣忙于政事似乎忘记了他的存在,直到锦衣卫纪纲呈上囚犯的名单,他看到了解缙的名字,才记起了解缙,随口问一句:“解缙还在是吗?” 纪纲从朱棣起兵时一直在朱棣身边,他瞬间明白了朱棣话中之意,带着一瓶酒走进了大牢。 解缙见到纪纲到来,便问:“皇上身边红人怎么有空来此?” 纪纲说:“这天寒地冻的,不妨与我喝喝酒暖暖身子?” 解缙愉快答应了。他接过酒坛,咕咚咕咚地喝了下去,不一会儿便醉倒在了地上。 纪纲把醉倒的解缙衣服扒掉,拖入雪中,丢弃到雪堆里,一代才子就这样被冻死在雪中。 解缙死后,家被抄,妻儿被流放,凄凉的结局不禁让人感叹。 解缙作为才子,文笔是他的强项,但是却卷入了立储之争,这样的结局正应验了他的一句诗:“可怜新息犹遗庙,铜鼓荒凉草棘中。

0 阅读:47
百年战争录

百年战争录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